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的世界你不懂
來自專欄心理學的Storyteller6,555 人贊了文章
上周六參加了知乎的「陰陽怪氣」展,順便被安排了一個任務,講講杠精,相信大家對「杠精」這個物種都不陌生了,杠精分很多不同派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類。
1
將討論範疇不合理擴大
你肯定A,就是否定B嘍?
「春江水暖鴨先知。」
「水暖和了鵝就不知?蝦就不知?河豚就不知?」
你否定A,那你怎麼不否定B?
「我不贊成瓊瑤在文學作品中美化婚外戀。」
「那你怎麼不反對金庸美化師生戀?」
2
以個人喜好/經歷作為判斷是非/真假的標準
我認可A,你怎麼能否定A?
「我覺得這種蜂蜜不是齁甜的口味。」
「你吃的是假的吧。」「你味覺有毛病吧?」
我反對A,你怎麼能肯定A?
「我個人還挺喜歡小孩的。」
「你個人就代表全中國哦?」「有病才生小孩呢!」
我沒見過A,A怎麼可能是真的?
「我們高三的時候每天晚上十點半才下晚自習。」
「你就編吧,我高三的時候怎麼就從沒這樣?」
3
錯誤解讀
將表達者的觀點A強行解讀成B
「我認為遊戲里的這段情節美化了性騷擾行為。」
「玩家打個遊戲怎麼就得罪你了?」
▲ 將「批評遊戲某個情節」強行解讀為「批判玩家玩遊戲的行為」
「我反對把青少年送去網癮學校。」
「那青少年沉迷網路家長就別管對吧?」
▲ 將「反對網癮學校」強行解讀為「反對管教沉迷網路的少年」
「師生戀是一種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那大家都別戀愛好了。」
▲ 將「反對師生戀」強行解讀為「反對戀愛」
「評論別人觀點的時候不應該斷章取義。」
「就許你說話,別人都不許說話。」
▲ 將「反對斷章取義」強行解讀為「反對表達不同觀點」
4
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
因為你沒有把大問題A完美解決,所以你也不配解決小問題a
「某歌的歌詞里侮辱女性是不對的。」
「你這麼牛逼的女權鬥士怎麼還不去解放全球被拐婦女啊?」
#照這麼說,在世界和平實現之前,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批評任何不合理的事情哦#
5
歸因偏差
你連小事情a都做不好,做大事情A肯定也不行。
「你文章里還有錯別字,博士頭銜是買的吧?」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真想問問說這句話的人,你摸著良心告訴我掃屋子和掃天下要求的是一回事嗎?#
6
混淆事實陳述與觀點表達
將不帶感情色彩的客觀陳述視作對自己的冒犯,並以冒犯回敬之
「我的丈夫家是上海的。」
「嫁了個本地人了不起啊?得意什麼呀!」
「我目前在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擔任副教授。」
「北京大學了不起哦?」「學心理學了不起哦?」「副教授了不起哦?」
#是是是,你最了不起了#
7
說得似乎沒有哪裡不對
但就是讓人想打爆ta的狗頭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知乎視頻算了太多了,舉例到此為止……已經足夠召喚神龍的了……
但是現在又有一種反向的風氣。有人問我:「我比較較真,但只要認起真來表達不同觀點,就被對方攻擊為杠精,我真的是杠精嗎?」。
那麼在「表達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如何區分「較真」和「抬杠」?
最大的區別就是,「較真」的人一般是講邏輯的,而「杠精」則不講邏輯,而且往往言語具有攻擊性(verbally aggressive behavior)。
杠精往往具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特徵(這幾點之間是「或」而不是「和」的關係):
1、並不理會表達者的觀點是什麼,咬文嚼字地尋找語言上的漏洞無限放大、上綱上線。
2、不正面應戰對方的觀點,而是通過歪曲對方的意思來進行口誅筆伐。3、乍一看似乎無可辯駁,如果脫離開對方的上下文,單獨看杠精的表達,往往讓人覺得沒毛病。
4、拿不出有理有據的反駁,也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而是用一些不具備可行性的事例來挑釁和激怒對方。
5、沒事找事,為杠而杠,砌辭狡辯,強詞奪理,故意唱反調,反向刷存在感,具有強行辯論的傾向。
6、使用冒犯性、攻擊性的表達方式。
看到這裡又有同學舉手提問了,杠精這麼杠,到底是個什麼心理呢?
答案包括但並不一定僅限於以下幾點(這幾點依然是「或」而不是「和」的關係)。
1
有部分杠精可能是在生活中缺乏關注和認同的人群,往往具有低自尊、缺乏安全感的特點。他們內心缺乏穩定的自我同一性,因此需要在不斷地抬杠和試圖說服別人的過程中建立自尊,來減少內心自覺不被認同的衝突和痛苦。
2
杠精體質可能也與某些人格障礙相關。
例如偏執型人格障礙。根據DSM的診斷標準,表現行為如下:在沒有足夠依據的情況下,對他人不信任和猜疑,總體傾向於把他人的動機解釋為惡意的;將無惡意的談論當作隱含有貶義或威脅性的意義;在沒有足夠依據的情況下,總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打擊和冒犯,且迅速做出憤怒的反應或反擊。
某些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個體也有成為杠精的體質,特點是沉湎於秩序、完美,而不惜犧牲靈活性、開放性、高效性,表現為沉湎於無關緊要的細節而忽略了主體意義;對道德、倫理或價值觀念過度在意等。
MBTI還提出過一種人格類型,稱為「辯論家人格」。這類人「喜歡故意持相反意見,善於把觀點和信條剪的支離破碎」。
MBTI沒有被實證研究驗證過,所以被詬病較多。但與該理論相類似的,1994年,一位學者對98名辯手進行了訪談,分析其心理特徵。結果發現,辯手們普遍都想通過贏得辯論來獲得個人的滿足。
他們擅長質疑別人,擅長從每一句話中挑刺,但目的並非為了解決問題或達成共識,而僅僅為了頭腦和口舌的交鋒,以及贏得爭吵。這種心態與「辯論家人格」所描繪的特徵有些不謀而合。
牛x辯論家和傻x杠精的區別是什麼呢?我認為主要還是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吧。每個杠精都自覺為辯論家,然而辯論家只是杠精中鳳毛麟角的佼佼者。
另外,在臨床上還有一個概念,稱為被動攻擊,其特點可以表現為用消極的、惡劣的、隱蔽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以此來「攻擊」令他不滿意的人或事,例如:做事不合作,故意作對,易怒,好爭辯。簡單來說可能就是我噁心到你我就舒服了。
3
有部分杠精的產生往往是因為認知功能較差。也就是俗稱的「閱讀理解能力欠佳」。
我看過一個挺有趣的帖子,有位po主說自己小時候就是一名「杠精」。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小朋友真的是天然自帶杠精屬性。#尤其是處於「十萬個為什麼」階段的時候,簡直讓人想買一套「十萬個不為什麼」送給他。#
這位po主的例子就非常典型。
成年人在這首歌里,懂得分清背景信息(當時的農家小姑娘不穿鞋很正常/「多得像那星星數不清」是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和主要信息(歌中想表達的是「勞而有獲的快樂」)。
因此成年人在理解歌詞的過程中,懂得抑制並忽略不重要的背景信息,調動認知資源來集中讀取重要的主體信息。
而兒童因為認知功能發展還不完善,因此抑制功能較差,在讀取過程中無法分清主次信息,對於背景信息中的細節才會刨根問底。
而杠精的心理水平和抑制功能往往也正處於兒童水平,自然就會追著杠一些常人覺得不必贅述和不必交代的背景信息。(比如正常人會知道,「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例子里,詩人只是以鴨為代表,為水生界動物帶鹽而已,而杠精卻要追著問為什麼是鴨?為什麼不是鵝?)
4
還是和兒童一樣,部分杠精往往還有「自我中心」的心理。
「自我中心」理論是由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請注意心理學上的「自我中心」和與利己主義中的「自私自利」不是一個意思,自我中心是指小朋友只能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去認識世界,而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理解事物,具體體現為「我認為蜂蜜齁甜,所以別人也必須認為它齁甜,否則就是不對的,是有毛病的」。
比如我家三歲多的孩子在觀察蝸牛的時候就說:「蝸牛怎麼將粑粑拉在自己吃的菜葉子上啊,太不乖了。」我說:「蝸牛又不用衛生間呀。」他一臉鄙夷地說:「我都知道拉粑粑要去衛生間,飯前便後要洗手,蝸牛壞。」
你看,很多杠精的思路與兒童的思路可謂出奇一致——我將你納入我的評價體系,並以我本人為標準來衡量你的對錯、好壞和真假。和我一樣就是好的,是對的,是真的;和我不一樣就是壞的,是錯的,是假的。
所以說,遇到杠精就不要杠了,「是是是,您說的都對!好走不送。。。」
推薦閱讀:
※心理學:常見的8種病態情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假裝什麼都順著TA」!
※這18個心理學效應,你應該知道,生活中你一定用的到!
※我的老同桌,你到底在哪裡?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