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宅/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大曉建築工作室作品

自宅/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大曉建築工作室作品

來自專欄建築師的專欄

作品短片:

https://puui.qpic.cn/vpic/0/y0515al5qga_160_90_3.jpg/0?

puui.qpic.cn

1,在爆改民宿以及豪宅刷爆朋友圈的今天,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依山伴水天然的居所。而多數大眾擁有的還是房地產批量開發的高層住宅居所,這些高層住宅占整個社會居住的最大比例。

此次大曉建築把探索的對象放在了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層住宅,希望能進行一次深度的設計建造實踐為這部分居住人群帶來一些關於居住和生活新的思考。

2,這套居所為大曉主持建築師隆文超先生的住所

位於重慶嘉陵江畔一棟典型房地產開發樓盤,高層的90米高樓層端戶。

當一個居所被掛在90米高樓層,它沒有了院落和回家的小路,我們該如何把這樣的混凝土盒子建築成自己理想的居所?

3,設計因旅日音樂人程璧小姐和莫西子詩為著名詩人李元勝先生(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的詩歌譜曲的[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展開,它似乎隱約傳達著一種介於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生活哲學和態度,我覺得那是人最好的狀態。

.[唱片封面].

整個作品像在一個無比安寧的的空間展開,大提琴輕緩的拉出,

當你閉上眼睛可以感受到提琴的振動和音符在空間氣息中的流轉,聲音像安靜的午後,你站在走廊輕輕推開一扇門,門扇與門垛轉動發出熟悉而舒服的聲音。

莫西子詩的口琴像一縷縷陽光灑進來,激活了整個空間,胡晨演奏的木吉他,幾個簡單的和弦一直往返,清晰的掃弦是的尼龍弦在木頭上那種連續而獨立的節奏,就像我們的生活,

當口琴停下,

程璧小姐伴著吉他開始唱: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比如低頭看魚,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 。。 。 。

在哪一瞬間,我似乎好像看到了一些東西,然後順著那些音符走了下去,完成了一些有關建築、居住、音樂、生活以及哲學之類的思考。

4,初始格局。

一條走廊,三個盒子朝南,兩個盒子朝西,兩個盒子朝北。它的日照軌跡決定了從清晨開始首先獲得日照的是南向三個盒子,十五點到十八點是兩個朝西的盒子。

當研究完它的日照軌跡、光線強度、色相、音樂引導性以及功能,我幾乎很快就定下了所有空間之間的秩序關係和節奏,以及單個空間的場景、行為、可能性、氛圍、照明、質感和材料。

居所平面設計圖

5,進入居所的第一個空間,是北側朝西那個最小的空間,它接受日照的時間在下午三點至夕陽西下,暖色的光線向金色變化,我並不希望直接面對原空間朝西巨大的採光面,因此試圖對空間的受光面和輪廓進行相對的裁剪來定義空間對西面視線的感受。

記得導演希區柯克的電影《後窗》主人公攝影記者傑弗遜在自己公寓窗口用圓形望遠鏡在整個影片的場景和畫面以及那種從公寓窗口與周邊街區、城市、建築以及人的關係。這種圓形遠鏡下的觀察,畫面似乎像被過濾過,有一種往後退的傾向,而圓形鏡框對裡面的畫面相對有先入為主之感。空間西側是對面樓棟山牆面和零碎的城市畫面,我希望利用白底的圓形遮罩先入為主的對它進行一定程度的虛化,但相反站在室內圓框面前對外它又有一種束縛和窺視快感的雙重感受。

從形而上它有些中國繪畫格局的的形式感。

當光線投射在白色整體櫃門及地面與大空間南北軸線相交,我將地面的材質選擇了拋光的的石材來折射進入空間的光線相交形成V字形,並成為軸線起點。

.[日光 直射&折射 完美交匯].

光線成功的塑造了它的形態。時圓框與落日及退暈在某種時空和距離下達到高度融合與包含,將人的視線拉向遠處群樓天際線與落日的交匯點。

.[ 入戶 ].

.[落日&圓 完美融合].

.[前室].

.[換鞋座].

.[日光>>形成>>月面 的時空對話].

6,空間向左轉,它必須與南北通的大空間自然相接,所以拿掉了原來的門窗,以對稱的虛隔拉通整個南北軸線。

從人視和人體工程學來講,視線1.6米左右高度的水平線,將整個空間切分成視平線以上和以下兩個空間層次,視平線以上是空間和光線的虛空,視平線以下的空間主要以傢具來進行組織。

從居所定義南北軸線上的空間,要為居所人準備關於用餐、處理工作、影音、泡茶、交談,休息,讀書這些常規居住行為更好的體驗,而空間加上一張2.4米的多功能大桌完美的解決了泡茶、用餐和處理工作、習字、工作等等。

7,然而我發現,站在玄關空間視線下,相鄰2.4米長0.75M高的大桌,會遮擋0.75M下部分起居的空間和傢具視線,於是將大桌的檯面採用了透明的夾角鋼化玻璃材料,從視覺上解放了空間,同時桌面上的物品給人一種漂浮的錯覺。

.[備食材&影音 欣賞].

.[學].

.[二人用餐/10人桌].

8,去除睡眠時間,起居是人在居所里時間最長的空間,在各個時期和時代,壁爐、電視、祠位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這類居所空間的格局以及人在裡面的行為活動。而今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滿足影音需求了,我們希望回歸人最初居所的行為體驗。

.[傳統起居場景].

於是開始根據當代人的行為體驗進行梳理起居傢具的設計和空間布局。

.[儲物&陳列].

.[思 /憩 /閱 /茶 /聊].

.[深夜閱讀].

.[電影時光].

9,當空間再往南推時,光線透過陽台進入起居,我站在起居空間望向陽台,開始恍惚和錯亂,感覺好像進入居所的方向不對,我是怎麼走進居所的?

我開始問自己,記憶開始倒退回到我過去常經歷的房子或者合院。從前我們喜愛的那種方式從現在的空間格局來看,我們不是應該從陽台外面的小路或者花園穿過陽台進入起居嗎?然而現在陽台外面是29層高的虛空,並不是庭院或者回家的那條路了,我覺得自己陷入了慌亂。

我想起兒時父親為我建造的那棟三開間老宅,居中開間的起居,我們俗稱堂屋,朝南的整個立面是兩扇原木大門加上兩邊玻璃與榫卯結構木隔斷組合而成,全部由手工靜心打磨而成。少年之時我常常站在堂屋朝那個立面通過開啟的兩扇大門遙看外面的吊腳檐和遠山,兩扇大門下檐的基座抬高了36公分,那時的我從外面要努力的抬高腳才能進屋。

.[兒時父親為我打造的老宅].

於是我在草圖起居和開敞陽台之間的立面36公分高度的位置慌亂的划下了一條水平線,我頓時發現原來立面上門的下端被那條水平線切了36公分之後,門的定義被模糊了,它似門似窗,草圖上的空間和老宅的空間居然出現驚人的相似,包括站在內部看外部世界的角度和範圍。

後來我才明白那條慌亂的水平線就是潛藏在自己心底根深蒂固的一道門檻。無論兒時還是成年,無論我的的視平線在哪個高度,那起台的36公分從某種程度上早已定義了我從內部世界了解外部世界的另一種意義。

10,繼而我發現在36公分高度的水平線上自然的形成了一方天然的半室內半室外的茶室,作為一個近十年功夫茶齡的建築師,這個空間對我意義非凡。

於是我開始梳理這方天地,1.5進深陽台,去除牆體,凈寬只有1.2M,將推拉門變成摺疊後與老宅的開啟方式一樣,全開時,真正意義上模糊了室內和室外的界限,同時它解放了牆體0.25米厚的空間,空間的總進深變成1.45M。

真正進行茶道之儀,我以為二人足矣,席地而對,方可保持高度的專註度全心沉浸其中。因此我希望它的平面尺度必須有節制,1.05已足夠,我便切下平台外側剩下40公分的進深,設置了一個寬0.4M低於平台的水面,

於是茶台便可-臨水。

.[遠 觀江] [近 臨水 瑜伽].

.[徹底模糊.內外界限] .

空間東、南兩面與純外界保持開敞,西面為實牆面,我希望在控制平面尺度之下,進一步拓展空間的延展性,於是對西面的實牆我採用了鏡面,但是這樣它對於整個空間的映射過於直白,並且空間的自我在鏡面下將無處躲藏,從哲學的層面某種意義上當你過於放大自我的時候,你面前的世界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因此當自我或是空間里的兩個不同的個體在映射出鏡像自我的時候,個體精神和專註將受到直接影響。

從茶道活動行為及人體尺度來推論,身高1.55至1.80M席地至頭頂部含蒲墊高度在118公分,於是我在西立面上用石材貼出一個高118公分*寬80公分的面,與人席地而坐範圍進行一個重疊,對自我的個體進行隱藏,個體除了無法可視自我,但可以徹底的感受南立面,東立面以及西立面中除石材面之外鏡面鏡像的純外部空間。達到處方寸之地,卻可感受周圍巨大的空間和世界。

日本茶道的空間更多的是從外部世界通過極小的入口俯身爬進封閉內部空間進行茶儀之道,但我們的區別在於從古至今人們更喜愛面對自然,山水和外部世界。

.[葡萄樹下 吃茶].

.[陽光下/臨水/看魚].

.[鏡面解放空間].

.[石材貼面隱藏個體與自我].

11,【廊】 進入走廊,它聯繫著所有更私密的靜區空間,它只能通過間接採光。

對於南方兩梯多戶的高層住宅,它的端戶意味著西面的可能性,於是我封掉了西北角西晒最強烈的多功能室朝南開向走廊的門,原開門朝向走廊區域劃為主卧之內。在多功能室空間東側的牆上打開一扇門,讓日光穿過多功能室以60左右的夾角進入,激活整個走廊。

然而令我驚喜的是最後施工完成後,我發現長長的光束映射到走廊後並未就此停止,而是隨時間的推移沿地板向起居空間方向前進,投射到居所最東邊的白牆,直至日落方漸漸散去。

走廊的端頭是主卧的門,我選擇了紅色,甚至我在紅色門上加了木雕,我很難解釋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它是我一開始思考時的某種直覺,腦子裡直接浮現的產物。也許骨子裡有某種情結,也或許是希望主卧靜謐的同時能擁有某種隱秘性或者什麼,我不太想去深究它。

.[引進日光 激活走廊起居].

.[走廊&起居].

12,除了那幾把丹麥Y椅,其它傢具幾乎全部由我們自己設計,那座老木茶台原是父親三十年前手工打造的一張傳統的取火盆,造型和工藝都相當精美,三十年後我將它從新打磨變成了一座茶台。

作品短片

建築師的家創作設計理念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6125615371419648

項目地點:重慶江北區

設計單位:大曉建築工作室

主持建築師:隆文超

設計團隊:梅群 金麥子 鄒慶陸

基礎施工負責人:王引

END

感謝關注大曉建築工作室微信平台

weixin.qq.com/r/Wyri_g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男生化妝第一步:妝前護膚全攻略
在大城市的生活的心酸時刻
夏天,城會玩?
私家庭院,一種精緻的生活方式
太陽 曬還是不曬? 防晒霜 抹還是不抹?

TAG:家居設計 | 民宿設計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