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緙絲一寸金,雕畫如夢的千年奢華

一寸緙絲一寸金,雕畫如夢的千年奢華

4 人贊了文章

雀踏花枝出素紈,

曾聞人說刻絲難,

更知應是宣和物,

莫作尋常黹綉看。

——宋徽宗·趙佶

- 前言 -

緙絲的「緙」字念作「kè」。緙絲的英文釋義為:Silk Tapestry with CutDesigns ,還有一種直觀而形象的譯法,就叫作「Cut Silk」。

緙絲是一種絲織工藝,《爾雅》里說:「治絲曰織。」織的繁體字「織」,由「糸」與「戠」合起來表示製造帶有圖案的布。而「緙」呢,就是織法的一種,《玉篇》中釋為「織緯也」,緙絲織制時以小梭根據紋樣變換緯向(橫向)的彩色絲線,成品只露緯線不露經線(豎向)。

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

宋代庄綽《雞肋篇》寫道:「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刻絲。」就是說拿著緙絲成品對著光看,可以觀察到許多緙織過程中留在紋樣色彩邊緣的空隙,有如用刀在絲面上刻出圖案,也因這一比喻,才稱為「刻絲」,但正確的表達還應寫作「緙絲」。

緙絲作品:明·緙絲竹杖化龍。

既說緙絲必然用絲——真絲,通常以較細的生蠶絲為經線(豎向),這也是緙絲成品顯出挺括質感的原因之一,而以柔軟的彩色熟蠶絲為緯線(橫向),表現豐富的圖案色彩。緙絲織造時,需要藉助古老的平紋木機、不同規格的梭子、撥子等竹木工具。

生蠶絲的經面

熟蠶絲的緯線

緙絲,乃「織中之聖」。

因外形「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

如同被刀雕刻過的絲綢,因而又被稱為「刻絲」。

由於織造工藝十分繁複,過程耗費工時極長,

價貴比黃金,因此也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緙絲,乃「織中之聖」。

技易學難精,需要匠師親手去完成,

雖摹緙書畫,並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

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

其工藝之精細是不能用機器取代。

萬物皆有靈,

每一梭,每一線

都是對心靈的洗滌,

緙絲,品格高雅,

富貴氣象十足,

美的奢侈!

故而貴比金玉!

猶如舟楫的梭子

帶有梳齒的撥子

「通經斷緯」是緙絲區別於其他織造技法的最大特點。

緙絲「通經斷緯」結構圖

修剪多餘線頭的緙絲花帶

也正因通經斷緯的織造方式,決定了緙絲的另一特點——修去反面多餘線頭的成品,花紋色彩正反兩面完全一樣。

刺繡

刺繡是指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所以刺繡必須有現成底料,其成品圖案與底色是疊加關係,而緙絲的圖案與底色則是嵌入交織的,完全在一個平面上。

緙絲

織錦

織錦和緙絲是同流同源的手工織造絲綢提花織物,而一般緯錦採用「通經通緯」的織法——緯絲貫穿全幅,正面圖樣清晰,背面是一根根通梭浮緯, 圖案雜亂、織物厚重,且毛頭不可剪斷。織錦緯向的梭子數量是有限制的,也因此表現圖案色彩的豐富性不及緙絲。

一件緙絲成品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古人就有「婦人一衣,終歲方就」之說,此中寒暑交替的枯燥與寂寞唯有手藝人憑一顆守藝心,在如梭歲月中靜靜度過。

清中期 緙絲博古圖四條屏

蘇州織造府行宮圖

2009年,緙絲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的織造過程極為細緻,1厘米內多達24根經線,歷代人們把它與黃金價值相等同,使用者的身份也是非富即貴,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讚譽。宋元以來,緙絲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常用以織造帝後服飾和摹緙名人書畫。此外,緙絲還經得起摸、揉、搓,被譽為「千年不壞藝術織品」。

緙絲起源大約在公元7世紀,源於古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工藝,自漢至隋唐傳至中原內地,逐漸發展為絲織品「緙絲」。

北宋 緙絲《紫鸞鵲譜》(局部)

《中國全史》記載:「宋代是緙絲的盛期,其中以定州生產的最為有名。」

南宋時緙絲生產重心移至長江三角洲,在蘇州、松江等地迅速發展並形成自己的特色,名家輩出。

南宋 朱克柔 緙絲《山茶蛺蝶圖》

緙絲作品:宋·八仙圖。

緙絲作品:宋·緙絲文石錦雞。

緙絲作品:中堂·金地牡丹群蝶圖。

明代至宣德年間,重新摹緙名人書畫,開創出緙絲的第二個興盛期。藝術風格上深受吳地畫風影響,愈顯娟秀雅緻,緙絲藝人緙織吳門畫派名家畫稿,名噪一時。

明 緙絲《仇英 水閣鳴琴圖》(局部)

清代,緙絲走向全盛。宮廷內外對奢侈紡織品的需求用量增大,促進了緙絲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技藝的進步,尤其以上交江南織造府的宮用和官用品為上乘。

清 緙絲加綉《九陽消寒圖》(局部)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因高檔日用品、和服腰帶等緙絲製品受到日本客戶青睞,出口需求量逐年上升,緙絲行業又迎來黃金歲月。當時蘇州的緙絲織工多達一萬餘人,緙機上萬台,這一規模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朝代,緙絲技藝得到空前發展。

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外貿任務下降,緙絲生產面臨困境:勞動力過剩、生產急劇萎縮,絕大部分從業者被迫改行。

現在,仍就從事緙絲行業的師傅已是寥寥,且多已近遲暮之年,他們手中緙織的成果正與時間帶來的體力衰退作著無聲的較量。這絕不是一門手藝發展所期待的理想未來,卻是渴望留住這份工藝之美的守藝人必須面對的嚴酷現實。

時間的梭子未曾停歇,將你我織入人類史實的每一段圖案。緙絲織綉,無論你了解或者從未聽聞,都已然成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映襯出她昔日的光華與現實的黯淡。而我們大概是親歷者中特別的一些,守著這門手藝的低調華美,守著她不可被機器取代的獨特氣質,期待再次講起其中的故事,期待讓這近乎被遺忘的手藝再度回歸日常。

在智能時代享用手工製品,讓人感知惜物勝於奢侈,慢工飽含溫情。那些被時代所淡忘的,會由時間來指引,指向手藝保有的文明記憶,引至人與人彌足珍貴的真心誠意。

來源:匠人志、世界絲綢網

推薦閱讀:

TAG:絲綢製品 | 紡織 | 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