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留學 | 英式教育的前世今生
英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一個充滿創造力和鑽研精神的國家。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迄今為止培養出的90多位諾貝爾獲獎者,英國從容自信的在科學藝術等諸多領域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望,無疑這些成就也源自於英國特色的教育。
英國的教育系統是世界上最嚴謹,複雜但又靈活的教育系統之一,英國院校的教育質量一直也處於世界前列,完善嚴格的質量監督體系也使得英國學歷在世界範圍內被普遍接受和推崇。
今天來說說英式教育的前世與今生:
英式教育的歷史
- 17世紀-18世紀末
英國是一個濃厚的封建傳統國家,封建勢力根深蒂固,但經過1640-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封建貴族和資產階級達成妥協,建立了兩者聯合專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國家。17,18世紀英國的教育仍然保留著相當濃厚的封建主義教育傳統,教育被視為宗教教派活動或民間活動,政府不予過問,初等學校仍由國教教會掌管,另外還有一些慈善學校和私人學校,他們也與中等教育不銜接的。
- 18世紀-19世紀末
隨著18世紀60年底工業革命的進行,需要培養大量工人與職員,對於教育發展也必須依賴於國家的支持與協調。政府開始干預教育通過財政補助和監督來控制學校,同時逐步建立起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初等教育逐步推廣,中等師範教育開始受到注意, *實科內容增多,神學與古典內容有所減少。
- 20世紀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英國的壟斷經濟進一步發展,並稱霸世界。教育進一步國家化,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大大擴展。1902年頒布的巴爾福法案(Balfour Act)各郡、市設立地方教育局,通過資助進一步控制私立學校和教會學校,英國形成了國會、教育委員會(Board of Education)和地方教育局這樣的教育管理系統,「國家教育」基本形成,同時也確定了由國家統一領導與地方分權同時並存的教育領導體制,這是英國教育行政制度的一個特徵。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教育遭受到嚴重破壞。為了恢復教育,1943年,政府發表《教育改革》白皮書。1944年,教育大臣R.A.巴特勒在議會提出了教育法案,很快得到通過, 稱<1944年教育法>, 亦稱《巴特勒教育法》。教育法規定了:
- 法定公共教育體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組成。
- 郡和郡自治市議會為負責三個階段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當局。
- 改組民辦學校,使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成為不同類型的公助民辦學校。
- 地方教育局必須為超過義務教育年齡這提供正規教育,並為利用閑暇時間進行有組織的文化訓練和娛樂活動提供充足的設施。
中等教育三規制確立:文法中學、技術中學、現代中學。
- 1988年教育法改革
推行國家統一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 規定了:在義務教育期間,學生必須學習國家統一課程,包括10門基礎學科:數學、英語、科學、歷史、地理、工藝學、音樂、藝術、體育和現代外語,其中數學、英語、科學為核心學科。制定了成績目標和教學大綱,並在7、11、14和16歲分別進行全國性評估和國家規定的考試。
當代英式教育制度結構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政府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基礎教育政策:
- 學制政策:實施普及義務教育,中等教育綜合化逐步推進。
- 課程政策:設置國家統一課程,實行國家統一考試。
- 管理政策:允許家長選擇學校(可以在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之間選擇),實現新的教育督導制度(1993.9.1成立了「教育標準局」,制定教育評價標準及相關政策和計劃,監督工作質量、實施督學培訓計劃。)
在英國5-16歲之間的兒童需要接受義務教育。
公立小學的年齡為:5到11歲(1年級至6年級),公立中學為11至18歲(7年級至13年級)。
私立預備制小學的年齡為:5到13歲(1年級至8年級),私立中學為13至18歲(9年級至13年級)學生在16歲時(即11年級末)會參加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GCS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如中學畢業後,想升入大學,則需要參加A級考試(A-level: advancede level)相當於中國的高考。
面對英國教育體制下的學校類別名稱眾多,有時候會讓家長們看的眼花撩亂,現在我們就為大家簡單梳理一下。總體來說英國的中小學分為:公立/國立(state school)和私立/獨立(private school/independent school)兩類。
公立學校:由政府出資,為學生免費提供教育的學校。全英3000+所學校,93%的英國學生就讀於此,在校人數約為300萬人。公立學校又可分為:
- 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88%的中學生就讀於此,一般為劃片就近入學,非選拔性學校(non-selective school),男女混校(mixed school)。
- 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僅164所,為選拔性學校(selective school),學生要經過11+考試,多為單一性別學校。
私立學校:辦學資金來自家長繳納的學費和投資收入,全英有2600餘所,7%的中學生就讀於私立學校。私立學校一般為為選拔性學校(selective school),入學考試被稱為Entrance Exams
*公學(public school),這個名稱非常熟悉,但也需要特別注意,有些時候會把公學和公立學校搞混,在英國公學特指的是歷史悠久,名望頗高的私立學校。
當代英式教育特徵與思考
英式教育的因材施教:小班化,走班制。班小了,學生的機會就多了。課堂中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也可以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得到鼓勵,遇到問題也會被及時發現。英國的教育口號是「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從某種角度來說,小班化就是實現這種「重要性」的基本前提。「走班制」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了學生以充分的學習自主選擇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性。
英式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英國的應試教育既有標準化的測試,也有過程序的評價,更為重要的是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其實英國學校考試的次數並不少,每門學科都有單元測試以及自我評價,不過每次考試學生壓力並不大,老師也從不公布某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一般只提出最高和平均分。
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2020年英國未來的教育願景是「個性化」。無論是普通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哪個是主流並不重要,我們認為對於教育來說無論是為社會培養精英又或是為社會培養普通公民,都是一種貢獻,我們應當承認和尊重各自應有的價值。
每當提到英式教育,提到精英教育,首先想到的便是英式教育之精髓:私立/獨立學校(private school/independent school),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英國的私立學校。
英國的私立學校歷史悠久,名聲卓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學校之一坎特伯雷國王中學(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成立於公元597年,建立於14世紀初的溫徹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 1382)脫離了教會屬性,為來自社會各種不同階層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開啟了英國私立教育的先河。
此後1868年的公立學校法案(Public School Act)確立了後來英國「九大公學」的地位,他們分別是:溫徹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 1382),伊頓公學(Eton College, 1440),聖保羅公學(St. Paul』s School, 1509),什魯斯伯里中學(Shrewsbury School, 1552),威斯敏斯特公學 (Westminster School, 1560),莫切特泰勒公學 (Merchant Taylors』 School),拉格比公學(Ruby School, 1567),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 1572),查特豪斯公學(Charter-house School, 1611)。
選擇私校的原因
英國私立學校的成就是無可爭議的,但這僅僅是您為孩子考慮接受私立教育的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家長為孩子選擇私立學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擁有優秀的資質,並且和一些大學保持緊密聯繫。來自私立學校的學生更有可能在英國和國外最好的大學中獲得一席之地,特別是在牛津劍橋和羅素集團大學。
私立學校一般會提供更好的教學設施:如寬闊的場地、藝術中心以及劇院等等。私立學校也配備了更優秀的教師資源,而且師生比例通常高於1:10。小班授課的方式體現了個性化教學的特點。私立學校鼓勵學生們在課外時間多多接觸老師,師生之間聯繫緊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 豐富的課外活動
私立學校的學生在高級別的體育競賽中通常表現出色,從私校畢業的奧運冠軍也並不少見,這得益於學校會提供各項豐富的課外活動及專業的指導,除體育外學校也提供了如音樂、戲劇和舞蹈等廣泛的課外活動,使孩子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愛好。
無論是到達爾文去參加世界太陽能挑戰賽,還是到弗羅里達參加NASA太空挑戰賽,亦或是到梵蒂岡唱歌,甚至還有機會到非洲為當地孤兒院募集資金,到北極去完成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都將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發現和探索這個精彩的世界的機會。
- 雄厚的師資力量
私立學校在聘用教師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不僅選用名校畢業的教師任教,更可以直接從羅素集團大學聘用能力出眾的教師,他們不僅在各自的領域學術出眾,更會用熱情來感染學生。
- 獨特的教學理念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教學理念。私立學校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教育,而且學業成績是受到高度重視的,但成績也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有些時候,學校最看中的則是價值觀,培養學生們具有開放性的思維、領導能力以及富有同情心是最重要的。
- 悠久的歷史傳統
除了具有前瞻性的觀點以外,私立學校還有很強的傳統。一些私立學校的聲望來源於他們的歷史,有一些校友是各個領域的重要歷史人物(20位英國首相曾在伊頓公學就讀)。
- 全球化的國際視野
今天的私立學校是全球化的,擁有比公立學校更廣泛的支持者。學校的招生簡章通常強調學生們來自英國及全球多個國家。培養學生具有國際化視野是至關重要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們未來必將活躍在國際舞台之上。
私校數據統計
2018年1月,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ISC(Independent School Council)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
學校數量及比重:英國目前在ISC註冊的私立學校共有1,326所,其中636所招收幼兒園至Year 8的學生, 446所招收幼兒園至Year 13的學生,244所招收Year 7到Year 13的學生。混合校為1054所,女校164所,男校108所。走讀制學校852所,寄宿制學校474所。
師生人數及海外學生比例:
英國在冊私校共有529,164名學生,在校全職老師為58,573名,助教為9,080名,學生老師比為8.6:1(公立學校比例為18:1)。其中約62%為女性教師,38%為男性教師。
目前英國私立學校中共有在冊海外學生53,678名,中國大陸學生人數從2007年至今逐年攀升,2018年初統計已佔9,008名高居榜首,香港學生佔5,188人位列第二,美國學生也有3,972名位列第三。
英國的寄宿學校在全球招收的國際學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除了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地區外,美國、德國、西班牙、俄羅斯等國的留學生也成為增速也很明顯。
學科選擇及考試成績:A-level學科選擇方面,私立學校學生對於STEM和現代外語方面高於公立學校的學生。
A-level與GCSE的成績方面,私立學校的A*和A成績普遍高於公立學校10-20個百分點。
畢業生去向:91%私校畢業生都將進入大學繼續學習,其中94%的選擇繼續在英國大學深造。其中牛津劍橋大學就讀比例佔5%,The Russell Group*其他大學佔49%。
另外畢業生中約有5%選擇英國以外大學繼續深造,其中將美國作為首選的超過50%,而香港大學成為畢業生去向最多的一個所大學。
本文至此,為大家簡要梳理了英國教育歷史,描述了英國教育的現狀及私校相關數據,希望可以讓大家對英式教育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隨後的文章里我們還將對英國教育,低齡留學等各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歡迎持續關注。
http://weixin.qq.com/r/nTrQyKfEHvphreOr92_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申請英國建築類專業
※【極限留學幫】英國低齡留學解析
※英國留學——宿舍申請 Tips
※套磁教授反饋鑒賞集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