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並不是告訴我們要渾水養魚!
來自專欄養魚老道的養魚經2 人贊了文章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昨天忽然看到了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養魚老道想起了一個故事。
在我開魚店的時候有一位老哥養殖了一缸草金,至少也養了兩年了,雖然他把魚缸放在了辦公室中,但是卻沒人願意去欣賞他的魚,因為魚缸水質太混了看不清魚在哪,但是草金卻一直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乎他逢人便說的一句話就是:水至清則無魚,渾水養魚它就不容易死。
所以在他看來這句話就是真理,所有的魚兒都該這個樣子來飼養才行,他也很長時間不給魚兒換水。
後來他就喜歡上了錦鯉,把草金送人了,還是用的那缸渾水還是用的同樣的餵食、換水手法,結果不到兩個月錦鯉全死光了。
他對此也很納悶,最後的總結就是可能是被魚商坑了,錦鯉的質量不好本身就有病吧。所以他還是堅信水至清則無魚才是真理,至於以後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見面了。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的含義很簡單,養魚老道認為說白了就是一句話:萬事不能太過而已。
所以說大家如果對這句話太較真、不能夠辯證的去看待問題,本身就已經錯誤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比如說在室外的野生環境下生活的觀賞魚,儘管河水渾濁但是生活在其中的金龍魚和野生七彩它們卻很少生病,也不會蒙眼,那是因為水域寬大、有底沙有水草或者綠植、水中的有毒物質含量很低,水渾濁的成分主要在於泥沙的雜質,所以魚兒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這些觀賞魚如果到了我們的水族箱中,水渾濁的原因就已經被人為的改變了,魚兒生活的空間太小,其所產生的糞便和雜質如果不能夠徹底清除就會導致水質混濁,從而使得水中的有害物質急劇增多、水質過酸,它們當然就會犯病了,這與自然環境下的混濁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況且魚兒的耐受力和習性也不一樣,同樣的一缸水草金沒事錦鯉就可能玩完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對於水至清的清字還有不同程度的涵義和理解,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水至清,那可能就只能用蒸餾水來養魚了,魚兒當然也是活不了了。
對於觀賞魚的養殖有些時候並不是水質清不清的問題,而是水中的有害物質多不多的問題這才是最主要的元素,就像青苔水中的反清水,水質雖然很清但是毒性卻很大,而魚缸壁上布滿青苔看起來似乎水質不好,實際上對於有些魚兒卻是很好的生活環境。
因為現在的我們再也不像古人那樣,只能養殖金魚、錦鯉這幾個簡單品種的觀賞魚,我們所養殖的觀賞魚可能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五湖四海,它們對於水質的要求各有不同,我們一定要去區別對待,不要因為水至清則無魚這一句話而毀掉了我們一缸子的觀賞魚。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推薦閱讀:
※袁克文:他是民國最風流才子,死後一千個女人為他送行
※大變局:全球化四百年落幕展望(五)
※上海老城廂里的姓氏故事
※魯迅:怎樣做父親
TAG:人文 | 養魚 | 渾水MuddyWatersRe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