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新手教程:SSD+硬碟盒打造Mac&Win雙系統共用盤
來自專欄關於Mac的一切8 人贊了文章
起初選擇MacBook Pro是由於自己需要大量閱讀專業及外文文獻,Retina屏的文本閱讀體驗極佳,但由於同時需要使用專業軟體(只支持win,軟體並非經常性使用且佔用空間較大),便只能安裝雙系統,最初嘗試在macOS下安裝PD虛擬機掛載win系統,虛擬機的優勢在於兩個系統共用一套文件系統,可互相進行文件操作,但每次啟動虛擬機不久,鍵盤區域便會逐漸升溫,原因是虛擬機載入佔用系統資源較多,考慮體驗便不在使用。
於是用傳統的bootcamp方式安裝雙系統,不過問題也來了:
1.自己使用雙系統協同辦公,即很多文件會同時使用兩個系統編輯,由於bootcamp默認的win分區為ntfs格式,便出現mac系統內可看見win分區的文件,但不能編輯的情況,win系統則乾脆不能識別mac分區的文件,這樣對於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2.由於自己的rmbp是256G的,天長日久硬碟空間未免捉襟見肘,嘗試過部分文件雲盤備份,但多年積累的資料文件逐漸增多,全指望雲盤備份是不現實的,如果依靠移動硬碟(機械硬碟)進行備份也具有風險性,也考慮過蘋果擴展卡,不過其價格較高且據傳偶爾有使用問題(識別問題),暫時便不考慮。
於是自己將目光投向存儲安全性較高的移動固態硬碟,目前市面上的此類產品並不多,便決定入手三星T5系列移動固態硬碟,不過在百度學習相關知識之後,發現市面上包括這款在內的大多數SSD都採用TLC顆粒,而根據普遍共識,耐久性不如更高級的MLC及SLC顆粒,經過多方對比,最後決定採用MLC顆粒的SSD硬碟+硬碟盒組裝成移動硬碟,並分區成exfat格式,這種格式的優勢在於mac及win系統均可識別,SSD上的文件在兩個系統均可識別和編輯,對於自己這種同時需要兩個系統進行辦公的人來說無疑是極為實用的。其他朋友也可以考慮利用外置SSD做Windows To Go,我自己由於其他考慮並未嘗試。
將SSD與硬碟盒組合會損失SSD的傳輸速度,但整體來看可保證數據的存儲的相對可靠性,若幾年後新產品出現便可根據情況更換,同時將這個SSD取出替換家裡的老款台式機的機械硬碟即可,最後所有被替換出來的硬碟則可統一作為家庭NAS備份盤,減少耗材的浪費。
說干就干,下面是具體的設置步驟:
1.首先,安裝SSD到硬碟盒中,非常傻瓜,不再細說,需要注意的是對比下硬碟盤面上的序列號是否跟包裝盒上貼的一致。
2.切換到Win系統,安裝如下幾個軟體:CrystalDiskInfo(硬碟信息監測),AS SSD Benchmark(硬碟性能測試)。將硬碟接入後,會自動彈出驅動安裝進度條,等結束後,打開CrystalDiskInfo軟體,可監測到硬碟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三處:
序列號:跟包裝上貼的、硬碟盤面上的序列號進行對比,一致即可(圖中序列號隱藏了);
通電次數:1~2為正常;
通電時間:0為正常;
3.因為尚未進行分區,此時切換到我的電腦可以發現並未識別此SSD,接下來便進行分區操作,以win系統自帶的磁碟工具為例:
4.打開AS SSD Benchmark測試讀寫速度,看來接入硬碟盒後SSD的傳輸速度會大打折扣,不過對於純儲存行功能而言已經足夠。左上角格子內的綠色OK表示已4K對齊。
PS:選擇的硬碟為東芝Q200EX 240G(MLC顆粒)-399元,硬碟盒是綠聯熱賣款2.5英寸移動硬碟盒-49元,遠期考慮SSD作為工作資料用盤,定期備份到雲端,確保萬無一失。
綜合評價:
穩定性:5星
便攜性:3星
工作實用性:4星
傳輸速度:3星
適宜人群:資料多、離不開Win生態和Mac黑科技的設計屍、學術民工等。。。
推薦閱讀:
※固態與操作系統的安裝
※簡單談下我國的固態硬碟業
※機械硬碟怎麼買?為什麼同樣容量的硬碟有的特別薄?緩存256M這麼大?
※SSD通俗原理簡介
※給固態硬碟插網線 新SSD存儲技術發展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