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中國農業 為何農產品價格不停上漲?
各位農創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磚大余。今天有一個農人向我感慨了一件事情,他說聽說美國人一個月收入三千美金日常生活就可以過得很好,因為美國的食品和農產品價格比較低。而中國月收入三千人民幣根本就活不下來,而中國農產品價格還在不停的上漲。這位農人問這是怎麼回事?
回答這個問題真是為難我了,因為我一方面不太了解美國居民的消費狀況,我不知道他感慨說美國人月收入三千美金就可以活的很好這種情況是否是真實的。而且這個問題也超出了我對生鮮這個行業的觀察,它更多的是屬於金融或者貨幣這個領域。但是板磚觀察相當於我個人的自媒體,既然有朋友願意問,我就當聊天一樣給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可能聊的不精準、不透徹,請大家原諒。
實際上美國人日常生活消費的確不高,我個人也有過感受。那麼美國的食品價格為何會比較低?
第一點,美國整個種植端的產業鏈都是大規模種植,所以它整體的效率是比較高的。
第二點,美國流通領域的流通效率比較高,所以終端的價格反而不是那麼高。而中國由於是小規模種植、小農種植,所以種植效率不高,同時中間流通效率也不高。我們對比一個物流數據,中國食品、生鮮品的物流費用佔到整個產業鏈的15%左右,而美國整個產業鏈的物流總費用在7%以下。顯然種植同樣的農產品,美國農產品的價格可以比中國便宜7%,這是從產業鏈的角度講。
此外,從美國的宏觀政策來講,美國給予了農業高額補貼,包括美國的玉米、大豆。在農業種植中間以及很多民生領域,美國的稅收和補貼是比較強勢的。也就讓美國農產品企業更具有盈利能力和價格優勢。最後反映到終端價格上,美國農產品的價格相對比較便宜。這是我對美國的一個淺顯觀察。
那我再來分析一下中國農產品價格為何不停上漲。按道理來說,即使中國農產品的種植效率和流通效率都不高,但累加起來農產品價格也應當是個固定值,不應該繼續上漲。那為何中國農產品價格會上漲呢?
這個事情不是農業的問題,這和當前國內整個環境有關。舉個例子,到今年年底中國的廣義貨幣的總發行量是180萬億,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中國會印出180萬億的鈔票。
那中國的GDP是多少呢?中國能夠生產出來的所有商品的總貨值是多少呢?87萬億,這是去年的數據。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通貨膨脹。社會上如果有87萬億的貨幣和87萬億的GDP(國民生產消費總值),那就正好一比一,那價格就不會上漲。因為貨幣是商品的等價物。
這個時候我們把貨物市場和交易市場等同起來,我們會發現,當貨幣達到了2.03倍以後,當貨幣到了180萬億,是87萬億的兩點多倍之後,貨物還是這堆貨物,它的價格就應該要漲一倍,這樣貨物總值和貨幣總量是一致的。
這個東西就叫通貨膨脹、貨幣超發,我們的物價就會上漲。貨幣超發為何一定會導致物價上漲?因為貨幣只要超發之後,所有的生產資料,也就是你叫的車,買的化肥,租的倉庫的價格都會上漲。所以你必須要抬高你的價格,否則就會虧損。所以人民幣的超發導致了物價的通貨膨脹。
按道理來說,我們的工資也應該等比上漲,我們的工資上漲之後,那我們的購買力不就也相對上漲了嗎?這個事情就很有意思了。工資的上漲幅度現在是低於通貨膨脹的幅度的。
這是由於企業要給員工發工資,它對於企業來講首先是一個管理費用的問題。就是說企業有多少人、有多少管理費用。雖然商品價格在提升,但是生產資料和生產成本都在提升,國家整個稅負也在提升的情況下,企業的實際毛利降低了,利潤降低了。所以企業不僅不能給員工漲工資,反而有降工資的壓力。
所以在國內工資上漲幅度不夠,物價上漲厲害,我們活的可能會比較難受。而美國物價很穩定,工資也在穩步上升,物價甚至還能有所下降,所以美國人過得很舒服。這是我淺顯的一個判斷。
推薦閱讀:
※全球都市農業最好的模式集合!
※豐景網出席魯花第二屆高油酸花生產業發展研討會
※百畝菊花示範產業為米易農業發展開拓新路
※互聯網+農業丨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實施意見
※金墾農業「益畝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