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巴特勒與森林狼的矛盾螺旋
來自專欄籃外空心129 人贊了文章
吉米-巴特勒先是提交了交易申請,緊接著和維金斯(的哥哥)公開互懟,巴特勒和狼隊分道揚鑣幾乎是板上釘釘,看來除了與詹姆斯對飈之外,和球隊撕逼分手也成了頂級小前鋒的證明之一(所以也難怪某位總經理打包票說字母哥會離開雄鹿了)。
這樁事情牽涉的點實在太多,隻手遮天的主帥和球隊老闆之間的心有嫌隙導致球隊令出多門,更衣室走廊里被巔峰老大怒斥「娘們兒唧唧」的潛力新人一號,場上地位被巔峰球星擠占的潛力新人二號。如果再算上這位球星對森林狼戰績的巨大增益,以及他為了球隊戰績拼下的半月板,那這件事情就更加不能簡單地一刀切二元論。
如果再加上巴特勒和錫伯杜的淵源、巴特勒和唐斯各自追求的超級頂薪合同、森林狼十多年沒打進季後賽的焦慮被巴特勒和錫伯杜聯手打破,而被人們寄予厚望的潛力二人組卻只能帶隊打出 31 勝 51 負的戰績,在這一系列的背景加持之下,單靠一篇文章根本無法面面俱到地以偏概全。
所以我們今天單說一點:以巴特勒為代表的鬥士精神,和以維金斯為代表的打工態度,這二者之間的本質衝突。
從維金斯開始黑起吧,想必各位都已經看到了這一條消息:維金斯在球場上只有 4.8% 的時間在「快速跑動」,據統計,這一數據排名聯盟倒數前十,只有那些七尺內線才有這樣的數據。
除了 50% 的真實命中率比威少還低之外,打球態度懶散幾乎是維金斯的最大黑點,雖然考慮到他生涯四年只缺席一場,場均出戰 36 分鐘。但從球迷的觀感上來說,維金斯的打法作風實在不符合他「堪比詹姆斯」的天賦預期,更不用說他同位置倒數第五的真實防守正負值了。
而巴特勒的真實防守正負值排名是——同位置第三。
一個從 30 順位爬上來的,以防守起家的拚命三郎型球星,來到一支新球隊,不惜切掉半月板也要打季後賽,結果看到一個天賦爆棚的狀元,在場上散步、在防守端划水,在這種情況下,相信你也會像巴特勒那樣噴出這句話:
然而這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巴特勒那剽悍的 old school 作風看起來固然很硬朗,但有時候卻硬得過了頭,就像沒肉的骨頭一樣,硌得慌。
比如他在公牛時期,和同樣老派作風的韋德惺惺相惜,然而當韋德一邊休養一邊指責年輕球員不訓練的時候,巴特勒就只能在媒體面前打著不知所謂的圓場。再比如他來到了森林狼,和一群風格理念迥異的年輕人共處,巴特勒的強硬作風固然給森林狼注入了一點鐵血因子,但年輕人們似乎並不買他的帳。
人畢竟都是趨向於怠惰的,就算是最頂級的球星也不例外,所以納什詹姆斯的極端自律和喬丹科比的極端偏執就顯得極端難得。但還有一點極端重要:帶隊老大 old school 一點不要緊,敦促大家一起 old school 也不要緊,但前提是——你得夠強。
這種強不是普通全明星級別的強,也不是巴特勒這樣「態度超出一大截,能力還沒超出太多」的強,而是納什詹姆斯科比那種,放眼全聯盟都是最頂級的強。
你不夠這種級別,和隊友的實力拉不開本質差距,那你的強硬作風和敦促隊友一起鐵血拚搏的樣子就顯得有些無力,甚至有些可笑——尤其是面對天才型年輕球員的時候。在維金斯和唐斯的眼中,巴特勒可能就是一個成天擰巴地用力過度、跟所有人都過不去的老傢伙。
然而這些天才不懂,巴特勒能打到今天,就靠這股子強硬擰巴的用力過度;而巴特勒也不懂,年輕人們有大好天賦卻不全力以赴,是因為他們不需要拚命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巴特勒當然想成為那樣的巔峰強者,但他能拼到如今這個實力已經是極為難得,考慮到他 28 歲的年紀和被削去的半月板,幾乎可以說,巴特勒已經到達了職業生涯的上限。他沒有同樣頂級的天賦去衝破那最後一層天花板,而這種級別的天賦,正是他的隊友——維金斯和唐斯所擁有的。
所以,巴特勒和森林狼的矛盾就是這麼擰巴,初來乍到的巴特勒理所應當地承擔起了領袖職責,而天生鐵血強硬的他難免會與年輕人心生齟齬。巴特勒缺乏那一點能讓隊友心服口服的東西,而那點東西,卻正好在和他不對路子的年輕人身上。
啊,多麼美妙的戲劇衝突,多麼神奇的矛盾螺旋。
你以為這出好戲就這樣結束了?還早呢,這只是巴特勒與維金斯他們個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拋卻他們身為個體的身份,讓我們來探尋一下這種矛盾的本質。
巴特勒的鐵血強硬,其實是傳統競技體育最受歡迎的拼搏精神。事實上,巴特勒本身就是 nba 一直在宣揚的「勵志典範」——還有什麼勵志故事的背景比娘嫌兒子丑更悲慘的呢?
傳統概念中的競技體育,是非常講究「個人奮鬥」這個過程的,或者說,競技體育的賣點,就在於這個奮鬥過程。有過程必然有故事,有故事必然有情節,有情節必然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及最終的功成名就夢想成真。聯盟和媒體最喜歡講的一個詞就是 narrative ,故事性。NBA 的口號 where amazing happens ,也正是強調了這一點。
近兩年的總決賽讓人們產生了審美疲勞,也是因為這兩年的總決賽失去了這種故事性,勇士打騎士,四星打一星,有個毛的 amazing?JR 史密斯的臨場懵逼倒是非常 amazing ,你們想看嗎?
韋德在中國接受採訪時,面對「為什麼不加入勇士」的問題當場變色,詹姆斯、杜蘭特、考辛斯被球迷們編成段子變著法地黑,甚至某知名灌籃節目中的球員也對著鏡頭說:不要打不過就加入他們。
因為這種做法極大消減了「個人奮鬥」這個過程的意義,無論詹姆斯在熱火打得多艱難,他在2010年夏天喜笑顏開地掰著指頭數「not 1,not 2.......」的畫面並沒有被耐克工作人員刪除,那些為了最終的目標試圖省去中間過程的運動員,勢必會影響到觀眾的觀感,進而影響到 NBA 這個籃球聯盟的競技體育內核。
就像杜蘭特和考辛斯加盟勇士之後,那句流傳很廣的話:NBA 大結局了。競技體育的內核被破壞,那這個聯盟也就沒啥意思了。
然而,這就是最精彩有趣的地方:NBA 除了是籃球聯盟,還是個商業聯盟。
商業聯盟意味著什麼?熙熙攘攘皆為利益。就像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街頭那句標語所寫的:「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球星們的目標是總冠軍,總冠軍意味著更高的榮譽地位、更大的曝光度、更多的商業合同。那麼,既然球隊管理層都能在商言商、做出最艱難的決定,那麼球員為什麼就不能在商言商、做出最艱難的選擇呢?
所以從商業角度來說,詹姆斯杜蘭特們做得一點問題都沒有。從商業角度來說,威金斯拿一分錢出一分力,雖然效率不高、戰績不好,但他好歹一年 82 場全勤場均 36 分鐘,還穩定給球迷提供表情包素材,威金斯頂多是能力和成績達不到預期,但球隊願意給他大合同,那有什麼問題?
所以問題來了,NBA 作為一個籃球聯盟,販賣的是競技體育的拼搏與奮鬥,賣點是那一個個鐵血強硬換來的 amazing。而 NBA 同時作為一個商業聯盟,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主導的市場。隨著球員的自主意識不斷覺醒,連天才高中生們都知道去杜克抱團,誰又能阻止這種正當的商業行為呢?這種矛盾才是最有趣最無解的所在,也是這個商業體育聯盟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畢竟就連最為鐵血強硬的巴特勒,也是要為自己爭取頂薪大合同的。
ps:我是在張佳瑋老師寫的知乎回答上,第一次看到 narrative 這個詞和相關的概念,在這裡挪用一下,特表感謝。
推薦閱讀:
TAG:籃球 | NBA | 明尼蘇達森林狼MinnesotaTimberwol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