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例:一代EGFR靶向葯會產生肝臟毒性,二代卻沒有,為什麼?
09-24
個例:一代EGFR靶向葯會產生肝臟毒性,二代卻沒有,為什麼?
推薦閱讀:
1 人贊了文章
這是在著名學術期刊《肺癌》(Lung Cancer)上的報道:
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並帶有EGFR突變,在使用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以後,出現了嚴重的肝臟毒性,但在更換阿法替尼後,卻並沒有出現嚴重的肝臟毒性,腫瘤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製劑(EGFR-TKI)治療後,經常會帶來肝臟毒性,這也是患者沒辦法耐受EGFR-TKI治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報道中,這位患者因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基因型為1A1(UGT1A1)、細胞色素P450酶基因型為3A5(CYP3A5),都屬於低代謝表型。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患者不能有效代謝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從而導致嚴重的肝毒性。
但是阿法替尼的主要代謝途徑並不經細胞色素P450通路,所以患者才可以有效地代謝阿法替尼,並不會出現嚴重的肝毒性。
綜上,評估患者代謝酶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也許有助於預測EGFR-TKI導致的嚴重肝毒性,對於患者的啟示也很簡單,只要我們進行更加全面的基因測序,就能夠獲得更多有助於治療的信息,這也讓我們切身感受到「抗癌無小事」,小小的細節就能決定成敗。
資料來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5659
推薦閱讀:
※冬季是肺炎的高發季節 需防病毒性肺炎
※疫苗的「毒性」會傷人嗎?
※MRI對病毒性腦炎的檢測率低?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對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驗 劉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