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 | 靈魂一旦獲得了獨立,就不再迷路
人生最遺憾的,
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
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
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
我們一直尋找的,
卻是自己原本早已擁有的;
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
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願以償的原因。
▼
當美的靈魂與美的外表和諧地融為一體,
人們就會看到,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柏拉圖
當靈魂自我反省的時候,
它穿越多樣性而進入純粹、永久、不朽、不變的領域,
這些事物與靈魂的本性是相近的,
靈魂一旦獲得了獨立,
擺脫了障礙,
它就不再迷路。
柏拉圖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生於雅典貴族家庭,早年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十分喜愛文學,寫過詩歌和悲劇。在20歲的時候他成為蘇格拉底的弟子,由於受老師的影響,他開始傾心研究哲學。而他的學生是大名鼎鼎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師徒三人也被公認為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
死亡是靈魂從身體的開釋
【一
】
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你們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在堅持著?」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以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他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但幾個數字就可以概括:20歲結識蘇格拉底;40歲創建學園;60歲開始對敘拉古王的教育試驗;80歲壽終。
公元前427年,柏拉圖生於雅典的一個名門望族。父親阿里斯頓在柏拉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珀里珂提恩是公元前5世紀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詩人梭倫的同族。
柏拉圖本名阿里斯托克利,因為生得一個闊額頭,父母就給他起了個諢名「柏拉圖」,沒料到這個名字竟然出了名,本名也就沒人再提起了。
伯羅奔尼撒戰爭時,18歲的柏拉圖應徵入伍。戰後「三十僭主」的登台讓他很氣憤,而此後民主制度的恢復也只是給他帶來短暫的熱情,因為民主制度的首領們把他最尊敬的老師蘇格拉底推上審判台。親眼目睹了老師臨死的那一幕,柏拉圖備受打擊。
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柏拉圖不得不暫離雅典,開始遊學生活。大約從28歲到40歲,他用12年的時間來完成他的遊歷。
他先到鄰邦墨加拉,從那裡渡海去北非。他先後到過希臘殖民城市昔倫尼和金字塔之鄉埃及。然後來到南義大利,在那裡接觸到畢達哥拉斯派門徒如阿基達等,這些人知識豐富,對哲學有著執著的信念。在多次旅行期間,柏拉圖也贏得了很多志向遠大、才能出眾的青年的欽敬,其中包括狄翁,他是統治敘拉古的狄奧尼修一世的女婿。
【
二】
40歲是柏拉圖生命的轉折點,他在雅典近郊凱菲索區的阿卡德米體育場開辦了一所學園,自己做了一名教師,一邊著書,一邊教學。他在阿卡德米的入口處寫了「不懂幾何學者勿入」的字樣,告訴人們,沒有幾何學的知識休想登上柏拉圖的學術殿堂。這也是西歐科學史上值得紀念的事件。在柏拉圖出生的時候,有志青年只能靠外來「智者」的巡迴講學接受「高等教育」;而在50年後的雅典,一些有志青年卻從各地蜂擁而來,向柏拉圖求學問道。由於柏拉圖的出色組織和指導,當時的許多數學大師,如克尼特斯和尤多克索帶領著各自的學生投奔而來。
柏拉圖的著作大都是以對話形式寫成的,主要有《辯訴篇》、《克利托篇》、《普羅塔戈拉篇》、《高吉亞篇》、《曼諾篇》、《共和國篇》(即《理想國》)、《菲多篇》、《宴話篇》、《菲德羅篇》、《智者篇》、《法律篇》等。
柏拉圖認為教育是「靈魂轉向術」,他認為人的靈魂其實早就認識眾理,包括最高的善,所以我們要通過啟發式的教育把它引導出來。比如,有位學生經常向柏拉圖傾訴,說別人對他有成見。
這天,他又來找柏拉圖:「老師,為什麼每個同學都覺得我這個人有問題呢?每次在您的課上,他們總是會挑我的毛病,我很苦惱。」
柏拉圖看了他一眼,沒有開口。
那個學生見柏拉圖沒說話,有些著急,就再次詢問起來。
柏拉圖有些無奈地揚了揚手中的東西,那學生一看,原來老師正在調製藥品。
柏拉圖放下手中調製藥品的攪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現在你知道別人為什麼對你有意見了吧?你總是只顧自己的想法和事情,而忽視別人正在進行的事情,你覺得別人應該怎麼對你呢?」
那個學生有些面紅耳赤,但是他揚起了頭,說:「老師,我懂了,謝謝您這一課!」他向柏拉圖鞠了一躬,然後快步走了出去。
柏拉圖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淡淡地笑了。他就是通過簡單的啟發式教育,來告訴學生做事情的時候要多考慮,不能衝動行事,要充分把握各方面的聯繫,並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一個處世智慧的簡單道理。
柏拉圖曾經有三次西西里之行,他試圖把政治理想付諸現實,但均以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是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到達西西里島,在敘拉古宮廷會見僭主狄奧尼修一世,賓主交談並不投機。僭主信奉軍事實力,柏拉圖談論唯心論哲學,結果不歡而散。
第二次是公元前367年,柏拉圖應戴昂邀請,去敘拉古擔任新即位的狄奧尼修二世的教師。
第三次是公元前361年,狄奧尼修二世再邀柏拉圖前往敘拉古,結果仍不順利,敗興而歸。最後返國途中被人賣為奴隸,幸得熟人慷慨解囊,以20明那替他贖身。
柏拉圖60歲時迎來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險活動。敘拉古的狄奧尼修一世去世了。他30歲的兒子繼承了王位,稱為狄奧尼修二世。當時敘拉古正面臨著迦太基在西西里西部擴張的威脅,敘拉古的鐵腕人物狄翁是新王的姐夫,年輕的新王因為長期生活在奢侈的宮廷中,腐化墮落了,狄翁對敘拉古的未來憂心忡忡。於是他請求他仰慕了20年的柏拉圖做狄奧尼修二世的導師,而柏拉圖也將這種邀請視為對自己關於政治權力與科學思想相結合的觀點進行實驗的一次良機。這樣,柏拉圖接受了狄翁的邀請。
柏拉圖以「純真」的信念開始了對敘拉古國王的教育,狄奧尼修二世也很快與柏拉圖親近起來,全心投入幾何學課程中,這給柏拉圖和狄翁帶來了信心,幾何學一時成為宮廷中的時尚。但是,也許狄奧尼修的性格太懦弱,也許心靈的教育開始的太晚,也許嫉妒的惡魔並不會隨著「純真」的闖入而退出,不久,情況逆轉,狄翁被放逐,柏拉圖被迫返回雅典。可是,柏拉圖仍然同狄奧尼修二世保持著通信聯繫,同時勸說他和狄翁和解。然而,不勸還好,這一勸反而讓狄奧尼修二世變本加厲,不但沒收了狄翁的個人財產,而且還強迫他的妻子改嫁。看到如此局面,柏拉圖很痛心,但他還想最後一試,於是他再次航行到敘拉古。可是,他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柏拉圖受到狄奧尼修二世的野蠻侍衛的敵對,後來在友人的幫助下才脫離險境,返回雅典(公元前360年)。柏拉圖這才放棄了培育「哲學王」的試驗,潛心於講學和著書。
【
三】
隨著古希臘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然和人本身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靈魂不死的疑慮越來越重:人們總是在擔心,人死時,靈魂離開身體,因為無處安置,所以靈魂也就隨之滅亡了。直接從俄耳浦斯教借用靈魂不死的宗教信條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關於靈魂不死的思想已經不能讓人們信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柏拉圖產生了挺身捍衛和論證靈魂不死學說的歷史使命。他要幫助人們消除疑慮,堅定信念。
柏拉圖的世界是一個「理念」的世界,事物的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他以他的「理念論」為基礎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也對靈魂作出了理念論的證明:既然「理念」是永恆的、不變的和有神性的,既然靈魂能夠理解「理念」,則靈魂本身也必定是永恆的、不死的和有神性的。
關於死亡的本性,他說「死亡是靈魂從身體的開釋」,意思是說,人原本是靈魂和身體的合體。可是人的死亡卻不意味著人的完全毀滅,而僅僅是身體變成屍體,永恆不死的靈魂擺脫肉體束縛而重新獲得自由,而且只有死亡才能夠使人的靈魂擺脫肉體的囚禁,進入適合於它自己本性的理念世界。
雖然他的靈魂不死論證現在看來還不夠充分,但柏拉圖是西方第一個把靈魂不死學說同本體論和道德倫理聯繫起來的人,給靈魂不死學說以普遍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意義,這不能不說是偉大的。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逝世,享年80歲。
柏拉圖死後,他所創立的學園由門徒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個世紀之久。學園派經歷了種種變遷,衍生出一些新的學派特別是由普羅提諾開創的新柏拉圖學派,在羅馬帝國時代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教父聖奧古斯丁承續這一派又加以發揮,將哲學和神學結合起來,竭力為基督教會在人世間建立神權統治作辯護,但影響都不及柏拉圖。柏拉圖在西方哲學史上,是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這個唯心論體系,在中古歐洲成為基督教神學的重要支柱,甚至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論、先驗論,伴隨著天才論的英雄史觀,都可以從這一神秘駁雜的體系中,汲取到他們認為有用的靈感。
註:本文選自孫勝傑《向死而生:哲學大師的死亡筆記》。
【延伸閱讀】:
《向死而生:哲學大師的死亡筆記》
作者:孫勝傑
出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現實以上主義
熱文推薦
▼
寺山修司 | 感到悲傷的時候去看大海
波德里亞 | 這個世界越是瘋狂,犧牲的籌碼就越高漲
洛特雷阿蒙 | 既然天堂和人間都由上帝創造,你肯定會在天堂遇到和在塵世一樣的苦惱
索德格朗 | 迄今為止,誤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
佩索阿 | 我是自由的,以致我能夠感到悲傷
推薦閱讀:
※11歲習武,多次獲得冠軍,李冰冰誇他帥氣,馮小剛給他鞠躬
※扔掉你肯定有的這十樣東西,就是獲得穿搭新生的開始
※巴鐵獲得300枚紅旗16導彈:印度戰機恐怕今後不敢登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