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撥霧見家園
來自專欄庫頁紀事19 人贊了文章
朱任偲和朱任崙二人在影島休整了差不多半個月後,載著大陸移民前往北海道、庫頁以及流放船隻正式從釜山出發了。船行3天左右,又有滿載日本移民的船隻加入了朱任偲和朱任崙兩人的船隊,在那個時空跟著火力強大的澳洲船結伴而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
不過三日,北海道便到了,絕大多數的船隻也到達了自己的終點,只剩下朱任偲和朱任崙所在的4艘大船以及三艘流放船還在北行,不過一日,朱任偲和朱任崙兩兄弟就發現海上起了大霧,但此時汽笛聲響起,朱任偲和朱任崙知道庫頁島要到了。朱任偲把眼睛貼在木板上和自己的所謂堂兄實時彙報情況,「堂哥!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庫頁島!綠色的!」老天保佑,這四艘船沒有遇到任何事故便順利到達了庫頁。
不過此時船並不能靠岸,朱任偲看到的是克里利翁半島,澳洲人稱其為好仁半島,船還要沿著海岸再行半日才能到達最後的登陸地——大泊。大泊是舊時空庫頁島日據時期科爾薩科夫的稱呼,位於亞庭灣頭,接千歲灣,是庫頁島的門戶。按照澳洲人的規劃,大泊是一個鎮級單位,管轄了大泊、長濱、富內、留多四個區域,這四個區域基本上覆蓋了庫頁島南部沿海全部平原,也是全島最適合耕種的區域之一。尤其是留多河流域,氣候較溫,地質肥厚,為庫頁島農耕最宜之地。再者由於冷暖水流交匯,庫頁南部是重要的漁場,漁業資源豐富,殖民地靠海意味著在殖民地建設初期也可以有穩定可靠的蛋白質來源。
沿著大泊向北則是未來庫頁島的行政中心——豐原。豐原是庫頁島日據時期南薩哈林斯克的日語名稱,元老院懶得起名,就直接用了日語名字,反正看起來十分中國化。豐原靠著鈴谷川(一個日語化的河流名字),北邊就是鈴谷岳,大泊和豐原通過鈴谷川相連接。豐原位於庫頁南部山中谷地的中央,由於有山地得到保護,冷空氣無法侵入,使得也十分宜居,是僅次於留多地區的耕種區,也是元老院庫頁島規劃里唯二的糧食生產區域。
不過朱任偲和朱任崙這幫人到達庫頁的時候,這些城市都是紙面上的,就連土著都沒有。即使是盡在咫尺的滿清也僅僅是在萬曆四十五年(清天命二年,西曆一六一七年),遣兵四百收瀕海散處各部,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而具體這個島嶼有多少人,滿洲人心裡也不清楚。直到乾隆年間,根據清廷的統計,當地庫頁費雅喀人只有6姓148戶,庫頁人也就是阿伊奴人更少只有17戶,全島也就幾千人的規模。
根據康熙年間的地圖,離澳洲人據點最近的費雅喀人大概有100公里,而阿伊奴人也有幾十公里的距離,並且在初期勘測中已經遭遇,在北海道本地歸化民的帶領下,元老院已經發現了庫頁島上全部的阿伊奴人,合計6戶40人。由於天花的原因,這6戶在第二年夏天死了一大半,還剩17人,在天道教傳教士給種了牛痘以後,這些阿伊奴人全部成為了光榮的歸化民和虔誠的天道教徒,並已經在豐原建立起了小聚落,等待移民的到來。
臭烘烘的移民在狹小的船艙里關了10日以後並沒有立刻獲得自由,因為按照澳洲人的規矩,他們還要再進一次凈化院。不過這次的凈化院可比影島的凈化院高級多了。大泊的凈化院是伏波軍雪橇支隊修建的(雪橇支隊又分為一阿、二哈、三薩三個分隊 ,分別飼養了阿拉斯加、哈士奇、薩摩耶三種狗作為雪橇犬,駐訓庫頁和北海道,為日後偵查西伯利亞做準備)。由於庫頁島位於地震帶上,多火山、溫泉,這個凈化院就利用了當地豐富的地熱資源,修建了一個硫磺溫泉凈化院,雖然房子蓋的簡陋,但到底是溫泉,這讓新移民們感慨不已,在凈化院居然享受了一把。
3月中下旬的庫頁依舊寒冷,日間氣溫依舊維持在5到6攝氏度左右,不過這個氣溫已經可以開始種植作物了。由於島上沒有其他居民,對於這一波移民,所謂凈化也就是休整兩日罷了。時候一到,歸化民幹部們便開始進行人事分配工作了。
這第一批到庫頁島的多達1000多人,其中來自大明的移民就是朱任偲和朱任崙這波船,合計780多人,剩下的則是中途加入的窮苦日本農民。元老院按著名單,基本上是一對一半的方式,把人員分配到了豐原和大泊兩個區域,又按照一村100多人的方式,將人員分配到下面的村子上。朱任偲和朱任崙,不對應該是庫任偲和庫任崙兩位,分別分到了留多和豐原。
朱任偲的簡歷上的介紹是識字而且是商人,因此朱任偲被分到了留多後做起了村文書兼任村會計兼任物資管理員,另外還分了200畝耕地。朱任崙則因為簡歷上介紹擁有乙種文聘,懂醫術直接被拉到了未來行政中心做了幹事,兼職豐原殖民地醫生。畢竟庫頁島的移民里,簡歷上寫了懂醫術的只有朱任崙和一個日本移民。至於之前那個叫馬良的黑臉漢子,則因為有帶隊伍經驗,做了民兵隊長,手下還管了20號人,負責警戒豐原,以及殖民地初期的狩獵任務。不過這警戒與其說是警戒不如說是,打野豬和防熊隊伍。庫頁島上沒有狼,原住民少,武器也是骨制、石制,且離得又遠,對於移民而言最可怕的東西是陸續冬眠醒來的棕熊以及野豬。
至於作物,第一年殖民地並不要求能夠自給自足,只是要把第一批作物種下去而已,大規模開墾要等明年完全安定下來再說。農民種植的作物則是由元老院提供的舊時空抗寒作物,這些農作物種子之前一直保存在冷庫,31年拿下濟州島以後便開始保護性種植,發芽率不高,但是品種還是保留了下來,等到拿下北海道以後,這些種子又經過了一輪選擇,等到開發庫頁的時候,他們種植的基本上是和舊時空產量無二的優質作物。
庫頁島雖然也是溫帶季風氣候,而且有暖流光顧,冬季溫暖。但是畢竟緯度高,積溫不足,很多作物不能生產,這也就是為什麼費雅喀人認為種地是罪惡的,因為浪費啊!但是元老院帶來的作物不同,都是按著日本人當年的種植經驗選擇的作物,並且還選擇了舊時空的良種進行種植。主要糧食作物就是裸麥(黑麥)、燕麥良種以及馬鈴薯,燕麥畝產能到400斤,而裸麥(黑麥)畝產則能到700斤,光這兩項養活島上眾人綽綽有餘。再加上馬鈴薯這種大殺器,庫頁島上的移民日子過得也不算太壞。
話雖這麼說,但是殖民的第一年還是相當忙碌的,播種拋開不談,眾人到達荒蕪的新殖民點後住房的問題就很大,新移民只能睡地窩子。由於庫頁島多地震,干打壘的房子抗震實在是差,蓋房子只能上木屋,為了安全過冬還要設置土炕,房子複雜程度相對較高,第一年移民便在搶蓋房子和搶種地當中度過。
推薦閱讀:
※澳宋帝國大案要案紀實·附錄3 舊帝國的毀滅——戊戌革命之前因後果(二)
※髡賊食人錄
※人到中年 六十三節 青春的樣子
※《臨高啟明》版的「Haus in Neu-Berlin」
※人到中年 第六十節 安如泰山樑存厚
TAG:《臨高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