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無神論者的信仰回應

作為無神論者的信仰回應

來自專欄瀚海樹林

關於中國人有無信仰的問題越來越變得不那麼「毋庸置疑」。「信仰」一詞在大眾語境通常被當做是否堅定無疑的相信「神」的存在。首先是「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批評,這類批評廣為流傳,他們認為中國人天生沒有「信仰」導致了國民性里的劣根性。於是有了種種信仰「神」的好處的宣傳,其中包含了對無神論者和國人缺乏信仰的指責。但這種批評指責近來也有了反擊。一是重新定義了信仰一詞,比如傳統文化里「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也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不同於對「有神論」的宗教信仰,但正是基於對「道統」傳承,中華文明有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二是,諸多西方歷史事件表明,「有神論」的宗教信仰也會有道德上的罪惡,也會帶來災難,他們曾經發動戰爭,曾經奢侈腐朽,曾經對異端有過殘忍的迫害。

這些回應固然很有說服力,畢竟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是獨立發展的兩個文明,兩種不同的文明有著不同的輝煌。西方文明在過去一千多年是以基督教為核心的道德評價標準,以此來說明中華文明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德行為很失公平。如此說來不無道理,但另一方面,在「現代文化」中所塑造的「信仰」又該如何評價,作為無神論者在「信仰」上有何地位?

單從詞語上的邏輯來看,「無神論」一詞是對「有神論」的否定。是「有神論」在先,「無神論」在後。「無神論」者是失去了對「神」的信仰才成為「無神論」者,這樣論述往往將無神論者與道德墮落聯繫在了一起,由此還可以舉出一些「無神論」者咎由自取的例子,來反證「有神論」者信仰的偉大。可是關鍵在於這種論述真的成立嗎?不妨在歷史上把誰先誰後的時間順序考察一下。翻開書本就會發現,「神」作為自然神產生的時間很早,各個民族在早期都有對自然崇拜而產生的自然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這種自然神與現代語境下的「神」不一樣,現代的「神」專門指「上帝」,是基督教的「神」。而基督教則批評以往的「自然神」是「偶像崇拜」,是要燒毀摒棄的。

其實「上帝」的產生是一些列的偶然因素的作用,最早信仰上帝的是猶太教(也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猶太人那時要逃出埃及,整個民族都處在隨時覆滅的危險之中。經歷了那麼多苦難,還要隨時承受未知的危險,這時急需給民眾一絲希望,需要有團結一處的力量。摩西作為領袖要保全民眾,生存下去。於是他藉助上帝的力量(名義)——同時也把上帝變成了唯一的神,禁止了野蠻的習俗,統一(消滅)了不同的信仰,建立了穩定的秩序。於是有了上帝(唯一的神),也有了道德(藉助上帝的名義對各種行為進行賞罰)。隨著基督教(猶太教衍生的)不斷擴大,在整個西方世界中上帝成了神的另一個名詞形式,信仰就是信仰上帝。

然而在上帝之前人類就沒有信仰嗎?那時人類的歷史已經發展那麼長時間,已經在世界各大文明起源有了不同的「神」,他們對自己的神的崇拜應該叫做什麼?同樣「無神論」者對「無神論」的堅定又該叫做什麼!

說回「無神論」,也可以追溯起源。這時文明會發現中國的「老子」,希臘的「伊壁鳩魯」,還有其他的很多原始但充滿理性的哲思耀耀生輝。在人類的文明史上,「無神論」伴隨著哲學的發展而產生了。那麼「無神論」為什麼會成為在「有神論」之後的否定?

尼斯湖是蘇格蘭的第三大淡水湖,在尼斯湖周圍最早有人居住的時候,人們並不認為湖裡有水怪,他們也不會被稱為「無水怪者」。直到有一天,某個人聲稱自己看到了水怪,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有水怪,仍然堅持早先觀點的人反而成了「有水怪者」的否定詞(無水怪者)。

尼斯湖裡有無水怪迄今沒有被任何實際證據證實,但依據是否相信「有無水怪」劃分成了特定的群體。

某個群體持有某種觀點就有了特定的含義,相信(這種觀點)的有道德,不相信的沒有道德,本身就是把兩種不相關聯的事情放在一起,強行解釋其中有「必然性」。舉出幾個有道德的「有神論」者就能證明有神論的道德性,舉出幾個沒道德的無神論者就能證明無神論的道德敗壞。這是混淆邏輯的手段。有神論宣稱因為神的無所不在,使道德更有權威也更讓人畏懼不敢觸犯,如此說來,無神論在道德上的「慎獨」豈不比前者更有道德(同種情況下)。

也有人講既然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那就說明上帝存在。可難道不應該是誰舉證誰負責嗎?誰提出主張就應該由誰來證明,這種證明必須是有力的證明。然而有神論給出的大多是個人體驗式的自我感覺,這種感覺不可重複也不可由檢測,只是模糊的「奇蹟」(然後他們聲稱這是科學未達到的領域,但沒有人敢把它拿到科學技術下檢測,可以參考許多人開出的關於特異功能的懸賞,迄今無人領得)。而無神論者的論證基於的是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人們為什麼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事實,而寧願相信虛無縹緲的東西呢,無論是在經驗上還是理性上都是如此!這時有一個居中的說法叫「不可知」,既然什麼不知道是否有神就說「不可知」,關鍵在於我們現在確實知道現實和理性都不需要神的證明。對有神論而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是一種樸素的觀點,無論是否有神,信仰神總是能得到好處的,而不信神在末日審判的那天就要受折磨。問題是信哪一個神,人類歷史上有那麼多宗教你選擇誰!不可以全選,因為很多宗教都宣稱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真神,不可以選擇一個,因為選擇任何一個都會得罪其他的神(但凡一神教都會詛咒不信自己宗教的人)。這樣算來豈不是有神論受到的懲罰更重。無神論只要說沒有神的懲罰這些就消失了。

「信仰」在這個時候就成了有神論在邏輯上的救命稻草,無論在任何實證下都可以把沒有信仰當做(對無神論的)的回應。信仰是在缺乏實證的同時仍然固執信任。因為荒謬,所以信仰。在這裡可以對無神論的信仰做一個回答了,無神論不需要信仰,這是無數可驗證可重複的事實決定的。而信仰恰恰是因為缺乏實證,不能證明只能固執的相信。因為他們渴望得到在無條件「信仰」背後所蘊含的報酬——靈魂永生、上天堂,同時也懼怕現實生活里的苦難,這是一種逃避,或者說自我欺騙(阿Q精神)。從這個角度,任何實證和邏輯都不能對「信仰」作出有效的反擊,因為他們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不以你的邏輯為前提)——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是同理可得。

有神論的信仰是偶然產生的,也是危難時刻人的自我應激反應。在人類早期,文明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毫無反擊之力,面對無法避免的災難時,只有依靠信仰中的那一絲縹緲的希望才能堅持下來 。那是人類文明「少年時代」特有的現象,宗教是其組織手段,後來延續成為維護現有階級統治秩序的工具。為了繼續統治地位,宣傳和教育結合,利用信仰中毫無邏輯的一面許以美好的(虛假的)誘惑,使其在精神層面自我麻木。馬克思說,宗教是精神的鴉片,正是這個道理。

現在宗教失去了以往的地位,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自有其存在的原因。一方面現實生活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另一方面科學還有許多沒有窮盡的領域,人們還需要精神苦難的安慰,和對無法理解事物的支持。背後的意義是人們不願意承擔面對現實的責任,似乎把一切交給「信仰」就無關乎自己了。但推卸責任也是一種選擇,無論如何都要承擔現實的回應。有神論的逃避是精神上的逃避,因為在現實中得不到證明,所以把所有選擇的原因解釋成上帝的賦予的,這樣無論做錯什麼都可以把責任推給上帝,或者是找上帝懺悔一下就能得到得到精神上的解脫。宗教信仰於個人而言的最大意義是自我安慰,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壞人都是如此。

最後,有神論者擔心沒有信仰就沒有價值實現。有神論者認為他的信仰同時賦予了自己某種使命,這是為上帝服務的榮耀,也是自我的價值。

上帝為什麼需要被人服務(與上帝是全能全知的一對比就有些詭異),假如一個人的價值是他者賦予的,不正說明了他自己毫無價值嗎?又談何實現。這同逃避自由帶來的責任是一樣的,尼采所說的「道德奴隸」,海德格爾所說的「常人」,就是在做這種事情。

人用剪刀裁紙,這是人用剪刀實現的目的,而不是剪刀的意義,此時剪刀沒有任何意義,是荒謬的,它所完成的都是他人的目的,所實現的也都是他人的價值。在薩特看來這不是本質,這是人預先設定給剪刀的目的。在海德格爾那裡,此在把自己沉淪於在世,把選擇交給常人,從而變成了非本真狀態。

人們對自由和死亡有著本能的畏懼,自由意味著責任,死亡等同恐怖。逃避責任,把自由交給神(權威),逃避死亡,將信仰奉獻於宗教。神許給你使命,允許你為他服務,宗教告訴你天堂,那是無條件信仰就能到達的永生世界。說到底,這還是因為人類文明正處於少年時代,還尚未能承擔起自己(弗洛伊德)。

作為無神論者,可以有理性實證,也可以有普遍道德,這些都可以不依賴於神的存在而存在。至於信仰和價值,自我實現就是生命的最大意義。

https://www.douban.com/note/690923186/?

www.douban.com

載入中?

du.163.com


推薦閱讀:

人生意義和價值(截圖之六)
一無神論者交叉驗證自己前世是喇嘛,毅然出家學佛
《一個無神論者的靜修》微博語錄

TAG:無神論 | 無神論者 | 有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