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都在焦慮些什麼?

第一批90後,都在焦慮些什麼?

來自專欄土土土槽4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聽一期電台節目,幾個80後主播在聊「為什麼現在的90後心態上老得特別快?這背後是不是因為焦慮感的提前?或者00後爆發得太早了?」。

具體表現在一些90後特別喜歡自稱「92年的阿姨」、「93年的叔叔」,以此來自嘲。

還有網路上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爆出來幾篇駭人聽聞的文章:「90後已經禿頂了」、「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生於90,死於熬夜」,使人不得不把焦點對準了第一批90後。

「佛系」、「朋克養生」、「90後步入中年」等每一個網路熱詞的背後,多少都透露著這一代人的某些心理現狀。

無論是自嘲「叔叔阿姨」還是「佛系養生」,背後多少與焦慮和壓力有關。

作為一個標準的「第一批90後」,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二十四、五歲就開始焦慮得不行?

古人說「三十而立」,我們這一代的而立之年,卻似乎被提前了。

每個年代第一批出生的年輕人 總是被過度關注

最近我越發覺得,90後的焦慮,與社會環境和媒體的過度曝光脫不了干係。

第一批90後是在社會的高度關注下成長起來的,就像我們現在分外關心第一批00後一樣,每一個年代第一批出生的人,總是會代表它們那個年齡群,承受更多來自社會的關注。

還記得90後剛剛步入社會時,媒體隔三岔五就會爆出」90後創業明星「、「90後身價過億」類新聞。

如果你現在回顧曾經那些霸佔網路頭條的90後創業者們,會發現他們大多都是1990-1993年生人,是標準的「第一批90後」。

再看看曾經也備受上一輩「質疑」和「歧視」的第一批獨生子女「80後」,他們的幾個代表人物,大多也出生在1980-1983年間:

曾經這些年輕有為的「80後」們如何刺激了「70後」,今天那些「不僅年輕好看,還比你更加努力」的「00後」們,就如何刺痛了「90後」的神經。

太陽底下無新事,世世代代上演的都是相似劇情。

只不過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信息空前透明的社交網路,使第一批90後,在剛滿25歲的年紀,就感受到了強烈的「四分之一人生危機」。

在他們的社交網路里,不是買不起的房子、就是嚴格的落戶政策、不是環遊世界的白富美、就是年薪百萬的同齡人……

每一天都有對比,每一天都是傷害。

以前,人們還會說「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現在,人們只會說「你都25歲了,該攢點錢買房結婚了」。

焦慮 從「四分之一人生危機」開始

剛畢業進入公司時,身邊大多是一些85後。每當他們聽到我們那批應屆生的年齡時,總會略帶調侃地感慨自己老了。

風水輪流轉,沒過幾年時間,就輪到我在工作中遇到「95後」和「00後」時,以「老阿姨」自稱。

喜歡拿年輕當資本,無憂無慮地過了24年的我,在25歲那年,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般無比焦慮。

24歲以前,我不關心房價與存款,不考慮未來要在哪座城市定居,也從未留意過一座城市的落戶政策。每當家裡人催我買房存錢、落戶成家,我都會以「我還年輕」為擋箭牌擋掉。

25歲以後,這句話已經說不出口了,好像大環境為我們天然划出了一條分界線,邁過了25歲,你就不再年輕。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循著這條準則,默默做出一些改變。

有段時間我挺不喜歡被這些社會標準束縛住的我自己,覺得一點都不酷。

明明身邊也有很多過了25歲依然我行我素、不在乎社會標準、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奮不顧身的例子。

怎麼我就被自己最討厭的「標準」給框住了呢?

這2年,我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各種焦慮的圍繞之下,雖說這些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也在督促著我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但它也多少影響了我的心情和生活。

最近做「100個不上班的人」,和各種各樣經歷獨特的人聊天,見識了太多還挺「成功」的自由職業者的人生經歷的副作用是:它讓我變得有些急躁。

現在每天晚上閉上眼,各種想法冒出來,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很多事,進步得更快一點,成為更好的人,但是時間緊迫,而我又很著急。

在這個快時代面前慢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焦慮 源自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毫無長進

前陣子給一個年近30歲、在職場和情場浮沉多年,終於過上理想生活的客人拍照。

當我們聊到年齡這個話題時,我說我因為生活中突然冒出來的年輕好看又努力的「00後」們有點焦慮。

她說:「為什麼要和別人比呢?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了就行啊。」

我後來想了想,我這個階段焦慮的根源,其實並不是「00後」的出現,而是「今天的我對比昨天的我,毫無長進。」

我每天看上去很忙,卻很少有時間能沉靜下來好好讀一本書、聽一堂課、或者學習一項技能。

剛滿26歲的我,急躁地想要擁有全世界,卻並沒有拿到那把能開啟全世界大門的鑰匙。

25歲以後,焦慮教給我最重要的一課是: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沉靜是一種能力,終身學習是一種習慣。

太多人想要幾天時間就掌握別人十幾年工作積累的經驗,也有太多人每天都在幻想一夜暴富,期待從別人那裡獲取不用工作也能賺錢的方法。

而這種方法,從來都不存在。

現在,每當感覺到自己的焦慮,我就去做事情。這是克服焦慮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

眼睛不要總盯著別人在做什麼,多專註在自己此刻正在做的事情里:

今天比昨天多做完一件事情,多掌握一項技能,哪怕是早起半小時,都在心裡給自己一點肯定。

過一段時間再回頭看,會驚訝原來自己已經做了這麼多事,已經很了不起了。

焦慮感,也會自覺地消失一會兒吧。


我寫的另一篇與焦慮有關的文章: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焦慮些什麼?

首發於公眾號「土土土槽」,都市青年生活觀察室,給你100種不上班的理想人生。

推薦閱讀:

小S演杉菜都比她好,沈月憑什麼演《流星花園》
看上一套房子,值不值得入手?
願我們都被生活溫柔相待

TAG:生活 | 心理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