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錢從哪裡來--稅收,土地和社保收入探討
來自專欄寧南山838 人贊了文章
國家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來自國民的勞動,只不過徵收的形式不一樣。
最近各種關於減稅的呼聲和新聞有點多,尤其是社保2019年1月1日將全面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本文梳理下,中國的國家收入究竟來自哪裡,政府行為的邏輯和推動力究竟是什麼。
一個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要正常運行,都是需要錢的,這是基本的規律。所以每當看到社會上的各種團體,從動物保護組織到書法協會,都要想一下這個組織的錢是從哪裡來的,連作為個人,沒有錢都寸步難行,更何況是一個組織呢?
今天我們聊聊中國政府的經濟運行,作為為全體國民提供公共服務,承擔國家發展責任的中國政府,自然需要經濟來支撐,不管是造航母,還是修地鐵,建學校,都是需要錢的,那麼國家的收入是從哪裡來呢?
中國的國家收入,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其實主要是來自四大項目: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國營資本經營收入和社會保險。
2017年分別為17.2567萬億元,6.146萬億元,1244.27億元和6.7154萬億元。
我們簡化一點說,就是17:6:0.1:7的關係。
所以我們也看出來了,雖然說是四大收入項目。
由於體量不在一個位面,把國營資本經營收入和其他三巨頭列在一起不太合適,
所謂國營資本經營收入,主要是國有企業的各種利潤上繳。
以2017年為例,中國政府從國有企業徵收利潤的主要來源是三大行業:
煙草企業利潤收入上繳386.42億元
電力企業利潤收入上繳147.60億元
電信企業利潤收入上繳136.71億元
可以看出,三個行業上繳的利潤就佔了國營資本經營收入的53.9%。
所以什麼行業的國企最賺錢?已經有了答案。當然了,其實在以前我國還有一個行業也可以大量上繳利潤,只不過這幾年由於國際市場價格走低,所以利潤上繳的少了,那就是石油石化行業,2017年上繳為57.6億元,由於石油石化行業下去了,所以煙草,電力,電信,石油石化四大主力賺錢行業現在還剩3個。
其中煙草上繳利潤可以說是絕對主力,在國營資本經營收入裡面佔比竟然超過30%,
在這裡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國廣大煙民朋友,每當我看到他們在吞雲吐霧的時候,就不禁在想,這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啊,還順便緩解了老齡化。
我們再來看看三大收入的核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7.26萬億元,其中83.65%是稅收,14.436萬億元,增長10.7%
所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基本可以理解成就是稅收收入。
那麼問題來了,其餘16.35%的非稅收入是什麼呢?
主要是各種收費,各種罰款和各種專項收入。
比如說某某行業是限制准入,要交特許經營費,
像交通運輸業,你想是不是想搞計程車公司?那是需要繳納特許經營費的。
再比如公共汽車公司,這是有準入門檻,也是要特許經營的。
其他行業還有能源,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等。
比如說市政工程裡面的廣告牌,這是非常大的資源,政府顯然沒有那麼多僱員和專業人員來搞廣告牌招商,都是吸引專業公司來招商,這也是特許經營。
再比如各種罰款收入:
比如說你開車違章,交了500元罰款,就以我自己為例,開車這些年累計也交了上千元罰款了吧,當然這跟深圳罰的狠有關係。話說這罰的狠了,道路也確實文明了不少。
我之前查過數據,按照2017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人口比例看,深圳甚至優於德國和日本。
高通在2015年因為壟斷,就被中國罰款60.88億元,這也是罰款收入。
再比如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也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收費。
比如說參加某項考試,比如考駕照,也是要交錢的,而且還不便宜,所以學車老是考不過的朋友,也貢獻了不少非稅收入,感謝你們。
其他比如四六級考試倒是很便宜,二三十元不算什麼,但是考慮到全國每年九百多萬人報名,也是差不多2個億的收入了,在這裡也感謝下中國的學渣們,你們也為祖國做了貢獻。
再比如,你去結個婚,有結婚經驗的都知道,以前工本費只要9元,現在乾脆免費了,
但是民政局很有智慧的開發了結婚錄像和拍照項目,這麼有紀念意義的時刻,新人們一般都是捨得的,以深圳為例,一對新人就是幾百元收入。
總體來說,非稅收入裡面最讓我厭惡的就是計劃生育部門徵收的社會撫養費,當然2018年9月10日,衛健委下面的計劃生育司也取消了,這個部門徹底走進歷史,可喜可賀。
當然,從上面的一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裡面的「非稅收入」,其實不應該追求其增長,
比如說罰款,目的是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發展,而不是追求收入增長,相反如果罰款太多,意味著繳納罰款的人群覆蓋範圍太廣,那就要反思下制定的政策是不是要調整了,打擊面不能太大。
再比如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這其實是國家提供公共服務的收費,所以更不應該追求收入增長,但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行政事業性收費名目繁多花樣百出,這兩年國家在花費大力氣治理,比如2017年3月,財政部和發改委就發文取消了4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同時把商標註冊收費標準降低50%。
我們熟知的9元婚姻登記費就是在這次發文中取消的。
實際上2017年,我國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裡面,非稅收入為28207億元,同比下降6.9%。
好,我們再來看看三大收入之二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6.1462萬億元,增長34.8%,
這個政府性基金收入感覺好厲害的樣子,增長竟然高達34.8%,事實上2017年的收入裡面土地出讓收入高達5.2萬億元,這個增長了高達40.7%。
http://yss.mof.gov.cn/qgczjs/201807/t20180712_2959795.html
如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以簡化為稅收一樣,我們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可以大體簡化為「賣地收入」,因為佔了差不多84.6%。
其餘的15.4%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什麼呢?
最大的三部分是:
1:車輛通行費,也就是過路費,2017年收入為1555.91億元,只要你開車,你肯定交過這個費用,為道路建設做了貢獻。
2: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2017年收入為1789.69億元。這一條是跟房地產強相關的,
比如你在這裡修了個購物中心,一個酒店或者一個體育場,那麼配套的地下排污,自來水系統,取暖系統,路燈,道路等基礎設施都要修吧,
而且也不能由企業自己修,肯定是政府統一規劃修建,所以你就需要繳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3:彩票公益金收入,2017年收入為1154.11億元,另外還有個彩票發行和銷售機構業務費收入,2017年為221.6億元
在這裡除了煙民朋友,也要感謝下全國廣大的彩民朋友,謝謝你們為國家公共收入作出的貢獻。我感覺這樣下去就該感謝股民朋友了。
除了這三個超過1000億元的大項外,
其他還有三項:
一個是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
2017年為705.5億元,這個收入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全國工業和商業用電裡面,每度電徵收一定的金額得來的,這個收入主要用於補貼新能源發電,同時也帶動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
一個是中央特別國債經營基金財務收入,2017年收入為671.53億元。
這個收入實在是不好理解,究竟是啥意思呢?
該項收入來源於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收益和所得稅收入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和中東國家比如阿聯酋都有自己的主權基金,進行全球投資賺錢,我國中投公司也是這方面的主體,每年為國家貢獻六七百億元的投資收益。
一個是交通建設基金,
對貨運徵收的鐵路建設基金,2017年收入為475.34億元
對航空乘客徵收的機場建設基金(機場建設費),2017年收入為367.61億元
對貨物運輸徵收的港口建設費,2017年收入為219.80億元
換句話說,你要是坐飛機,或者通過鐵路,港口運送東西,都要繳納建設基金
好了,這個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體來說賣地還是主要的,佔了差不多84.6%, 這個就不太合理了,讓地方政府養成了土地依賴症,而且還引發了一系列負面效應,這個我們後面再探討。
最後我們來看下社保收入
2017年全年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 6.7154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 1.3592萬億元,增長25.4%。基金支出合計 5.7145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 1.0257 萬億元,增長 21.9%
我們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社保還是收入>支出的狀態。
那麼為什麼新聞上總是喊養老金不夠用呢?因為養老金是真的在走向不夠用啊。
五項社保裡面,70%是養老保險,可以說養老金是核心。
2017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 46614 億元,比上年增長22.7%,佔五項社保收入的69.4%。再看支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 40424 億元,比上年增長 18.9%。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 50202 億元。
2017年收入4.66萬億元,支出4.04萬億元,這麼一看養老保險讓人處於收入>支出的狀態?
其實不然,我國養老金在2014年已經出現拐點,當年首次出現征繳收入小於支出的情況,到2017年,征繳收入為34213 億元,比上年增長 24.4%,但是和4.04萬億的支出一比較,虧空高達6211億元。
2017年之所以出現養老保險收入大於支出,是因為各級財政進行了大量補貼的結果。
換句話說,就是用前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營資本經營收入來補貼養老保險。
我們再來看其他四項: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 17932 億元,增長37%,支出 14422 億元,增長 33.9%,累計結存 13234 億元
失業保險基金收入 1113 億元,下降 9.5%,支出 894 億元,下降 8.4%。年末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餘 5552 億元。
全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 854 億元,增長 15.9%。支出 662 億元,比上年增長 8.5%。年末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存 1607 億元
全年生育保險基金收入 642 億元,增長23.1%,支出 744 億元,增長 40.1%。年末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存 564 億元。
很明顯的看出來,五項社保裡面,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是最不需要擔心的,為什麼呢?
經濟一好,領失業金的人會減少,支出有可能出現下降,因此是可控的。
而工傷保險隨著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進步,產業升級能帶來工廠傷亡率不斷優化,因此支出也是可控的。
生育保險也不需要擔心虧空,因為我國產婦數量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除非我國生育率能夠回到2.1,產婦數量才能穩定,因此總體來說對生育基金的需求是在不斷下降的。
而且生育基金本來規模就較小,隨著現在需要鼓勵生育,加大支出反而是應該要做的。
主要是養老和醫療,由於老齡化的緣故,支出增速飛快,但是增長前景又乏力。原因也不複雜,老年人數量在上升,而且隨著中國人壽命的延長,還會繼續上升,另一邊又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不斷下降。所以五項社保收入裡面,養老金目前最麻煩,面臨的問題最大,其次是醫保。
中國3+1收入體系目前的問題和前進方向
目前存在的主要是問題:
1:稅收收入佔比太低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佔比太高
這兩個問題相輔相成,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問題。
前面已經分析了3+1收入體系(三個主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收入和國營資本經營收入)。
這個3+1的收入全部加起來,是30.2425萬億元,而稅收收入只有14.436萬億元,佔比只有47.73%,連一半都不到。
如果我們不把社保計算在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營資本經營總收入為23.5271萬億元,那麼稅收佔比就是61.36%,還是太低。
我們對比下美國。
2015年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比例為89.3%,非稅收入只佔大約10%左右。
美國州政府的稅收收入比例要低一點,以德克薩斯州為例,2015年稅收收入佔比也高達82.34%。所以每次美國總統大選,關於徵稅總是熱門話題,因為政府收入主要就是稅,討論如何徵稅和稅率設置即可。
而我國長期存在徵稅能力不足的情況,很多稅收不上來,
2003年和2004年開始的房地產支柱經濟政策+土地限量供應政策,將賣土地作為收入來源,作為政府收入的支撐,導致了「土地財政」依賴,也就是高度依賴政府性基金收入裡面的賣地收入,2017年不算社保收入的話,土地收入佔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營資本經營收入的22.1%,一個國家竟然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收入來自於出售土地,這是不正常的。
這樣日積月累,就造成了房價飆升和貧富差距拉大的畸形問題。
稅收收入和賣地收入,對於窮人和年輕人的影響,是不同的。
稅收收入具有公平的特點,掙的更多的富人納稅更多,所作的貢獻更大,而窮人和平民的稅收負擔則更輕,能夠有效的調節貧富差距,同時也能起到激勵人奮發向上的正向作用。
我自己看過自己的上稅記錄(只是個人所得稅),從一開始上稅一個月只有幾十元,然後逐年上升,反而覺得這是成長的標誌。
而以賣地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對富人和平民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富人是完完全全的受益者,而且在國民中是受益最大者,而窮人,年輕人和貧民則成了主要的貢獻者,推動社會走向階層固化,可以用如下圖表示對階層躍升的影響,導致農民,年輕人,城市貧民向上流動更加困難,大家不要在意圖畫的不好看
不斷調整收入結構,將政府性基金收入降下來,將徵稅能力提上去,是目前需要做的事情。
我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對富人徵稅力度反而不及對工薪階層。
最近幾個月不斷爆出的演藝圈各個大佬通過各種皮包公司合理避稅,某大佬成立皮包公司,然後被上市公司10億元投資股權,進行這種操作來避稅。
以及另外某一線明星涉及偷稅漏稅已經失去消息幾個月等新聞,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我們可以想像下,僅僅是演藝行業在過去的十幾年,就有多少稅沒能收上來?當然令人高興的是目前正在出手整頓。
在中國,可能只有正經上班的工薪族們,是真正做到了足額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我國政府收入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對窮人有利,對社會更公平的稅收徵收力度不足,
另一方面對富人更有利,對窮人和年輕人不太友好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發展卻是如火如荼,賣地收入不斷創出新高,而且增速驚人,2017年竟然繼續創造出了超過4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從數據來看,還在不斷飆升。
7月13日,財政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8年上半年財政收支形勢。全國土地市場依然延續火熱。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而2017年上半年是增長34%。也就是短短兩年間土地出讓金猛增了80%,這是不正常的,這些最終都將加到試圖進城定居的農民,城市平民和年輕人身上。而對富人反而會帶來資產增值。
而與之對應的,同樣是從房地產獲取收入,越是富人繳納越多,比賣地更顯公平性的房產稅卻長期不能出台。
房地產全國聯網在技術上真的難度很大嗎?
你的住房貸款記錄,徵信,婚姻狀況,火車票,飛機票,身份證信息,網購,甚至連開房記錄都能查到。唯獨名下有幾套房產就是查不到,這顯然不是技術原因。在2011年在上海和重慶試點對新增銷售的房產徵收房產稅,至今7年了還在試點。
所以改革其實是很不容易的,當然現在從各種消息來看,政府在不斷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就看其實際進度如何了。
逐漸用稅收來替代部分土地收入應該是目前的方向。
有人說「土地財政」是中國偉大的制度創新,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住房相當於一個城市的股票,農民進城買房,和城市平民購買更好的住房,相當於是購買了這個城市的股票,共享這個城市發展的收益,而城市也從購買者手中獲取了大量的資金,用於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
然而這個說法忽略了兩個問題:
1):住房除了投資屬性,還有居住屬性,是民生需求的一部分。
把住房類似於股票,那麼住房就成為了完全的投資產品,那麼其民生需求的居住屬性一面必然會被壓抑,而實際上,衣食住行乃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而其中住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住房也是國民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
每一個進入城市的農村新移民,每一個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住的問題都遠遠大於衣食行三項。
只強調土地財政為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作出的貢獻,卻忽略了這是通過壓抑國民居住需求的方式來實現城市建設,土地財政收入越高,的確為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所作的貢獻更大,然而對居民居住空間也壓抑也就越是強烈,兩者應該有合適的比例。
對居民居住空間的壓抑,香港就是典型的極端例子。
2):把住房類比成城市的股票,股票是不能認為的操縱價格的,
但是住房卻可以,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控制土地供應,推高土地價格造成房價上漲。政府越是依賴土地財政,這樣做的動機就越強。
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呢?我們既然把住房類同於城市的股票,
那麼可以看看我國商業公司的例子,最為典型的就是華為,華為公司一半的員工持有公司股票,而最開始的時候股票是非常便宜的,一元錢就可以購買一股,而後股票越來越貴上漲到了五六元一股以上,新員工即使配股,獲得股票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由於每股分紅是固定的數額,造成同樣多的股票,新員工購買的成本更高,而且老員工股票收益率遠遠高於新員工,拉大了新老員工的「貧富差距」。也直接造成了老員工惰怠。
華為公司的做法是,實行新的配股制度TUP,不管新老員工均不需要繳納現金購買TUP,即可獲得等同的分紅,實現新老員工均等化。
而原來老員工手中持有的股票,則隨著老員工的退休和離職,不斷予以回購。以縮小新老員工的收入差距。激發年輕新員工的工作熱情。
華為的做法,其實是鼓勵不管新老員工,更多的通過勞動來獲取收入,而不是躺在資產上賺錢,這是值得借鑒的。
我之前表達過的觀點,現在願意再表達一遍,通過十年左右的時間,逐步的把土地財政收入比例逐漸降下去到合適的比例,例如10%以下(中央和地方平均),地方政府全國平均應該努力降到例如20%以下。放開土地供應限制,用財產稅(例如房產稅)逐漸替代土地財政。
原因無法,住房應該先強調居住屬性,其次才是投資屬性,
我們的努力目標應該是居者有其屋,而不是炒房賺錢。
2:稅收的結構需要調整
以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為例,2018年5月1日剛剛完成一輪減稅,總體進行了一個點的減稅,稅率從17%,11%,6%三檔變成了16%,10%,6%三檔
這裡面我們最關心的製造業增值稅從17%降到了16%,其中出口增值稅率是0,以鼓勵出口。總體方向在走向減稅,但是其實還是有空間的。
製造業是我國產業升級的核心,然而增值稅稅率卻依然是最高。
2018年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07709億元,同比增長14%,這個增幅遠遠超過全國GDP增速,而作為第一大稅種的增值稅為38902億元,同比增長14.9%。是增量最大的稅種。
究其背後原因,是因為上游去產能造成的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
2008年1-8月生產資料價格上漲5.2%,
其中單以8月份為例,在上游主要行業中,除了有色金屬以外生產價格增幅都很驚人。
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生產價格上漲39.6%;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上漲22.7%;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9.5%;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上漲5.7%;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1.2%,
化學纖維製造業,上漲6.9%
上游生產價格的升高,也會帶來增值稅隨之繳納增多,這兩重因素都會加到製造業企業身上。為什麼現在國內製造業減負呼聲高漲,還是跟目前經濟背景有關係。
另一方面,我國利潤最為豐厚的金融業,增值稅率卻只有6%,在最低一檔。
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2017年,2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凈利潤1.39萬億元。
A股3142家公司去年共實現凈利潤總額3.145萬億元。
光是上市銀行凈利潤,就佔A股整個市場凈利潤份額44.2%。
我們都說製造業企業融資難,金融業的錢進不到實體經濟,其實減少一個點的增值稅率,就是相當於融資幾百億,這是直接為製造業輸血。能不能金融業稅率提高一部分,製造業的稅率繼續下降一部分,把金融業過高的利潤佔比降下來,改變下不同產業的利潤分配結構?
另外一個是新稅種的開闢,我國現在財產稅(以房產稅)為核心,進展很慢,占稅收比例太小,目前的最大的幾個稅種: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房地產和土地相關稅收,可以說除了個人所得稅有窮人免徵的條款外,其他幾個都是全民稅。
3:社保的長期持續問題,加強徵收不可避免。
前面已經說到了社保的核心第一是養老,第二是醫療。
我們看下圖,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從2013年的8.197億到2017年的9.155億人,四年僅僅增長了11.7%,這其實意味著通過增加繳費人數來保證養老保險征繳收入的辦法已經逐漸到了極限了。
在過去的幾年我國一直採用財政補貼的方式來保證養老金的收入,來彌補養老金征繳收入和支出的虧空。但是這幾年虧空是越來越大的,2017年達到了6211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營資本經營收入 23.527萬億元的2.64%。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多,其實已經很驚人,按照我國這三項收入每年增長10%計算(不能長期持續,因為GDP增速不到7%),2.64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年吃掉我國財政增收的四分之一,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大。
最為典型的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為嚴重的黑龍江省,
對社保的補貼,甚至能佔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接近一半。
當然,黑龍江是可以依靠中央進行轉移支付的。
中國可是沒有哪個外國會轉移支付給我們。
因此提高養老保險的征繳收入,維持養老金的自運行,減輕財政補貼的壓力勢在必行,
征繳收入=人數*人均繳費額,既然征繳人數已經不斷逼近極限值,那麼提高人均繳費額就是必須的,我國已經將於2019年1月1日開始社保統一由稅務部門徵收,因為稅務部門精確掌握基本工資數額,勢必造成征繳能力提升。
這引起了社會上很強的反響,主要擔心是繳費基數上升,企業負擔加大。
尤其是今年由於上游生產價格上升,企業增值稅等稅收負擔加大的情況下,再社保負擔上升,會對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造成較大衝擊。
實際上,我國早就在多個省市實行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社保費了,到2017年底,全國已經有43.3%的社保費用就是由稅務部門收取的。
像我國製造業企業比較集中的廣東省,遼寧省,社保早就是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了。2019年1月1日是由部分省市推廣到全國所有省市,而不是從0開始一下子全國鋪開。
從實際的案例來看,確實會造成社保費用上升,
根據《經濟日報》的報道,以河南省為例,、2017年開始社保劃轉稅務部門徵收,(同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相應降低了1個百分點,失業保險繳費比例降低了0.5個百分點)
一方面是稅務部門接管,徵收力度增強,一方面是繳費比例下降,
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2017年河南企業職工5項社保費收入可比口徑增長約14%。其中,有8個百分點是因為工資自然增長,有約6個點是稅務部門依法堵漏增收和配合人社部門參保擴面帶來的增長,因此稅務部門帶來的征繳力度增強,即使有費率下降對沖,依然會帶來社保繳費增加。
從河南省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很明顯:
大方向肯定是增收,但是在稅率上予以下降進行對沖,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我國先後4次降低社保費率,總體社保費率從41%降到37.25%,但隨著徵收力度不斷加大,因此總收入還是在不斷增長。
但是總的來說,由於我國計劃生育改革太晚,可以說晚了十餘年,因此後期我國還會有新措施來對抗老齡化,例如延長退休年齡幾乎是不可避免。
但是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需要生育率回到1.8左右以及以上的合理區間,雖然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但是總體來說人口可以實現平穩的發展。這個需要長期而艱巨的努力。否則社保這一塊長期很難持續。
最後總結下幾個要點:
1:以賣地收入為核心的我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長太快,去年猛增40%以上就算了,
尤其是今年以來,1-6月全國賣地收入依然保持43%的超高增速,這是很要命的,必須堅決遏制。
否則必然負擔會最終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確切的說是在城市裡面沒有房或者房子不夠住的老百姓身上,這些人的消費升級會被拖累。
房子夠住的國民倒是依然歲月靜好,甚至還會從中受益,消費繼續升級。
現在說全國整體出現消費降級,還是有爭議的,但是如果再這樣持續下去,國民負債繼續上升,那消費降級會成為無爭議的事實。尤其是最近幾個月作為風向指標的智能手機銷量和汽車銷量,都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雖然我們目前仍然可以找到理由解釋下滑的原因,但如果9月份10月份數據依然不佳,那就不太妙了。
2:稅收的結構需要調整,今年以來的稅收高達14%的高速增長,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大稅種的增值稅在去產能背景下,上游價格猛漲所致,而這個價格上漲和稅收增加,都更多的壓在了製造業企業身上。而作為新稅種新收入來源的房產稅,又遲遲不能出台。
我國向全面稅收型國家,像美國那樣稅收收入佔到全國增幅收入的80%,90%邁進的道路還很漫長。
3:社保費率可能會繼續降,
這個不是我的猜測,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
明確強調,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徵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但是總的社保徵收金額必定會因為稅務部門加強徵收而出現增加,以河南省2017年為例就是雖然降低了費率0.5-1個百分點,但是依然帶來企業和個人增加了6個點的社保繳費。這對底層的生活會造成一些影響。
這也是我國為老齡化所付出的必然代價。
最終解決辦法還是想辦法使得生育率回升,使用各種方法讓有孩子的家庭活的更輕鬆。當然了,9月10日衛健委下面的計劃生育司等部門全部撤銷,計劃生育徹底走進歷史,說明國家已經在開始行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