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賺錢的方式已經徹底變了
13 人贊了文章
近幾年,很多人發現錢比以前難賺了,實際上是賺錢的邏輯變化了。
現在的中國,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的時代。
什麼是「資本經濟」時代呢?簡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槓桿」,在物理學上「槓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可以翹起更大質量物體。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槓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今後的中國人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資本思維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因為資本有趨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會促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朝著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會資源將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資本的逐利促進資源的優化,資源的優化順勢產生新的資本,並且不斷產生新的機會,如此一邊循環一邊膨脹。
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
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所以,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的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只有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者(普通人)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布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這時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技能差距差別越來越小,一個普通的一本學生與二本學生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反而不如藍翔挖掘機學的好的人附加價值高,這是因為前者數量多,後者數量少,而且後者更加註重實踐,供需關係決定了資源的價格,因此讀書無用論早就開始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另外,對於「資源者」來說,還有天生稀罕資源,比如外貌。長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如果長的好看再加上運氣好就可以進入演藝圈,成為明星之後自己的資源就成了稀缺資源,資源的價格遠遠高於一般人!
但是外貌在一般情況下難以改變「資源者」的本質處境,只能略微提升。王寶強就算是健身+保養+專業造型設計,也是無法從外貌上超越劉德華的,所以他是傻根,華仔是神偷。而且外貌這種資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王寶強和黃渤的外貌特質也是他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在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配置。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設限。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源者」都適合去創業。他們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
3. 資本家/投資人(幕後掌握)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質上,更多的是屬於資本家的!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与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消費品等,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併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
某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挖過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當然無視知識產權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花錢買過來)
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雇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在從事資本運作,你只需要夠聰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更不需要長得漂亮。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3種人賺的錢就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二種人在拚命進化到第3種人。
中國天生具有資本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第3種人都是從第1種人或者第2種人進化過來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的困難。這就是階級的固化,階級間流動的減少。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賺錢的方法千百樣,為何偏偏選擇「打工」這一種?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干別的就能賺錢?幾年前網上瘋傳送快遞賺的多,我就嗤之以鼻,這種沒有門檻的行業是不可能賺的多的。你願意賺1萬干這個,我分分鐘找一個賺九千就乾的,我再找一個賺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後,無論你是送快遞還是擺攤,無論你是賣肉夾饃還是搞IT,你都會被拉到一個門檻平均收入。因為IT需要學習,賺的多一些;快遞比較辛苦,賺的比IT少,可是還是比打掃衛生的多一些,就是這樣。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給幼兒園攝影的,等等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凈賺1萬;如果僱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凈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雇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凈賺一千。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凈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另外,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樣特點的人,其財富也是有差別的。同樣出賣自己勞動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打工仔或者超級富二代,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個成天打遊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財富來的多的。但是聰明刻苦的打工仔總與打遊戲睡覺的超級富二代比,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推薦閱讀:
※平台網路型組織如何建立護城河
※商業模式的認知階段
※首席『失敗者」的商業哲學等
※【有餘味】尷尬的營銷往事
※關於做大做強油漆代理店的幾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