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等7人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計算機獎項頒與晶元科學家
來自專欄量子位10 人贊了文章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2018未來科學大獎,今日結果公布:
今年共有7位科學家獲獎,生命科學領域3位,物質科學領域3位,以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1位。
其中,最知名的科學家莫過於剛過完88歲生日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科學家首次獲得大獎,而且也是首位台灣籍科學家獲得殊榮。
詳細情況,我們一一介紹:
生命科學大獎
獲獎科學家: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
3位科學家各自分享1/3的百萬美元獎金。
獲獎理由: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李家洋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植物分子遺傳學家。1982年,畢業於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學士學位 。1984年,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碩士學位。1985-1991年,獲美國布蘭代斯(Brandeis)大學博士學位。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李家洋院士長期從事高等植物生長發育與代謝途徑調控的分子網路研究和水稻品種設計育種,著重於闡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機理,並致力於水稻的分子品種設計,培育高產、優質、高抗、高效新品種,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開創性貢獻,引領了該領域的國際科學前沿。
李家洋領銜的團隊經過十餘年的艱辛攻關,通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精準選出高產與優質的控制基因「組裝」在一起,破解水稻了「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難題。該研究成果「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也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袁隆平
中科院院士、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張啟發
張啟發,1953年12月出生於湖北公安,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76年張啟發從華中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後留在該校從事博士後工作;1986年回國後在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擔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首任院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擔任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8年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
張啟發一直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抗蟲、抗旱、少化的「綠色超級稻」,其領銜開發的「抗蟲轉基因水稻」就是綠色超級稻研究中的一部分。
物質科學
獲獎科學家:馬大為 馮曉明 周其林
其中,馬大為獲1/2獎金,馮曉明和周其林各獲1/4獎金。
獲獎理由: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馬大為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9年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0-1994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和Mayo Clinic神經化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部進行博士後研究;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兼紀委書記。
研究方向主要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結構-活性關係研究;針對特殊靶點如G-蛋白偶連受體,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細胞凋亡過程的小分子調節劑的發現;有機合成方法學的發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應用。
馮曉明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2004年入選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和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7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8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資助(學術帶頭人);2010年獲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資助(學術帶頭人);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其林
1957年2月出生於江蘇南京,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金屬有機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應用、不對稱合成、生物活性的天然和非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和有機合成方法學研究。
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 子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
迄今己發表研究論文120餘篇,參編著作3部。論文已被他人引用2300餘次。另外還申請中國發明專利4項。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
獲獎科學家:林本堅
獲獎理由:獎勵他開拓性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
林本堅(Burn J. Lin)
現任教於台灣清華大學。
台灣國立大學的電機系並獲得電機學士,1970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曾在IBM任職,2000年,林本堅回到台灣,加入了台積電。
林本堅於2000年加入台積電,並在2002年開始推動浸潤式微影技術,使其成為半導體領域的世界領先者,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技術路徑。他在台積電研發的期間帶領團隊從130納米、做到90納米、65納米、40納米、28納米、20納米、和16納米,並開始研發10納米、7納米、和5納米。
林本堅獲獎無數,曾10度獲美國IBM傑出發明獎、美國IBM傑出貢獻獎、2008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因浸潤式微影技術的創新,獲頒2013年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西澤潤一獎、及2009 Cledo Brunetti 獎、2013工業研究院院士、2008 俄亥俄州立大學傑出校友、2004國際光學和光電學會(SPIE)的首屆Frits Zernike獎、2004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研究傑出獎、2003 IEEE會士、2003 SPIE 會士;2014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為國內最高學術殿堂首位企業界院士。
連線告知獲獎
在大獎各位獲獎者公布後,未來科學大獎也開始現場連線獲獎者。
具體詳情也非常精彩。
生命科學大獎獲獎者由駱利群教授聯繫。
首先聯繫李家洋博士,電話里的他非常激動,甚至溢於言表。
然後聯繫到袁隆平院士。打到了袁隆平家,家屬接的電話。但沒聽清未來科學大獎的介紹,還以為是詐騙電話。其後袁老接到電話:
「現在就講感想啊?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和鞭策,我應該得更上一層樓。這是對我過去成績的肯定,我需要再接再厲。」
接著聯繫張啟發教授。
意料之外的清晰語音:您好,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
物質科學大獎則由余金權教授聯繫。
首先是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他很開心:
「在國家復興的過程中,做了一點工作,得到了國際認可,現在也得到了未來科學大獎的認可,我們感到很高興,希望以此為契機,能夠在科學高峰上做出更多的貢獻。」
其次是連線四川大學馮曉明博士,讓現場很感動。
馮曉明博士說: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喜歡和認可。我現在很激動,1999年回國,20多年的努力,能夠取得獲得認可的研究,感到開心。
值得一提的是,馮曉明博士個人之前一直拒絕各種會議,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實驗室專心研究,但這次確定來參加頒獎典禮。
該獎項第三位,南開大學的周其林。
也關機了——據說是在開組會,不允許帶手機。
最後是數學與計算機大獎得主:林本堅博士,由田剛教授連線。
田剛教授特彆強調,這是首位計算機領域的獲獎者,同時也是首位台灣籍獲獎科學家。
林本堅博士說:獲獎非常榮幸、非常開心,是對我很大的鼓勵,自己做的事情獲得了認可。之前覺得自己在半導體方面的工作,可能不被國內所知,沒想到現在能獲得如此大獎,很開心。
One more thing
當然,還有一事值得一提,在開獎前,組委會也派清華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委員會主席高西慶做了公正說明。
整個評獎規則,非常苛刻。
首先是保密,全部參與工作的人員都要求籤署保密協議,保密期50年。
其次,科學委員在任職及卸任2年內,都自願放棄參與評選。主要就是為避免相互提名之類的顧慮,可以更加公正。
第三,但凡有利益相關,都要做出披露和說明:親友關係、師生關係、項目合作關係……等等都有披露,一切只為了打消華人社會之間可能的「人情關係」或利益衝突。
總之,只要有任何利益相關,採取主動迴避原則。
此外,該獎還參照了諾貝爾、圖靈獎的原則,從不同渠道提供學術評價,包含是否原創、是否開創性等。
今年來說,候選人至少有5位國際同行評審的評價性,在這屆評選中有諾貝爾獎、菲爾茨獎、中美科學院院士等等作為同行評審進行評價。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還在會前發來視頻致辭,他說:
沒有科學,哪有未來,未來大獎是創舉,是了不起的事情。
最後的最後,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7-18日在北京舉行。
關於未來科學大獎,可移步傳送門。
— 完 —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專欄:量子位 - 知乎專欄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頭條號簽約作者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推薦閱讀:
※細胞轉染實驗方法
※火星上有水啦
※當真揚眉吐氣!中國天眼到底發現了什麼?霍金去世前還在堅決反對
※揭秘|章魚這種生物,可怕到什麼程度?
※神奇的算式!你會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