父母的手機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點擊上方
「有書」,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帶你讀完52本好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聲音資源載入中...
文 | 葉聽楓
· 主播 | 佳凝
孩子對待手機的方式,亦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暑假期間和幾個朋友帶孩子出去郊遊。
我們搭好了帳篷,帶了午餐和玩具,結果小朋友們卻躲在帳篷里,一人一個手機,喊了幾次都不出來。
孩子們之間完全沒有想像中興高采烈的玩耍,反而多半的時間都在扎堆玩手機,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女兒平時很少長時間玩手機,於是跑過來問我:
「為什麼別人可以玩這麼久手機,我卻不能?」
我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復她。
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機,但在大環境下,當別的孩子都在玩手機時,我們的孩子要如何自處?
周末與妹妹一家吃飯,3歲的小外甥用手機看動畫片,邊看邊揉眼睛。
妹妹說,孩子因為經常玩手機,得了乾眼症,這幾天正在上眼藥水,說著就把手機搶了回去。
結果小外甥「哇」地哭了起來,邊蹬腿邊喊「臭媽媽、臭媽媽」。
無奈,妹妹又把手機塞了回去,哭聲戛然而止。
手機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了「哄娃神器」了?
孩子不吃飯;
孩子打擾我們工作;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
.......
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而在我們縱容孩子玩手機的同時,法國已出台了新的法案:
中小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
這一舉措從2018年9月已開始全面實施。
有調查顯示:
0-5歲兒童,智能手機使用率超過80%,3歲起就玩手機的孩子超過30%。
然而,「蘋果手機之父」喬布斯,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
他說:「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產品對孩子的傷害。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局部,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
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屏幕造成的。
因為動畫片或者兒童遊戲大多色彩艷麗,畫面轉換過快,極易讓孩子的視覺神經系統疲勞。
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
孩子從10個月起,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屏幕的時間,7歲時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就增加10%。
來自電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
一位小學老師說:
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80%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
另外,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
愛玩手機的孩子,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早早就喪失了在同齡人里的競爭力。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七八歲的男孩舉著菜刀跟爺爺對峙,叫囂著「不給錢就砍死你們」。
原因是他迷上了一款需要花錢的手機遊戲,而爺爺不給他錢。
手機讓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後的理智與道德自控。
心理學家說:
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辛苦養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極易被手機狠狠吞噬。
一次家庭聚會,兩個男孩讓我感觸頗多。
一個男孩從進門後,往那兒一坐就開始玩手機,根本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爸爸幾次催促他吃飯,他「嗯」了幾聲,根本不動,媽媽於是把水果喂進嘴裡,他機械地嚼著。一米八的大個子,像幾歲孩子一樣被照顧著。
手機就像精神鴉片,將一個孩子原本飽滿、蓬勃的精神狀態全部吸走了。
而另一個男孩則一直耐心地跟親戚們聊著天,謙恭有禮貌,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讓人感覺很舒服。
聽他的媽媽說,她給孩子買了部手機,但孩子很少玩,有時間都用來運動和看書了。
再聽到這個孩子成績優異,年年都被評為三好生和優秀班幹部,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一個手機就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嗎?
或許未必。
但是,孩子對待手機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會影響他對待人生和未來的態度的。
之前看過兩則新聞:
河北一名13歲女孩晚上不學習,偷偷玩手機,被母親將手機摔壞,一怒之下離家出走。
河南一名初中男孩,成績不理想,被父親批評並沒收手機,一怒之下喝農藥自殺。
這些孩子怎麼會這麼脆弱?
美國有調查顯示,貪玩手機等電子產品讓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31%。
而在我國,因為沉迷手機而患上「網路孤獨症」的15歲以下孩子越來越多——
在手機里自己是風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現實中,卻個性懦弱、心理脆弱,極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走上極端。
這些孩子大多無心學習,「身在曹營心在漢」,日日扮演著「假性學習者」的形象,被同齡人遠遠地甩在身後。
曾有網友在泰國清邁機場偶遇一群日本小學生,他們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地上,沒有一個人玩手機,而是人手一本書在細細閱讀。
感動之餘,不僅唏噓不已。
愛玩手機的孩子和不愛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也許比我們想像得更加遙遠。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
可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1.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腦科學家洪蘭建議: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
2.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出約定
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
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發生「拉鋸」「談判」等問題。
3.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
朋友的一個孩子,曾對著玩手機的爸爸說過一句話:爸爸,你真丑!像一隻大臭蝦癱在沙發上!
一語驚醒夢中人。
原來我們玩手機的樣子在孩子眼裡這麼丑。
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
4.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
龍應台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熏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都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願父母們共勉!
你怎樣看待現在孩子普遍玩手機的現象?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
背景音樂 | 毛不易《無問》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有書君的福利
#周三有書日特惠#
千萬書友投票選出的
優質好課
拼團直降20元
活動僅此一天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立享優惠
作者:
葉聽楓,兒童教育心理學碩士,家庭教育研習者。用溫暖靈動的文字記錄生活,給你接地氣的觀點與啟發。本文來自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佳凝,電台主播,微信公眾號:佳凝我知道,微信號:jianingwozhidao。讓我們一起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
點擊下方藍字,立享【優質好課
】
推薦閱讀:
※「蕉遲但到」,諾基亞 8110 4G 復刻版上手體驗丨驗貨
※炫手機主題下載 諾基亞手機主題 索愛手機主題
※離開手機,你還是你嗎?新技術如何塑造了我們?
※買手機先看這份暑期購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