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樣美的手工藝都在慢慢消失了,太可惜了

這樣美的手工藝都在慢慢消失了,太可惜了

4 人贊了文章

一個人的手藝——杭綉

傳統的杭秀被稱為宮廷綉,最為鼎盛時期,掌握這門技藝的人也總共不過300人,到如今會這門技藝的就只剩下一人——趙亦軍。

杭綉工藝很是繁瑣,一幅作品要經過畫稿,配線,描稿,盤金,盤銀數道工序。

杭綉這門手藝有一個規矩,傳男不傳女,從事這門手藝的都是男人,所以也稱之為「男工綉」,當年趙老學這門手藝的時候,他的師傅已經70歲高齡。

而如今趙亦軍也是69歲高齡了,如果再沒人願意學這門手藝,老人百年之後杭綉恐怕也就此失傳。

杭綉講究金碧輝煌,雍容大氣,而男工的綉品柔中帶剛,剛柔並濟,形成杭綉獨有的藝術氣息。

但是因為做工考究而繁瑣,技法耗時又耗力很少有人願意潛下心來學這門手藝。

《觀經圖》是趙亦軍巔峰時期的作品,高1.84米,寬1.67米。正面包括532個佛教人物,背面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全文,這一幅作品耗盡他16年的心血。

這樣的巨制在杭繡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趙亦軍先生現在每天除了花費大量的時間綉著作品之外,還要寫書,他希望沒有傳人的話這門技藝能夠用文字圖像的方法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不至於失傳。

精細到髮絲的手藝——花絲鑲嵌

這門手藝被稱為「燕京八絕」之一,是一門宮廷藝術,所用的材料全是金銀珠寶等貴重金屬,工藝極其複雜。從設計,到備料(手工拉絲),搓絲,編絲,掐絲,燒絲,填絲,鑲嵌寶石往往要耗時數年。

明神宗皇帝朱翊鈞的金絲翼善冠全部由金絲編製而成,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整個帽子沒有發現一個接頭處,其做工的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花絲鑲嵌工藝的巔峰之作。

千年弓箭的傳承——聚元號

在中國冷兵器史上,弓箭的製作是門極其複雜的手藝。北京曾有十七家手工作坊製作弓箭。

但是到今天,只有聚元號一家苦苦經營。而這門手藝的傳承人目前只有楊福喜一人。

中國傳統制弓,極其考究,「干,角,筋,膠,絲,漆」六種,每一種制材的選備都很是講究,牛角要60厘米的南方大水牛,竹胎要火塑,風乾經過層層工序,膠的熬制更是純人工配置,雖然繁瑣但是粘合效果絕非化學膠可比。

一張弓箭的製作需要半年,但調製要花上兩年時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弓箭絕對不僅僅是武器,更多的是反求諸己,射以觀德的止戰之戈。

在給弓胎包上防潮的樺樹皮後,弓外部大都會畫吉祥如意的圖畫,表達「止戈為武」的深意。中國曆來也有把弓懸掛家中以求鎮宅平安的傳統。

老人一輩子的心愿是能把弓箭這門手藝發揚廣大。

火中的指間絕技——料器

料器距今已經有600年歷史,是專供內宮玩賞使用的琉璃器皿,當時被成為「宮料」「御琉璃」當時的料器工坊皆隸屬工部御廠,直到民國年間,這批手工藝人流落民間,普通人家才有機會接觸到料器。

料器又稱「火中雕塑」,整件作品塑形在高溫中一氣呵成,極大考驗工匠的手法和熟練程度,而上色靠的是各種顏色的料相相互融合,尤其是暈色,顏色的過渡等工藝全靠藝人的眼上功夫。

北京料器的唯一傳人邢蘭香,現如今已經是白髮蒼蒼,但令人擔憂的是並沒有太多年輕人願意學這門手藝,只有她的兩個兒子跟著她學習。

她說年輕人耐不住寂寞,沒有人願意花幾年的時間去摸索。

中國建築的靈魂——榫卯

中國的傳統建築之中極少用到膠粘釘連,絕大多數部件的契合,用到的都是榫卯結構,這種傳統的木匠手藝,用到房屋的建設上,不僅極其堅固,環保自然,而且伸縮自很是美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榫為陽,卯為陰,兩者組合講究的就是一種陰陽平衡,內斂而中庸。

這種中國最傳統的手藝在木匠人的小玩意中體現的最為充分。

「魯班鎖」也叫「瞎掰球」和「瞎掰方塊」,是古人的智力玩具。一個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只有找到最核心的一根木條,整個立方體才能逐一拆解開。

這需要木塊內部的榫卯結構凹凸咬合,精準巧妙。

瞎掰,又叫魯班枕。據說是2600年前,由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發明,一塊獨木硬板只是通過鋸、鑿、刨這樣的手法,完成後用手掰開,掰成功了就是一個能夠摺疊收放的小板凳;要是掰不成,就瞎了,還得重做。

這種工藝曾經失傳,後經過翻閱古書才得以再次流傳。

最貴重的首飾——點翠

點翠最早見於漢魏時期,明清時期廣為流行,於乾隆年間工藝達到頂峰,多見於宮廷權貴之家。到清末,許多富庶之家都會在女兒出嫁時為其置辦一套點翠首飾作為嫁妝,以平添尊貴,因此,點翠飾品亦頻繁見於私人收藏。

目前,點翠手藝已經基本失傳。可見的點翠首飾基本都是老物件,多為京劇中旦角的頭飾被用到,也是京劇中女主角的標配。不過點翠的材料取自翠鳥的羽毛製備過程有些殘忍。

天人合一的技藝——古琴

中國古代講究禮樂教化,古琴面板為圓,象徵著天空,底板為平,象徵大地,13個琴徽象徵一年有12個月和每四年出現一次閏月;岳山代表高山,琴弦代表流水,龍池鳳沼則代表江和海。

古琴上的每一個部分,都蘊含著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制琴過程中,對每一刀的力度都有極高的要求,一把古琴製備出來要兩年的時間。而且只有輕微淡遠,中正平和的斫琴師才能制出來音色純正,九德俱全的好琴。

大師說想真正的造出好琴,至少要十年的時間磨性子,但是迄今為止他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傳承人。


——END——

【百藝匠人】與你分享每一個匠人的故事,帶你了解中國的匠人匠藝匠心。

推薦閱讀:

儺痴本人 30年的尋訪 2700件藏品 一萬三千次的錘鑿
傳統手工藝面臨繼承危機 北京出台搶救措施
自製手工 | 創意拼圖
山東富茂工藝品有限公司

TAG:手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