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有一杯奶的交情
來自專欄福桃九分飽18 人贊了文章
你喝的第一口牛奶長什麼樣?說出來就會暴露你的年齡。
00後的小盆友會非常謙遜地說,我們是喝著澳洲代購奶粉長大的。
到了90後,就開始懷舊了,他們怎麼都不會忘了2000年前後學校里聲勢浩大的訂奶風潮,到了教室就會領到一包草莓或者巧克力味兒的牛奶。
而80後朋友的共同記憶是家門口的奶箱子,每天早上會有專門的送奶工來送瓶裝牛奶,喝完了再把奶瓶放門口,這成了和送奶工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70後的朋友會講,老人家裡會有小包裝袋裝奶粉,正確的吃法不是泡水喝而是悄咪咪偷出來一包直接倒進嘴裡,切勿張嘴說話,要讓奶粉在嘴裡自己融化,特別甘甜。
再往前呢,是誰讓中國人喝起了牛奶,以前喝的牛奶是什麼樣?今天來聽飽妹說說中國人喝牛奶的過往。
揪出第一個喝牛奶的人
中國第一個喝牛奶的人實在找不著,但是西漢的《史記》倒是第一次記載了這件事:「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雖然後世一直在爭論這匈奴人喜好的汁水到底是喝奶還是喝血呢,但是牛奶一直就有「白色血液」的名號,牛奶這隻「大螃蟹」一定是從匈奴人開始的跑不了。
又過了幾百年,到了北魏,人們已經開始研究乳品的開發,他們用牛奶做「煎煉乳」,做「醍醐」,做「酥油」,做「乳酪」。
既然做出這麼多乳製品,擠奶的方法一定不在話下,但是看了《齊民要術》的盆友一定會膽戰心驚,這北魏人竟這麼兇猛:「牛產三日,以繩絞牛項、脛,令遍身脈脹,倒地即縛,以手痛乳核令破,以腳二七遍蹴乳房,然後解放。」意思就是先綁了,然後捶碎乳核,再用腳踢出奶。想想這過程就替奶牛疼,估計這牛這輩子都不敢產第二次奶了。
宋朝的全民牛奶狂歡
這樣的牛奶並不是人人都能喝到的,到了唐朝,這還僅限於宮廷皇家補品。直到北宋,誰知道新皇帝趙匡胤竟是牛奶的忠實粉,他推行了保護耕牛和奶牛的政策,牛奶產量劇增,還設置了專門機構「乳酪院」,不但製造乳酪,還讓人進貢這種牛奶奢侈品。
皇帝的喜好讓北宋全民都愛上了喝牛奶,到了北宋末年,京城汴梁竟然出現了民間奶製品飲食店「王家乳酪」(出自袁褧《楓窗小牘》)。
不過真正讓全民狂歡的還是要到南宋,那時候的牛奶已經是家常食物,和青菜豆腐一樣司空見慣,一餐都少不了,少了就要發脾氣,比如那個寫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楊萬里,有年除夕到了,牛奶卻沒送到家,氣得寫首詩發發牢騷:「雪韭霜菘酌歲除,也無牛乳也無酥。」那年除夕,楊大人過得十分不開心吶。
更有像陸遊這樣富有情趣的人,在一場清雨後,一邊吃櫻桃一邊吃乳酪:「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並嘗新。」這可算是當年的網紅食物單品了。
參考資料:趙炎《中國人喝牛奶的歷史:南宋人"奶生活"甘甜而浪漫》
清朝皇室的花樣牛奶吃法
雖然中間經歷了元朝這樣一個註定會喝奶的時代,還讓馬可·波羅發現忽必烈行軍途中帶著奶粉上路,但喝牛奶的習慣並沒有沿襲下來。
直到1644年,歐洲傳教士把奶牛引進來,正好順了滿清貴族們對牛奶的情有獨鍾,他們立即在北京西華門外建了三個牛圈,稱為「內三圈」,這下,終於有源源不斷的牛奶供應了。
當年,整個皇宮都對牛奶愛得無法自拔,後宮的小主不是拿有多少金銀珠寶來炫耀,而是看自己被分到了幾頭牛。康熙年間就規定,皇帝、皇后共用奶牛100頭,太皇太后、皇太后各24頭,皇貴妃7頭,貴妃6頭,妃5頭,嬪4頭,貴人2頭,皇子福晉10頭,皇子側福晉5頭。每頭牛每天產2斤奶,皇帝一天可以喝到100斤奶。
那麼問題來了,皇上一天哪喝得了這麼多牛奶呢?
所以他們開始了花樣玩牛奶,開發出了很多奶製品,比如乳酪,奶卷、奶油餑餑、奶豆腐、奶油栗子粉……特別是乳酪逐漸流入了民間,光緒年間的「乳酪魏」後來的「麟記酪鋪」一年四季都供應乳酪,成了北京的一大特色。
參考資料:《北京地方志》
二十世紀有一種愛國叫做喝牛奶
到了二十世紀初,產量最高的荷蘭黑白花奶牛終於引入了上海,於是中外商人成批進口奶牛開牧場,掀起了上海奶業的高潮,各大牛奶公司也紛紛進入中國賣牛奶。報紙上隨處可見牛奶的廣告,他們聯手打造了「多飲牛奶,養成壯健國民,發揚民族精神」的廣告詞,宣揚喝了牛奶就能強健身體,人人便可報效祖國。
那時候的牛奶大概一銀元10瓶(一瓶650ml),但如果你是那時代的中產,可不會買牛奶,符合你身份象徵的是買下一棟後院自帶奶牛房的別墅,自家養奶牛,每天早上現擠現喝,那個熱乎勁兒,才符合你的人設。
代表人物就是宋美齡,她走到哪兒就把奶牛帶到哪兒,經常能在她的別墅外聽到奶牛叫喚,倒也不是像傳聞中說的那樣每天洗牛奶浴,她只是習慣了每天早上喝一杯熱牛奶款待她的洋胃口。她還規定烈士子弟學校的學生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後每個人都要喝一磅熱牛奶,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制度。
參考資料:賀儒雄《回憶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瞭望東方周刊《牛奶里的近代史》
新時代訂牛奶的集體回憶
原本已經能喝上牛奶的中國人到了50年代喝奶卻成了奢侈,因為自然災害很多小孩兒都喝不上奶,只能用麵糊來糊弄,所以總有五六十年代的人說自己打小是喝糨糊長大的。
七八十年代後這情況有了好轉,各地都擁有了自己奶製品牌,比如北京人認準了三元,上海人認準了光明,一喝就是幾十年。也不用排隊買奶,只需要每天早上去門口的奶箱里取奶就行,送奶工會把奶箱里的月份牌相應划去勾,一天的牛奶喝完了再把空瓶子放回去,經過清洗消毒循環使用。
那時候的小孩兒都特別盼著每天早上牛奶工的到來,不僅僅是為了喝奶,更多的是為了玻璃瓶上的橡皮筋。為了保證鮮牛奶的衛生和防止滴漏,就把奶瓶子上都封上一個硬紙做的瓶蓋,蓋子上再加封一張封口紙,用橡皮筋固定。對女孩兒來說可以用來編辮子,男孩子可以用來做彈弓抓知了,沒有人不愛的。
接著到了2000年,國家推行了「學生飲用奶計劃」,老師開始給學生髮牛奶,規定我們必須喝,雖然這個計劃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卻成了我們共同的回憶。
你的喝奶記憶是什麼?
去留言跟我們港一港!
對了,我們還有同名微信公眾號:福桃九分飽(ID:futaojiufenbao),和微博: LuckyPeach福桃九分飽,搜索關注不迷路,不錯過每一 篇好吃好喝。
推薦閱讀:
※牛奶,真的能讓你喝出一身病
※牛奶加巧克力得不償失
※啥?牛奶也能炸?沒錯!七步教你炸鮮奶~
※牛奶——到底該不該喝(選載5)
※8 款靠譜牛奶飲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