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單田芳大師,這才是最好方式

紀念單田芳大師,這才是最好方式

來自專欄簫十三郎4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單田芳大師去世,寫文悼念的人特別多,儘管心裡十分佩服單老,但覺得想著單老的已經那麼多,就不湊什麼熱鬧了。

但是,翻著手機,抖音、西瓜、騰訊等平台的視頻,不斷衝進眼底,逗著你看,一個問題突然冒了出來——

網路時代,如果單田芳正當盛年,他會怎麼玩?

在評書上,單老深耕60多年,錄製、播出100多部、15000多集作品。

單老的成功之處,不用細講,這幾天,講的已經太多。

我們應該研究的,是如何複製單老的成功,或者說,研究如何讓評書適應新的時代。

個人認為,單老的成功,可以歸結於兩點,繼承和創新。

繼承,不說了,大家都明白。

創新,單老是這樣說的:我在四萬多人的體育場說書,這叫「欺師滅祖」。

這裡的欺,是超越的意思。

這裡的滅,是戰勝的意思。

評書還是評書,但在單田芳那兒,從茶社講到劇場,從劇場講到體育場,從體育場講到電台,從電台講到電視台。

平台變,內容也變。

老故事,在他那裡,講出新內容,講出新魅力。

欺之有道,滅之有方,這才是單田芳的成功之處。

評書,想要繼續活下去,或者繼續火起來,都要像單老一樣敢欺、敢滅。

都說現代人的注意力短,娛樂碎片化,彷彿動則上百集的評書就死路一條。

但又如何解釋幾百萬字的玄幻和宮斗小說大熱呢?

如何解釋網路音頻、視頻的高歌猛進呢?

客觀地講,單田芳的成功裡面,還有平台——電台、電視台的因素。

電台和電視台的高覆蓋率,強力助推了單老一把。

當聽眾、觀眾逐漸放棄電台和電視台的時候,不是評書不行了,而是評書該隨聽眾和觀眾,換一個平台的時候了。

如果現在單田芳才40歲,他也許會在抖音講《隋唐演義》、《童林傳》;或者會把鏡頭當舞台,在西瓜上講《林海雪原》;沒準會開微信公眾號,像「夜聽」一樣,一集一集,一天一天地講新式評書;或許,簡簡單單地入駐某個APP,打造自己的IP產品……

平台變了,內容變了,但是,對象沒變,對象還是人。

是人,就需要故事,是人,就好奇,是人,就想要刺激。

單老晚年辦了評書學院,想把傳統評書傳下去。

曾經欺師滅祖的單田芳,成為了要被欺師滅祖的對象。

如果一個藝術需要保護,這時候,不是無人繼承,而是到了該創新的時候。

平台一換,思路一新,評書或許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在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蜻蜓FM、愛音斯坦等音頻平台上,年輕的單田芳們,已經在悄然改變著評和書的方式。

懷念單田芳,別跟著大師的足印走。

欺師滅祖,將單老超越和戰勝,這才是最好的紀念。


推薦閱讀:

雲網書畫院:中國畫壇小"雞王"邱月茂作品鑒賞
荷蘭畫家文森特·威廉·梵高藝術作品欣賞
經典案例賞析 | 麋鹿森林讓你此生不忘。
人體結構藝術

TAG:評書 | 單田芳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