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兩年賺100萬,他卻辭職去日本旅居,把更多年輕人帶去那裡

工作兩年賺100萬,他卻辭職去日本旅居,把更多年輕人帶去那裡

來自專欄土土土槽8 人贊了文章

為了向父母解釋不上班的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李勝博在28歲生日那天特地寫了一篇文章,羅列自己自大學以來做的所有事情:

休學搭車游中國、拍紀錄片、出書、跟劇組拍電影、投資、上Ted做演講、去國外工作、旅居日本、創立x++……

這些經歷五花八門、豐富多彩。看完後我的腦袋一團亂麻,別說他的父母,就連我也理不清頭緒。

他曾在採訪中說自己是一個「無法被歸類的人」,這種概括在採訪結束後、準備寫稿的過程中一度讓我感到困擾。

該怎麼去介紹這個人以及他過於豐富的人生經歷呢?

我再次打開了他那封自傳般冗長的簡歷,看到結尾處的那句「這更像《月亮與六便士》里那個中年男子的生活:沒得選啊,我只能這樣子」時才恍然大悟。

是啊,他就像《月亮與六便士》里拋棄穩定的工作與家庭,隻身一人去巴黎從零開始學畫的男主人公一樣,「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他曾經非常接近名利場與財富自由,卻在賺到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後選擇逃離,去日本鄉間旅居了三個月,尋找更嚴肅、更有價值的生存方式。

回國後他創立了 X++,開始執行日本遊學項目,希望能通過一個個項目,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作品,最終幫助每個人成為每個人。

聽上去有些抽象?還是不明白不上班的李勝博到底在做什麼?

今天是「100個不上班的人」的第17期,我對這個「無法被歸類的人」進行了一次梳理歸類。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你能從他的「不上班」經歷中,獲得一些對人生的新思考。

休學一年,周遊全國,為什麼是一件不平常的事?

「什麼是平常?什麼又是不平常?」愛思考的李勝博,在做了一件外人眼中「不平常」的事情——休學一年、周遊全國後,拋出了這個問題。

大學以前的李勝博和大多數學生一樣,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而努力學習。然而高考的失利卻讓他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出於對新環境的不滿,他轉到了大學最好的專業,卻發現與自己理想中的環境仍有差距。

絕望之下他找到學校的心理老師諮詢,訴說自己不想上一些老師的課,但礙於「學生」的身份又必須上課的煩惱。

心理老師告訴他:「這說明你的矛盾還不夠強,當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自己會做出改變的。

於是這顆矛盾的種子在李勝博心裡埋了許久,終於在大三那年破土而出——那一年,他向學校和家長提出申請:「休學一年,周遊全國。」

李勝博周遊全國的明信片和車票

之所以做這個決定,多少受他在網上認識的一些有趣之人的影響,他們做雜誌,辦沙龍,做NGO,做網站……

這些人的存在激勵著李勝博也去做一些有趣、有意義的事情。

然而在人人都為畢業做準備的大三選擇休學旅行,在大多數人看來並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李勝博的這個想法一開始遭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極力反對,他的父親第一次聽到這個計劃時呵斥他是不是瘋了。

不死心的李勝博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一次次說服家長和學校,最後是他的一封洋洋洒洒、有理有據的休學申請書,讓老師和家長同意了他的「休學旅行」這一「不正常」決定。

於是,抱著「做一些有意思、有意義、別人沒做過的事情」的目的出發,李勝博在搭車旅行的路上本能地積累了很多視頻和寫作素材。

有一段經歷每當有人問起,他總會提到:

某次在新疆荒無人煙的沙漠,他搭上了一輛從青海去新疆拉油,再送去西藏的油罐車。那輛車的師傅第一次在路上載出門旅行的背包族,兩人一路上聊了許多。

兩個月後,李勝博從拉薩出來要回北京,站在環境惡劣、人跡罕至的唐古拉山山口攔順風車時,再次遇到了這位給拉薩送完汽油要回青海的師傅。

據那位師傅說,他原本前一天就要回去了,但由於送的油太多,加油站裝不下,就延後了一天回家。

當李勝博站在唐古拉山口的路邊攔車時,他的車上還拉了一個人,當時師傅正在對那個人說:「我兩個月前也拉了一個大學生,他休學一年,周遊全國……「話還沒說完,就看見李勝博站在前方的路邊揮手。

李勝博和油罐車師傅

這樣宿命般的巧合在路上發生了不止一次,它們在潛移默化中對李勝博產生了影響:讓他在之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可控的事情時,都選擇相信命運的安排,讓它自然發生、不再執著。

「旅行中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走著走著,突然肚子疼;在荒郊野外沒有吃的東西;騎自行車旅行的時候,車突然被偷了;天黑了,還沒找到地方,迷路了……這些都是我經歷過的事情。」

李勝博在路上遇到的人

李勝博說,在路上遇到困難時,只能靠自己硬著頭皮去解決。困難解決得多了,自己的經驗和信心也就慢慢積累了起來,這培養了他以後面對困難時的積極姿態。

一年的休學旅行結束後,他根據在路上積累的素材剪了一部紀錄片,也出了一本書。

休學一年去旅行對他來說是一個正向的標籤,在以後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都可以拿來用。

這個標籤也間接幫他找到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為此後的財富積累和人生體驗埋下了伏筆。

工作兩年賺了100萬,他卻選擇停下來思考人生

李勝博承認高考失利對他的影響很大,卻也間接促使他用另一種方式過完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無論是休學旅行、出書還是拍紀錄片,都像因果鏈上的一串串珠子,串連起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2013年,李勝博由於休學旅行在路上積累的素材,獲得了一家電影工作室的實習機會。

在金赫導演工作室實習

又因為這次實習認識了電影圈的攝影師,並在他的推薦下去了一家國外的娛樂營銷公司WebTVAsia。

在這家公司,李勝博參與制作了流量超100萬+的視頻,做了《小蘋果》這首歌的全球推廣,也幫不少網紅做了國外營銷。

參與制作《一個瘋子的世界》

那段時間可能是李勝博整個人生中最接近商業巔峰的時刻了——他的老闆是香港TVB前老闆的助理,一個銷售能力特彆強的人。最開始李勝博跟著他每天出去跑商務,一點點學習「如何跟人打交道,引起別人興趣」的技能。

兩年時間裡,他從商務助理慢慢做到了商務負責人,漸漸有機會去馬來西亞做業務拓展,也去不同國家建立部門、做業務培訓。公司從幾個人發展到了百人規模,在亞洲建立了九家分公司。

「我很感謝這段經歷,它讓我看到了一個東西從1到100的過程,經歷了世界上99%的人都沒體驗過的事。」

李勝博說,也是這份工作讓他積累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離開?

這和他當時所在的行業對娛樂的理解有關。

「我們會按照事物的意義給時間進行分類,一個人的時間通常可以分為3類:一類是必須花掉的時間,比如吃飯睡覺;一類是進行嚴肅創作的時間,創作成果可以拿來換取生存物資,比如工作、學習;最後一類時間就是娛樂時間。」

李勝博所在的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想盡辦法去賺取大家的娛樂時間。「但一個人的娛樂時間如果被佔用太多,嚴肅創作的時間就會縮短,在我看來這種狀態是不對的。

出於對「娛樂至上」和「一切向錢看」這種企業文化的不認可,李勝博想要逃離。

這是一場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博弈,雖然上一份工作讓他積累了100萬,但他的生活卻沒有發生什麼改變,「我對物質的需求不高,錢對我來說好像沒什麼用。」他說。

「我之前也接觸過做金融的人,手上存款有3000萬,在北京買了房買了車。我問他接下來要做什麼,不是財務自由了嗎?他說還是覺得心裡不安,可能要賺3個億才能財務自由。」

「我又問他『錢對你來說是什麼?』他說以前沒錢去旅遊的時候更爽一些,遇到困難想辦法去解決的感覺很好。有了錢以後,發現所有事情都可以用錢解決,幸福感反而降低了。」

在李勝博看來,錢是驅使陌生人給你提供解決方案的工具。但錢會貶值,並不可靠。

這個世界上存在另一種工具也可以驅使他人給你提供解決方案,那就是自己身體里的某種能力。對他來說,自身能力帶來的滿足感可以抵消金錢方面的焦慮。

想清楚了這點,世俗意義上的房子車子和金錢焦慮對李勝博來說就都不存在了。

於是2016年,他離開了WebTVAsia,決定停下來一段時間,慢慢尋找新的人生方向。

住進30個陌生日本人的家後,他開啟了小而美的日本遊學項目

辭職後的某天,李勝博在看日本電影《小森林》時,對日本的鄉下產生了嚮往。

《小森林》海報

「都市裡的人大多生活空虛,但《小森林》里的日本鄉下生活卻很洋氣,和想像中很不一樣。」

李勝博決定去日本做一次調查,便以沙發客的形式去那邊住了3個月,一邊旅行一邊結交當地的日本人,發現日本的鄉下確實如電影般,風景優美別緻,硬體設施和人文素養也很高。

李勝博的日本旅遊路線

那裡有很多從大城市搬去鄉下生活的日本人。

其中一個女生之前在聯合國工作,回國後正逢家鄉遇災,他發現家鄉農民可以把野豬肉做得很好,有潛力做成一個產業振興當地經濟,便辭去聯合國的工作回到鄉下做野豬肉品牌。

當地人捕捉的野豬

聽上去不可思議,但現在,她的野豬肉品牌已經供應到東京最高檔的餐廳,上了日本電視台的報道,在日本小有名氣……

在日本旅居的三個月里,這些獨特的當地人故事不斷刺激著李勝博。

他發現當地人身上有一種飽滿的生活狀態,即使不需要娛樂產品,也可以把日子過得豐富有趣。

李勝博在日本鄉下學做農副產品

反觀國內在大城市工作的人,私人時間不斷被工作壓榨,才需要不斷尋找娛樂時間去進行消遣。

「既然日本小地方人的生活氛圍這麼積極向上,何不帶一些人過來體驗這裡的生活呢?」

回國後,他開始籌備日本遊學項目。

去年3月,他註冊了公司,利用自己在日本旅居三個月積累的當地資源和人脈,開始分批帶人去日本鄉下津和野體驗遊學項目。

在當地策劃新年祈福活動

前兩次的招募都很困難,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第三次招募李勝博翻遍朋友圈,精心篩選出了7個人一同前往。結果那次遊學的效果非常好,行程結束後每個人都感慨良多,這給了他繼續做下去的信心。

李勝博和日本居民們在一起

在做遊學項目的過程中,李勝博也慢慢組建了自己的團隊。現在他的團隊共有3人,一起舉辦了6期日本津和野遊學項目,每一期的行程設置、當地資源的對接都靠團隊成員的人工定製,正因為如此,每一次出行才能獲得一致的好評。

「有一個規律是,幾乎每一次行程中都有女生會被感動哭。每一次行程結束也都有1-2個人辭職。」李勝博說,每一次出行都能給人帶去轉變。

遊學項目的口碑雖好,行程也很有意義,但卻是一個完全靠「手工打磨」的產品,不夠商業化和流水化。作為一家公司,如果想要盈利,這個項目的可複製化卻存在很大問題。

遊學的市場相對小眾,城市裡的大多數人還處在為買房買車存錢的階段,遊學市場可能還需要5-6年才能發展起來。

這也是李勝博目前做了六期遊學項目,卻仍然不賺錢的原因。

現在的李勝博仍在靠之前的存款做著項目,除了把中國人帶去日本外,上周,他第一次嘗試把日本人帶到中國來,這次出行也受到了日本參與者們的喜歡。

將來,除非遇到了文化和價值觀與自己十分相符的企業,或者自己已經窮得叮噹響,否則他是不會再回到企業上班的。

而他現在所做的一切,不為賺錢,不為養家糊口,不為買房買車,娶老婆生孩子,也不是為了什麼高高在上的江山社稷和宏圖大業。

只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同時也幫助別人成為自己。

就像他在公眾號里寫的那樣,讓「沒想法的人多一些想法,有想法的人多一些勇氣」,他的最終願景是「讓每個人成為每個人」。日本遊學項目只是他的這個龐大計劃中的一個樣品。

「人只要活著就要靠努力生活去換取幸福狀態,總得找些事情做,不然會憋得慌。比起不喜歡的事情,我還是更偏向做喜歡的那些。

他說,自己正在過的就像《月亮與六便士》里那個中年男子的生活:沒得選啊,我只能這樣子。

有時想想,人生之路每一步都走得舉步維艱。有時辛勞半生解決了物質飢餓,前方還有更大的精神飢餓在等著你。

而存在的意義、人生的使命這些龐大又玄幻的命題,始終懸掛在每個人的頭頂,時刻提醒著你去尋找答案。

於是人們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上班到不上班,從國內到國外,從城市到鄉村.......步履不停地尋找著懸掛在自己頭頂上問題的答案。

如果說我們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帶著使命而來。那麼李勝博所意識到的屬於自己的使命,大概就是幫助每個人成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吧。

而這件事情,註定要花一生的時間去完成。

首發於公眾號:土土土槽,都市青年生活觀察室,給你100種不上班的理想人生。

其他「不上班」人物採訪:

北漂不買房的她,用租來的房子實現了自由職業夢 | 100個不上班的人?

mp.weixin.qq.com

那些辭職去做攝影師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mp.weixin.qq.com

36歲、丁克、沙發旅行、自由記者,我媽對我的要求是不吸毒就行?

mp.weixin.qq.com


推薦閱讀:

日本的「夫妻同姓」再遇挑戰
日本超火護脊書包,給孩子一雙「天使之翼」,保護脊椎減輕背負壓力!
日本人的獨立與靖國神社
日本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1232人死亡

TAG:職業發展 | 日本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