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關於節日的這些事,快和孩子聊一聊!
八月十五,秋已過半,是為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
「中秋」,又稱月夕。最早見於《周禮》,中國的農曆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故秋季第二個月名為「仲秋」。因古人「中秋」與「仲秋」通用,因此「仲秋」的叫法慢慢變為「中秋」。
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關於中秋,這些事你都知道嗎?
中秋節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射日後,從王母娘娘處得到一包成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管。不料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見,趁后羿外出狩獵,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藥奔月。后羿歸來後,只能仰望夜空,對著月中身影呼喚愛妻,並擺上香案、放上果品,遙祭嫦娥。就這樣,中秋節這天祭拜月亮的習俗世代相傳。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漢朝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砍伐桂樹。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幾千年來,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詩云,「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玉兔搗葯
玉兔搗葯,道教掌故之一,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中秋節習俗
賞月、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中秋吃什麼
月餅
中秋節,家家都要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螃蟹
中秋宴俗,古時以宮廷最為精雅。明代宮廷中秋講究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鴨子
福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鴨子肥壯。多以檳榔芋與鴨子一同燒,味道獨特。中秋宰鴨也是台灣高雄的風氣,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食水鴨公加菜。廣西、雲南的仫佬族,在八月十五買餅殺鴨,歡度佳節。
中秋佳句
中秋這天,和孩子一起誦讀這30首經典的關於中秋的古詩詞,過一個詩情畫意的節日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