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服用中藥、藥酒變「黃人」,藥物性肝損傷需警惕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進步,對健康質量的追求也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因此,生活中這些現象屢見不鮮:一不舒服就吃藥或自行隨意服藥,沒有病卻買了一大堆中草藥、保健品服用。

很多時候,這些做法可能沒讓身體康復反而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很常見的就是藥物性肝損傷。最近,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與肝病中心,就接診了一位因亂吃中藥引發肝功能嚴重受損的女性患者。

亂吃中藥、喝藥酒  一個月後變「黃人」 

今年40歲的張女士家住江北區,她一向崇尚各種中醫療法,也對一些中藥材小有研究,認為服用中藥是調理身體的,不像西藥那樣對身體有副作用。平時,一旦身體有個什麼小病小痛的,她也會自己到中藥材市場買點葯回家熬制。

一個月前,張女士出現了明顯的肩關節疼痛,抬手、活動時肩部又酸又疼,於是她向小區中藥館相熟的朋友打聽了一個緩解疼痛的中藥方子,還在鄰居推薦下購買了一種聽說療效不錯的藥酒,自己在家每天吃中藥,喝藥酒。殊不知,一個月後,張女士出現了明顯的乏力、食慾下降、厭油、腹脹等癥狀,皮膚、眼睛也變得很黃,她這才趕緊來到附二院江南院區的感染與肝病中心就診。

經醫生檢查,張女士血液中的總膽紅素超過正常人的30倍,轉氨酶明顯升高,凝血功能也出現了異常,這是肝細胞嚴重受損的表現,接診的醫生在排除了其他肝病的可能性後,判斷張女士是因盲目吃中藥、喝藥酒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遂立即安排張女士住院,經過約一星期治療,張女士的肝損傷狀況有了明顯好轉。

我國有20%的急性肝損傷是由藥物引起

據統計,在我們國家,有20%的急性肝損傷是由藥物引起的,中藥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則占整個藥物肝損傷的51%以上。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與肝病中心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蔡大川介紹,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傳統中藥、天然葯、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現在不少藥物都較易獲得,比如各大藥房都能買到非處方藥物,中藥材市場可以買到中草藥;並且,不少人群對中藥材盲目進補和依賴,這些都是門診中患上藥物性肝損傷病人較常見的發病原因。」蔡大川表示。

中草藥也是葯 不能盲目服用

蔡大川告訴記者,像案例中張女士這樣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數,喜歡服用中草藥治療、調理身體,沒事就補一補,調一調,所以中藥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在臨床越來越多見。據統計,有200多種中藥都可以引起肝損害,中藥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害, 臨床表現和一般的藥物性肝損傷都是相似的,但是以遠期慢性的藥物性肝損害表現為主,不像一些西藥那樣吃了以後馬上就表現出急性藥物性肝衰竭。

所以,很多人在服中藥後很長時間甚至幾年後才出現肝損傷的表現,這種慢性肝損害往往會被忽視,當然也有少數急性,比如關節疼痛吃過中藥後很快出現黃疸,只是數量比較少。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服藥後短期內出現嘔吐、乏力、皮膚黏膜出現黃染,甚至是肝衰竭,這種情況容易識別。

慢病患者長期服藥需注意藥物性肝損傷發生

蔡大川認為,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吃藥如同「家常便飯」,規範的藥物需要遵醫囑服用,但也不能忽視這些藥物往往對肝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減少葯源性疾病的發生及對肝臟的損害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噁心、乏力、肝區不適、皮膚黏膜黃染要警惕

蔡大川表示,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中藥和西藥診斷相同,主要採用排他性診斷。比如有的患者可能那幾天關節疼,或者為了治療皮膚病就吃了幾副中藥,然後就開始覺得胃不舒服,眼白和小便發黃,去醫院就診,經過醫生檢查排除其他肝病後診斷為藥物性肝損傷。

因此,蔡大川提醒,服用中藥或其他藥物後出現噁心、乏力、肝區不適、皮膚黏膜黃染等臨床癥狀要想到有藥物性肝損害的可能,及時到醫院就診。

藥物性肝損傷應重在預防,規範化治療

在確診了藥物性肝損傷後,首先,要停用造成肝損傷的藥物,再根據肝臟損傷的程度不同給予相應的保肝治療。對於中藥造成重症肝損害或肝衰竭的患者,需要採取人工肝等治療方法,如果是慢性肝衰竭或人工肝治療效果不佳,就可能得做肝移植手術挽救生命。

「總的來說,藥物性肝損傷應重在預防,提高大眾對藥物性肝損傷的重視,加強疾病科普宣傳力度,『是葯三分毒』,合理規範地用藥是關鍵,需要用藥時,無論中西藥物,都建議去正規、有資質的醫院開藥。對於已經出現的肝臟問題,規範化治療,適應性用藥是首要。」蔡大川強調。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推薦閱讀:

【非藥物治療】針刺治震顫麻痹
腎功能不全患者感染,如何選擇抗菌藥物,醫生給出明確指南!
你知道喝水對藥物的影響嗎,別白喝了

TAG:藥物 | 中藥 | 藥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