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江劉講《笠翁對韻》之一:笠翁其人

大江劉講《笠翁對韻》之一:笠翁其人

來自專欄國學四美--笠翁對韻與語言之美5 人贊了文章

大江劉講笠翁對韻的音頻已經上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聽,省著看下面密密麻麻的字了。

大江劉講《笠翁對韻》之一:笠翁其人MP3_兒童故事免費下載-喜馬拉雅FM?

m.ximalaya.com圖標

習孔孟之道,做有德之人。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大江劉。經過無數個日夜煎熬和不斷嘗試,大江劉講國學系列節目和大家見面了。。。。我本人是個文史控,喜歡研究文字和歷史,做為一個四十歲的油膩大叔,和大多數中年人一樣,奔忙於生計,奉獻於事業。但對於自己的這一點愛好,卻象一場春雨一樣,洗出一個光鮮的靈魂,洗出一個清新的身心。我想把自己發現的國學之美奉獻給大朋友和小朋友們,讓我們都一樣,無論塵埃多厚,我們依然心花怒放,無論霧霾多濃,我們依然砥礪前行。怎麼能做到呢?跟著我一起學國學吧,感覺國學四美:心靈美,行為美,語言美,生活美。這期我們先從語言美開始學習吧。

中國文字之美,語言之美,真是美不可言啊。從何說起呢?正好我們有兩部古代啟蒙寶典讀物,滿足了我們的需要----《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這期節目為大家帶來一部經典國學啟蒙讀本《笠翁對韻》。很多人要問,這部書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我們現代人學這個還有什麼用?我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並不是學,或者不只是為了學寫古詩詞而學,我們更是為了美----體驗中國語言之美,感受中國文化之美,品味中國韻味之美。孩子們聽它,培養語感、美感和律感;成人們聽它,玩味歷史典故、豐富知識、調整心態、滋養心靈。

我上初中的時候,家裡有一本畫冊版的《笠翁對韻》,當時被它意境優美、構詞精巧、又包羅萬象的氣質所吸引。以後我的生活里經常會想起這些句子來,看到雷電和晨霧,就想到「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看到秋月和晚霞,就會想到「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看到李清照,想起「江海孤蹤,雲浪風濤驚旅夢」,看到劉邦,想起「斬蛇當道,英雄天子漢劉邦」。。。看物看人,都會想起《笠翁對韻》的句子來。笠翁對韻里,寫景寫人寫事,不但美,而且是工整的美、和諧的美,可以稱做完美。我分享給大家,願意把這份美帶給每一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感受經典,一起做一個靈魂豐富且美好的人!

在正式開講之前,我們先來講講這本書的作者----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李漁這個人大家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但又記不起到底是哪位大咖?這個人可真了不得,被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他是一位小說家、劇作家、出版人、書商、幕僚、社會活動家、園林藝術家、發明家,這麼多頭銜夠不夠他吹一輩子?你還覺得不夠牛拜嗎?對於大朋友們來講,提起兩部作品,你一定會非常熟悉。這就是兩本艷書《金瓶梅》和《肉蒲團》,對於《金瓶梅》是不是出自李漁之手,業界還有很多爭論,大多學者認為李漁是《金瓶梅》的定稿人,但《肉蒲團》是他親筆抒寫。

李漁出生在明朝末年,家境貧寒,父親是賣葯的,母親給別人幫短工,他自幼聰明好學,刻苦讀書。家人們希望他能三元及第、在仕途上謀取功名。然而他參加了兩次鄉試,都以失敗告終。尤其是第二次,李漁再赴杭州應試,由於局勢動蕩,李漁途中聞警返回蘭溪。不久,社會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清朝的鐵騎橫掃江南,明王朝已成風雨飄搖之勢。國難當頭,自己求取功名之路化為泡影,此時的李漁心灰意冷,惆悵不已。這年的清明節,他在祭掃先慈墓時,百感交集,內心愧疚,長歌當哭:「三遷有教親何愧,一命無榮子不才。人淚桃花都是血,紙錢心事共成灰。」這裡說的三遷是指李漁的母親為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效仿孟母三遷,搬了三次家的事。這首詩說母親為了我的學習成績搬了三次家,真是慚愧,兒子沒有才能命中注定不能榮登仕途。我的眼淚和桃花都是心血,紙錢和心事一共燒成了灰。這就是心灰意冷!

就在此時,清朝統治者為奴化和馴服漢人,頒布剃髮令,要把留了一千多年漢人的頭髮剃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強行推行剃髮令。千多年來,百姓們都信奉儒道思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道剃髮令破壞了漢人最後一道底線。李漁做為一個文藝憤青,對這一傷害民族自尊心的暴行雖強烈不滿,但為了保命,還是剃了,並自稱為「狂奴」。同時,又發生了歷史上駭人驚聞的事件----「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公元1645年,清軍將領多鐸帶領清兵攻取揚州城,遇到明將史可法和全城人民的殊死抵抗。最終史可法在左右無援的情況下,被清軍攻破城池,史可法不被清軍勸降所動,英勇就義。清軍在揚州開始了為期10天的大屠殺,據說10天後允許和尚進城收屍,共收80萬具。當然這些數據可能不準確,但清軍屠殺蘇州軍民一事,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屬實。當時,李漁耳聞目染了清軍的暴行,讓他徹底對仕途喪失了信心。

人在徹底的失望後,大體有兩種生存方法,一種是就此沉淪永遠沉默,一種是隨波逐流無問西東。但李漁選擇了第三種活法,他沒有沉默,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他要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活得生龍活虎,活得如魚得水。讓清朝權貴尊重自己,甚至利用清朝權貴造福自己和家人。於是,李漁舉家搬到杭州,選擇了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被時人視為「賤業」的「賣文字」之路,古人讀書為了什麼?狹義來講為博取功名,走向人生巔峰。往大了講,正如北宋大儒張載的名句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讀書人的最高志向和偉大抱負,是責任和義務。我每每讀到這句話也特別激動。但李漁不是為了博取功名,他對仕途已經心灰意冷,也不是要為天地立心,為萬事開太平。而是把自己寫的文章賣出去,換成錢來養家糊口。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賣賦糊口」的專業作家。當然現在的專業作家多了去,靠知識獲得財富已經算是人間正道了。前兩天看新聞說陶淵明的後人在喜馬拉雅FM上當主播,講故事,坐擁300多萬粉絲,月入百萬,有人有人偏激地表示:你老祖宗不為五斗米折腰,你卻為了賺錢拋頭露面做主播,你這是坑祖宗啊!當然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無可厚非,靠本事吃飯,沒毛病。

還真別說,李漁不但有文學才華,還有商業頭腦,幾年間,李漁以文會友,以戲會友,交遊面極廣。他曾經為時任江寧織造的曹璽撰贈過對聯,與曹寅成為忘年交,曹璽的重孫子,曹寅的孫子正是寫出千古奇書《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他還與《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互贈詩詞(當時蒲31歲,李61歲);清初的吳偉業、錢謙益、龔鼎孳等「江左三大家」,都與他有過交往。上至位高權重的宰相、尚書、大學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藝人,遍及十七個省,二百餘州縣,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文化人中交友最多、結交面最廣的文人。光文字記載的他交過的朋友就達800多人。聽友們,你交過幾個朋友呢?眾多的朋友,使李漁能自由往來於朝野文人之間,也使他增加了不少知識,懂得了許多人情世故,更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文學素材。所以我們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想讓孩子幸福起來,就讓他成為一個交際家。

豐富的閱歷,為李漁成為一個戲劇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數年間連續寫出了《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等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這些通俗文學作品雖在當時被正統文人所不齒,正統文人很看不起這些東西,視為末技,覺得這些都是狗肉上不了席。但由於李漁的作品通俗易懂,貼近市民生活,寓教於樂,適合觀眾、讀者的欣賞情趣,所以,作品一問世,便暢銷於市場,被爭購一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說集,更是受到讀者的歡迎,成為搶手貨。

而且,李漁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穴的人。他組建了戲班子,在權貴和平民間,四處演出賺錢,那時叫「打秋風」。打秋風就是現在的走穴。他是一名成功的商業導演和編劇。就象斯皮爾伯格或者馮小剛一樣,他們導演的電影就特別賣座。正是因為他的成名,杭州、蘇州、南京等地的一些不法書商千方百計進行私刻翻印以牟取暴利,在缺少交通工具的當時,數日之內,三千里外的地方也能見到笠翁新作。有的就乾脆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的作品,掛上「湖上笠翁」的名進行發行,矇騙讀者。

這些不法書商不擇手段牟取暴利的行徑,不僅侵犯了他的著作權,還極大地影響到他的聲譽和經濟收入。尤其是南京是個盜版重地,李漁為了維護版權和利益,不惜離開杭州,舉家搬到南京,這樣申訴和糾查比較容易些。可以說,李漁是中國最早具有版權意識的出版家,也是最早捍衛自己著作權的作家。

李漁靠編劇和導演過得已經衣食無憂,但唯有一件事讓他很頭大。就是他沒有兒子,四十多歲了還沒兒子,這在中國傳統思想里是一大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啊。一直到五十歲,他的側室,也就是小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開了這個頭後,他的三妻四妾接連不斷地給他生兒子,一共生了五個兒子。李漁做為一個文人,當然想方設想要教育好這些孩子們,於是自己動手編寫了很多啟蒙讀物和教材。其中,為了讓孩子們能寫好詩詞,編寫了一部講述對仗和押韻的讀物,李漁,自號笠翁,所以這本書就叫《笠翁對韻》。對就是指對仗,韻就是指押韻,《笠翁對韻》這個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大江劉講笠翁對韻的音頻已經上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聽,省著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了。

推薦閱讀:

【沙溪十二月印象】二月,陽光溫婉
別彷徨,你的青春並沒有遠去!
語文學科評語
鄧曉芒:以太的碎片——《靈之舞》序
新與舊的融合:2014文學關鍵詞

TAG:人文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