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龍:古裝劇里的禮儀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入戲」

張曉龍:古裝劇里的禮儀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入戲」

張曉龍在《甄嬛傳》中飾演太醫溫實初為觀眾熟悉,也是影視劇業內知名的禮儀指導,相關作品包括《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現象級清宮劇,以及《孔子》 《滿城盡帶黃金甲》 《赤壁》 《花木蘭》 等知名電影。在他看來,學歷史可不能光靠歷史劇。

(張曉龍/口述,蘇靜/整理)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禮儀非常重視和講究。《論語》裡面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所表達的便是對破壞禮儀、僭越等級的不滿。

按照周禮,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其中佾是奏樂舞蹈的行列,一佾指一列八人,不同的樂舞等級、規格代表社會地位。被孔子罵的季氏原本是只能用四佾的正卿,現在用八佾,孔子當然要著急,在他看來這就是「禮崩樂壞」,天下要變。

不過,無論天下怎麼變,中國古代各朝代的禮儀總的來說都是沿襲著周禮,即所謂「周文王制禮作樂」。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秦朝完全是繼承周禮的,後來漢朝又承秦禮。如此類推,古代禮儀會隨著朝代更迭、時代變化有些許變化,但不會說到了下一個朝代就把前朝的禮儀完全顛覆了,哪怕是到了少數民族統治時期。

拿最常見的清朝戲來說,《甄嬛傳》里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東西,打千禮、跪安禮、冰嬉舞這些禮儀與活動一看就是與以往不同的。但又有很多是與從前一脈相承的,拉開《甄嬛傳》序幕的「鳴鞭三響」之「鳴鞭」就有跡可循,我國古代宮廷舉行重大典禮的一個環節,也俗稱「響凈鞭」,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將駕到,重要典禮就要開始,大家要立即安靜。 宋代人高承《事物紀原》寫道:「鳴鞭,唐及五代有之」,元朝則對鳴鞭有了較為確切的記載:規制上,皇帝出閣升輦,鳴鞭三,升御座,鳴鞭三。《甄嬛傳》開頭的新皇即位「鳴鞭三響」正對應此。

往前回溯,唐朝也一樣傳承著周禮。比如我擔任藝術總監的新劇《唐磚》,它裡面運用的拱手作揖、稽首、頓首、抱拳等禮儀,肯定還是從前面傳承下來的。但是在上朝、室內交談等場景都有一些新的特點。

如一般古裝劇里就喊「上朝」這兩字,《唐磚》裡面我們加了一個「趨」。歷史上,古代上朝時一定要喊這個「趨」,以提醒大臣們在上朝的時候不能傲慢地走,也不能快跑,一定要碎步小跑, 「趨」就是小跑的意思。你可以在這部劇中看到,一聲長長的「趨」之後,群臣兩袖張開,碎步疾行,然後嘩地跪地朝拜,就像《論語》里關於孔子行趨禮的記載:孔子會見賓客和面見君主時,「趨進,翼如」,其中「翼如」就是用鳥翅膀的樣子形容人張開寬袍大袖行趨禮的恭敬狀態。

說到上朝,古裝劇里經常說「萬歲萬歲萬萬歲」,其實這是個藝術創作,歷史上不這麼喊的,具體喊的那一套要比這複雜:一般先喊聲「趨」,群臣上朝,引導禮儀的宮廷人喊「跪」,大臣們作相應動作,等聽到「山呼」時才能一齊喊「萬歲」,重複好幾次,再聽到「再山呼」的指令才能喊出那句「萬萬歲」。這一點在我的禮儀團隊參與制作的古裝劇《九州·海上牧雲記》中有所體現,但如此一整套下來,電視劇的節奏會變得很慢,因而實際操作中,除非特殊需求,一般的電視劇製作方即便知道這樣不符合史實,還是會選擇傳統的「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們經常會提醒自己也提醒觀眾,藝術創作與歷史實際有差別。還是拿《唐磚》舉例,唐朝以前的婚禮上有特別嚴謹的同牢合巹,即結婚時夫妻共食同一牲畜之肉、交杯而飲,以象徵夫妻合二為一,永結同好,但這部劇本身是穿越劇,很多細節便發生了變化。

從行業角度來說,古裝戲裡的禮儀不僅僅是這些儀式感的設計,還體現在葬禮、婚禮、祭祀的場景布置、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我們製作一部戲時參考歷史,講究古代禮儀,服裝化妝道具,所有這些細節都是為了讓觀眾在看到它時更相信它,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得到一種消遣放鬆或者一些美學感染。如果還能由此引發一些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感悟,或者知識上的好奇自然再好不過了。

在《唐磚》里,你還可以看到朝臣們是按照「文東武西」的方位站在朝廷上。這是很特別的一個小細節,你要看到春秋戰國的戲,比如《三國演義》,裡面人們在登堂入室,裡面鋪的全是席,席上有一些小案幾,然後大家席地而坐、正襟危坐,而到了唐朝桌椅板凳逐漸普及,坐卧傢具的腿越來越高,唐朝席地而坐的情況稍微少了一點,我們就可以設計讓角色站著上朝的場景了;也就是說,古裝劇中那些精心設計的人物姿態和行為方式,是與劇中朝代的物質生活水平、習慣等因素相關,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在看劇時留意這些細節。

你可以將之理解為,實際歷史上,中國古代各朝代禮儀同源周禮,但也會因為審美、服裝、民族、生活起居傢具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如果你好奇更多,不妨去翻翻史書資料。喜歡歷史或古代禮儀千萬別光看歷史劇,古裝劇始終是藝術創作,對於好奇歷史的人頂多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你比如,唐朝清朝戲裡的服裝,它們很漂亮,也參考了史料,但永遠不可能等同於還原歷史,最起碼,如今做衣服的料子、手工、印染的技術都和從前不一樣了。

我以前推薦過《周禮》《禮記》《曲禮》,它們都是中國禮儀之根。去看看相關的歷史書也能有驚喜,推薦讀讀按朝代分編的文化大觀之類的文史知識普及書,還可以去讀中國古詩、看傳世的人物畫。還推薦《中國風俗通史》,它也分各個朝代,秦漢卷、宋代卷、唐代卷、兩周卷都有。

把它們挨個讀下來,你會愛上歷史的。我個人很喜歡周錫寶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史》,裡面有一些關於唐朝禮儀的闡述,很有意思。我去圖書館都是直接去歷史書區域,你可能也有類似體會,對某段歷史有宏觀了解之後,融入它的氛圍,了解禮儀等細節就順手拈來了。


張曉龍:古裝劇里的禮儀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入戲」 | 書目治療師?

mp.weixin.qq.com圖標
推薦閱讀: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歷史(轉帖連載78)  
欣賞高棉歌舞《吳哥的微笑》 探尋暹粒古老的歷史
君子報仇千年不晚,歷史上的一次驚人巧合
歷史 | 駁「崖山之後無中國」的歪理邪說

TAG:禮儀 | 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