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鈿:裝配式建築未必貴,從長遠看裝配式建築的性價比更高!
文章轉自:克三關
近日,《中國房地產報》就裝配式建築相關話題,採訪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裝配建築院院長趙鈿。趙鈿的解讀,有助於我們全面理性地理解裝配式建築的價值和優勢:
「我覺得作為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應該理直氣壯地講:裝配式建築的成本比傳統建築高是合理的,因為一個更好的產品值得更好的價格。並且從長遠來看,裝配式建築的綜合性價比更高。」
問題:裝配式建築是國家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由於成本高,市場積極性一直不高,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從項目整體的角度看,成本和效益是兩回事,投入的直接成本高不一定意味著項目效益低。目前,裝配式混凝土剪力牆結構住宅的建安成本比現澆的住宅造價高約200~500元/平方米,這個增量成本雖然可以通過提高標準化程度逐步下降,但沒法降到現在現澆的水平。因為裝配式建築的質量要比現在的現澆方式好。
另一方面,從項目投資角度來講,不一定會因有增量成本就損害了項目的效益和企業的利潤。以住宅為例,傳統建築投入使用後會產生大量的維修費用,並且不止是一次投入,後期維修成本會吃掉項目的收益。以南方多雨地區的住宅項目為例,住宅外牆的滲漏水問題十分普遍,傳統建造方式對此辦法不多,為此,需要不斷的投入維修。
2007年,中國院的上海分院做的上海萬科金色里程住宅項目,就採用了裝配式建築技術。這個項目採用了外牆預製,將外牆裝飾面、面磚和窗戶進行一體化設計,在工廠和製作完成,預製牆板當作外牆模板,進行澆注。這個項目基本解決了牆面的滲漏問題,減少了後期維修成本,對提高企業效益作用很大。
同時應該看到,從長遠來看,現澆建築的成本也在逐年上漲,因為人工成本在快速上漲,在現澆建築中的佔比越來越大。現在工地上的勞務工主要以「70後」為主,「80後」有一部分,「85後」就很少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從事這種又累又髒的職業。勞務工數量的減少必然導致人工成本增加。我估計,再過三到五年,現澆建築的綜合成本恐怕要趕上裝配式建築。
在國外,我們看到,一個項目工地上的工人只有7~8個人在操作。未來在中國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如果未來發展到那個程度,我們還走傳統的路,必然會被淘汰。
----------------------------------------------------
關注我們,學習更多裝配式建築知識^_^
推薦閱讀:
※一首酥酥的歌帶你了解裝配式鋼結構
※共享農莊賦能 裝配式建築迎發展新風口
※裝配式建築的現狀及發展
※都市中的健身集裝箱
※我單位在某裝配式建築中應用BIM技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