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21個女兒生平結局大揭秘(二)

李世民的21個女兒生平結局大揭秘(二)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2 人贊了文章

豫章公主

《新唐書·公主傳》載為唐太宗第六女,生母為唐太宗下嬪,難產而死後為長孫皇后所收養。

豫章公主下嫁凌煙閣功臣唐儉之子唐義識(又名唐善識),而唐義識的胞弟唐嘉會早年以皇太子李承乾的東宮千牛一官出仕,隨後又升為東宮通事舍人。後來唐嘉會的前妻元氏逝世,唐嘉會又娶了魏王李泰的王妃閻婉的妹妹為妻。更甚至日後唐嘉會的孫子唐晙還娶了唐高宗李治的外孫女,也就是太平公主的女兒為妻。

唐氏一族得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與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些嫡出皇子乃至日後的唐朝皇帝屢屢結下親密的關係,想來與豫章公主是長孫皇后的養女這一身份也是密不可分的。

甚至貞觀十五年魏王李泰在龍門石窟為母親長孫皇后建造三龕,次年豫章公主也在龍門石窟南壁建造了兩小龕,為自己和孩子祈福。

同時也正因為豫章自幼長在長孫皇后的身邊,所以豫章本人與唐太宗之間的感情也頗為深厚。貞觀十六年左右豫章病逝後,唐太宗為此十分悲痛,穿了很長時間的素服,超過了禮法規定的父親為子女服喪的時間,一度惹得群臣悚動不安,後來還是被魏徵勸止才作罷,最後豫章與駙馬唐亦識均陪葬於昭陵。

比景公主

《新唐書·公主傳》載為唐太宗第七女,生母不詳,初封巴陵公主。

巴陵公主的駙馬為唐太宗唯一的同母姐姐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唐太宗膝下有四位嫡出公主,但他卻沒捨得將其中一位嫁到柴家,而是只嫁了一個不得寵的庶出公主。反觀唐高宗僅有一位嫡出公主,也就是愛女太平公主,卻毫不猶豫地嫁給了自己的同母姐妹城陽公主的兒子薛紹。由此可知,唐太宗與平陽公主之間的姐弟情事實上並沒有世人所想像得那般深厚美好

永徽三年,時任衛州刺史的駙馬柴令武本該離京就職,但他借口巴陵公主生病需要留在京城求醫,藉此機會與高陽公主、房遺愛等人勾結,意圖推舉當時宗室輩分最高的唐高祖庶長子荊王李元景為帝,結果事情敗露,巴陵公主被削去公主封號並賜死,柴令武則自盡身亡。

顯慶年間唐高宗追贈為比景公主,立廟於墓,四時祭以少牢。不過立廟一事只能說明皇帝的皇恩浩蕩,並不能證明巴陵在謀反一事上就是無辜的,因為《舊唐書·柴紹列傳》上說的很清楚:「令武尚巴陵公主……永徽中,坐與公主及房遺愛謀反,遣使收之。」明確指出柴令武是因為參與了巴陵與房遺愛等人的謀反才遭殃的,很明顯,巴陵也是謀反案的主謀之一而不是無辜者。

普安公主

《新唐書·公主傳》載為唐太宗第八女,生母不詳。

普安公主的駙馬史仁表,其父史大奈雖然出身突厥族,但早年跟著唐高祖打天下,為唐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特別得到唐高祖賜姓為史,不僅是元從功臣,又追隨李世民征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所以在貞觀時期,史大奈早已是正宗的唐人,只不過民族是突厥族的而已,與貞觀四年時因戰敗歸降的突厥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史大奈最終名列開國第一功臣表之中,封竇國公,享實封三百,逝世後又被追贈為輔國大將軍。而普安公主與駙馬史仁表則陪葬昭陵。

東陽公主

《新唐書·公主傳》載為唐太宗第九女,生母不詳。

貞觀十二年東陽嫁給高士廉的長子高履行為妻。根據史書記載,高履行的父親高士廉於隋大業九年被貶為硃鳶主簿,於是留下妻子鮮卑氏奉養年邁的母親後赴任嶺南,直到唐高祖武德五年這才回來。

又根據高履行之子高琁的墓誌所載:「父慜,字履行,秦府軍直千牛滑州刺史將作大匠金紫光祿大夫太常卿洪州都督上柱國申國公」。李世民曾為秦王時,高履行在秦王府任職過,可見高士廉大業九年遠赴嶺南的時候高履行就已經出生了——能尚主的只有嫡子,而且千牛一職必須要執弓箭以宿衛,若是等到武德五年高士廉歸京後才出生,一個最多年僅四歲的幼兒又如何能勝任千牛這樣的職責呢?

所以貞觀十二年時高履行至少已經25歲了,古代普遍早婚早育,尤其高履行作為高氏的嫡長子,更不可能25歲都沒婚配,所以在尚東陽公主為妻之前,高履行應當已經有過一段婚姻,只是原配早逝,所以又以東陽為續弦。

而高氏一門作為長孫皇后的舅族與凌煙閣功臣,一直備受唐太宗的看重與優待,榮寵不斷,甚至高士廉的兒子高真行不過四歲,就被唐太宗封為了樂安縣公,享食邑一千戶。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貞觀一朝風光無比的高氏與長孫氏,在唐高宗登基後因為外戚的緣故一度受到打壓。

根據《新唐書·公主傳》記載「韋正矩之誅,主坐婚家,斥徙集州。」所謂婚家,即親家。史官聲稱東陽公主因為是新城公主的駙馬韋正矩親家的緣故,在新城公主猝死後被唐高宗遷怒,然而事實則是東陽的大兒媳韋氏與韋正矩既非同支,又隔了至少八代,這麼遙遠的關係根本談不上親家一說。退一萬步說,就算唐高宗盛怒之下非要將高家當成韋家的親家,倒霉的也該是高家而不應該只是身為高家婦的東陽一個人,所以東陽被唐高宗疏遠應當另有隱情

調露二年章懷太子李賢因為謀逆被廢,駙馬高履行的堂侄高岐也牽涉其中,高氏一族因此多有連坐。垂拱年間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史書稱「以長孫無忌舅族也,故武后惡之」的緣故,東陽被削去了封邑,並與兩個兒子高琁、高瑾一起貶到巫州,但是根據高琁和高瑾的墓誌可知,高琁早在唐高宗時就病逝了,垂拱年間只有高瑾跟隨母親東陽一起去了巫州。

不過所謂的武后在唐高宗活著時就掌握了生殺大權的謊言也就此不攻自破,彼時號稱已經垂簾聽政了多年的武后為什麼沒能將東陽貶斥,而是直到唐高宗駕崩了自己仗著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了這才將東陽貶黜?

事實上不僅僅是針對東陽公主一事可以看出來武后在唐高宗活著時並無多少實權,即便武后在唐高宗病重時代為處理朝政也只能「處事皆稱旨」,必須根據唐高宗的旨意來行事。所以翻遍史書都看不到唐高宗活著時武后究竟任命了哪位宰相大將,能看到的都是當年力挺武后登上後位的那些人除了許敬宗外沒一個落著了好下場,倒是那些屢屢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備受唐高宗的青睞。

例如,武后當年恨王皇后與蕭淑妃恨得非得將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後對其子女家族的種種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獨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沒有辦法。是武后寬宏大量嗎?史書中可是明載了她對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經過。然而,當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雲直上官運亨通的時候,「生殺予奪」的武后除了眼睜睜地看著還能做什麼?

又如,長孫無忌對武后立後一事多有阻撓,武后對此也暗恨在心。雖然長孫無忌最後失勢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時間,長孫無忌的嫡孫長孫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員。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后稱「天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唐高宗便下詔追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將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而此時「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后登上後位有功的李義府、袁公瑜、崔義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貶的貶的時候,「大權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麼呢?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駕崩後,才想起來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這才大肆追封一番?

武后若是真的對唐高宗對朝政有那麼大影響力的話,真的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的話,那麼想必處理掉王方翼、長孫延這些人絕對不在話下,而將李義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舉手之勞。然而縱觀史書,唐高宗發話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武后這才敢出面收拾這些曾經恨之入骨之人,追封當初於自己有恩之人。

對於東陽公主本人而言,遺憾的是她並沒能看到李唐復辟的那一天,於武周長安元年病逝在巫州。

如欲閱讀更多原創文章,請移步:

唐太宗立李治為太子背後的真相:為了保住三個嫡出皇子_金明枝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推薦閱讀:

西方文化概論複習筆記
中國政治的歷史啟示
諸葛亮為何這麼痛恨這個男人?
《賭博師不會祈禱》歷史考據
歷史上第一美女間諜,她是四大美女之首,她的死竟成了千古之謎

TAG:歷史 | 感情 | 家庭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