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心理創傷,支配人們的一生
1 人贊了文章
遭父母忽視的恐懼
孩子心中懷著各種恐懼,其中一種就是害怕被父母忽視。對孩子來說,這是相當不得了的。這樣的懼怕之心會使得孩子違背本性,更給往後的人生留下難以治癒的後遺症,徹底支配著這個人。
幼年時期曾經有過如此恐懼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不容易擺脫陰影。舉例來說,這類人總是不斷揣測他人心思,想方設法讓對方把注意力停留在自己身上,或者總是替對方當牛做馬。
這樣的人就算拼了老命,還是會陷入不安、憂煩無限的泥沼里。到後來,他們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原本應該辦得到的事也變得無能為力,無法發揮出自己原有的能力。
遭到忽視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他們老是緊張兮兮地怕被拋棄,這樣的情緒讓他們全身緊繃。當面對一個全新環境時,這類人不會嘗試發掘自己的可能性,反而對新環境充滿擔憂。
重壓在心靈深處的恐懼在幼年時期相對嚴重,因對孩子來說,他沒有能力獨自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無論事實上真的被忽視與否,關鍵是孩子本身感受就是如此。
父母可以辯稱自己抓狂的行為是一時情緒反應,不過孩子卻無法這樣理解。懷抱著「恐怕遭到忽視」這種想法的孩子,心理隨時處在不安定的狀態,總是跟有朝一日會被拋棄的不安全感對戰。人的內心越是不安,越是牢牢抓住對方不放。
越是這樣的人,對於對方的言談舉止就越敏感。對方單純的一句話或小動作,都會令他懷疑自己是否被討厭。不安與恐懼越是強烈,越容易把對方的言行認定是對自己不利的,並感到自卑。
懷著自卑感的人,之所以會過度在意自己的弱點,不安的情緒是其根源。當內心背負著可能遭到忽視的不安,對方的無心之言都會被他解釋成針對自己弱點的責難。一旦與對方發生些許摩擦,他會立刻與自己的缺點聯結,害怕自己可能會被拋棄,內心局促。相對地,成長過程中沒有遭遇到可能被拋棄、沒有這些不安的人則內心強大,什麼都不畏懼。
我個人的筆記本里,記錄了一些關於對原生家庭感受的文字,篇幅多達230 頁。可惜這些內容的出處都不太確定,因為這些是我為了加強印象所記錄下來的,例如以下這段:
能夠很幸運地生於一般的良善之家,在相愛的雙親身邊成長,這種人非常清楚誰是可以給予自己支持、安慰與保護的人,也知道在哪裡發現這樣的人??這樣的經驗讓他確信,當自己陷入困境時,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有一雙值得信任的手援助自己,這種深信讓他們不怕任何困難,並能夠度過難關。
順帶一提,據說《聖經》里最常出現的金句就是:「不要恐懼。」
本文為《不乖》的序言,作者加藤諦三
推薦閱讀:
※抑鬱症簡單自測——催靈術
※心理治療為何難以在精神科醫院壯大發展
※抑鬱症治療方法(最新案例)
※您了解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