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1 人贊了文章

新學期開始步入第三周了,很多孩子慢慢淡忘了上學的「痛苦」,不再進校就哭鬧,甚至開始享受起小小的集體生活。但不乏還有些「敏感」孩子,他們或許是適應力較弱,或許是情緒敏感起伏大,仍然在上演著「入學哭鬧劇」。新學期開始步入第三周了,很多孩子慢慢淡忘了上學的「痛苦」,不再進校就哭鬧,甚至開始享受起小小的集體生活。但不乏還有些「敏感」孩子,他們或許是適應力較弱,或許是情緒敏感起伏大,仍然在上演著「入學哭鬧劇」。

新學期開始步入第三周了,很多孩子慢慢淡忘了上學的「痛苦」,不再進校就哭鬧,甚至開始享受起小小的集體生活。但不乏還有些「敏感」孩子,他們或許是適應力較弱,或許是情緒敏感起伏大,仍然在上演著「入學哭鬧劇」。

想必一定會有不少父母陷入糾結中,到底應該安慰孩子?訓斥孩子?還是勇敢放手,讓孩子進行自我調節呢?

關於如何看待孩子哭,小馬君曾經寫過一篇分分鐘就破十萬加的好文,今天重發此文,就是要給沒看過這篇文章的新粉們再次強調一遍:不要限制孩子哭!

是不是滿腹疑問?別著急,我們來聽聽小馬君怎麼說!

作者/小馬君

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曾任職於美國最大的早教機構之一的Bright Horizon,擁有紮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戰經驗。(小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眾號開設專欄,每周和大家聊聊科學育兒。)

本文乾貨

? 情商低的人,可能是小時候沒哭夠。

? 表面在安慰,心裡暗自罵「怎麼還沒好,有完沒完!」

? 正確處理哭的方案:鼓勵孩子哭,但這是門藝術。

? 情感起伏之後,別忘了復盤哦。

上周,常爸轉給我一位粉絲在後台的問詢,還挺典型的:

「我家孩子特別愛哭,一言不合就大哭,

每次哭得我實在心煩,該拿一個愛哭的小孩怎麼辦呢?」

我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哭呢?更進一步說,孩子的哭,是應該被「鼓勵」的呀!

你一定覺得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其實之前,在班裡我也充當的是一個到處「滅火」的消防員的角色,但看了一本書後,我對以「哭」為代表的負面情緒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今天也來分享給你。

這位漂亮的大神級人物名叫Susan David,她在哈佛醫學院擔任了7年11個月的講師,並且在耶魯大學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後。

她所著的暢銷書《Emotional Agility》(情緒敏感力)讓我眼前一亮,徹底改變了我對於「哭」的態度。

先解釋一下這個書名,我們都知道EQ代表一個人的情商。Susan David認為,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就是Emotional Agility (情緒敏感力)。

這東西啥意思呢?就是談戀愛的時候,女朋友跟你說:

「我不要!」

「我沒有生氣!」

「你走!」的時候,你能夠準確地判斷出——

她到底要不要?

到底有沒有生氣?

你這時到底該不該走?

下面這組小漫畫是在網上找到的,非常能說明和「情緒敏感力」低的人交往是什麼樣一種體會。分享出來,博君一笑。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生了娃在小區里溜孩子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的家長,滔滔不絕地用盡世間所有的華麗辭藻來誇自己家孩子,直到氣氛很尷尬旁人都不耐煩開始打岔了,此人依舊渾然不知地一遍遍把話題拉回……

(常爸亂入:還有因為在同學群里曬女兒的清華錄取通知書,被群主踢出去的那個媽媽)

我們都管這樣的人叫做「情商低」或者「沒眼力見兒」。但其實按照Susan David的觀點,情商只是一個結果,究其根本是這個人的情緒敏感力不足。那麼是什麼造成了人跟人之間在察覺情緒時,是靈敏還是遲鈍?Susan給出的解釋是,就看小時候他需要釋放感情的時候,父母對他的態度。

Susan說大部分的父母看到孩子哭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讓他停止哭並迅速變得開心」。她說這種做法對於孩子情緒敏感力的長期養成是極其不利的,這樣做只能在短時間之內給家長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

對此我太有感觸了,比如在教室里的時候我就像是一個消防隊員,看到哪裡孩子開始吵架了,或者有孩子哭了都會立即衝上去滅火。我的心理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就是「如何讓他們快點停止負面情緒」。

其實我恰好也犯了一個很多父母都會犯,卻又很難意識到的錯誤,那就是:我心底里就給「哭」貼上了「不好」的標籤,而沒有把它和快樂、驚訝、糾結一視同仁地看成是一種「普通」的情感。就算我嘴上說「想哭就哭吧,哭完心裡就舒服了」之類看似安慰的話,但心裡的潛意識騙不了人,那就是我也會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心理預期——

你給我快點變開心;

你怎麼還不開心;

我還能怎麼做你才可以恢復平靜?

Susan又給我們這種心態起了一個專門的名字:emotional helicoptering(情緒直升機),就是希望某種情緒可以像坐直升機一樣飛速地消失。

所以,關鍵的來了,面對孩子哭,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很多孩子都有不願意刷牙,一提要刷牙就哭的時候,網上有個媽媽是這麼應對的,不禁要給她點贊。

【發現原來發的這個視頻下架了,沒法觀看,其實基本上視頻中的媽媽就是說:「哭吧,哭出來舒服一點……」然後小朋友哭了幾聲,覺得情緒發泄完了,就乖乖地刷牙了。】

其實這就是非常正確的處理哭的方案:鼓勵孩子哭

父母需要重新扭轉自己的態度,哭是一種「負面」情感沒錯,但它並不是一種「壞情感」,我們沒有必要去消滅它。Susan還說,如果我們過多地去介入孩子的情感空間,比如給他們很多建議,或者想要立即去幫忙,都會讓孩子失去一次自己幫助自己的機會,長此以往他們的情緒敏感度會變得非常低,未來的情商和與己相處,與人溝通上也會受到影響。

我知道這對很多人來說很難,因為「天經地義」的觀點可能早已深扎在我們心裡,況且,「我們自己就是這樣長大的啊!」不過還好,如果想在下一代身上做些真正有益的改變,我們隨時來得及。Susan這本書之所以暢銷且廣受好評,是因為她不但提出了一個「反傳統」的觀點,還說出了4個關鍵步驟可以幫助家長去培養孩子的情緒敏感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第一步:Feel it

讓孩子沒有成人介入地,自主地感受情緒

如果看到孩子產生了一種情緒,請先別用成人的判斷先入為主地介入。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有一些嫉妒心,或者哭得很傷心都會直接說,「這沒什麼好嫉妒的,我們家還有好多別的玩具呢」或者「羞不羞啊,別哭了好不好」。

其實類似的介入有很多主觀的情感在,大人的態度會削弱孩子自己去真實地感受情緒,繼而產生壓抑或逃避的心理。父母需要做到的,恰好是沒有偏見地,讓孩子自己去體味,無論是開心還是傷心,正面抑或負面,情感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一種內心自然湧出的感受而已。你就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它,接受它,這是培養孩子情緒敏感力的第一步,是讓孩子學會和情緒相處,做自己情緒主人最重要的前提。

第二步:Show it

讓孩子沒有恐懼感地展現情感

讓孩子「哭」出來,這在很多父母眼中是不可能的事,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哭什麼哭!」或者「憋回去!」時間長了,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也會很小心地展現自己的情感,或者會對某些情感產生恐懼。

比如你一直和一個男孩子說「男子漢大丈夫,別總哭哭啼啼的」。很可能他貌似變堅強真的不哭了,但是這會導致一個壞處,就是他對於「哭」這個重要的情感自此產生了抵觸和恐懼感。這其實是非常糟糕的結果,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別說等長大了,成長的過程中真的遇到什麼事情,恐怕他都無法自己選擇「哭」來化解,而強顏歡笑的忍受,會讓自己變得更痛苦。情感的表達方式,先不說能夠讓孩子「充分地」「自由地」展現,起碼地,至少要先「沒有恐懼感地」「勇敢地」表達吧!

第三步:Label it

給情感的成因貼標籤

以前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去認知不同的感受,因此你需要給孩子的感情貼上明確的標籤。比如你在孩子大哭、恢復平靜了以後,你就可以和孩子聊,「剛剛你那種大哭透露出來的是一種悲傷的情感。」一個熊孩子把另一個孩子打哭了,老師會揪住熊孩子說,「你看看你的同伴被打哭了,這表示他的情緒是開心還是傷心?」

在此基礎上,Susan還提出了一個更加深入的目標,她說你需要給孩子的成因貼上更具體的標籤。比如你同樣是看到孩子哭,你需要讓孩子更加敏感地理解哭和哭的背後也會傳遞出不同的意味,比如你需要給孩子提供選擇,你可以問他剛剛哭是代表:壓力大?傷心?很失望?只有這樣細化一種感情的具體細分原因,並且貼標籤式地讓孩子感受到,才能夠讓他對於情感有更強的敏感度,未來情商也會更高。

第四步:Watch it go

重溫感情消失的全過程

這更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第四步,這讓我再一次發現成人的功利心真的很重——要是一個孩子最終破涕為笑,基本上我們心裡的石頭就算放下,覺得大功告成了。可是Susan說這個第四步非常關鍵: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經歷了情感的起伏變化,最後轉好之後,你還需要同孩子一起複盤這個情感消失的全過程。

你可以說:「這就是傷心的滋味,能看得出你現在感覺好多了。你剛剛經歷了一個從特別傷心,到有點傷心,最後到傷心消失的全過程,你要知道一般而言,我們經歷相同事情時,第一次的情感都是最強烈的,如果下一次你再碰到同樣的事情可能就不一定會這麼傷心了,又或許你長大了,可能都不覺得這是一件值得傷心的事情。」這個復盤過程,可以讓孩子對於情感的細節做更加具體的認識,從而增加他的情感敏感力。

Susan的著作讓我重新看待「哭」,並認識到成人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四步法則可以針對任何情緒,不一定只適用於負面的哭泣,對於一些正面的情緒孩子同樣需要感受。因此我最後想說,孩子的哭是值得被鼓勵的,成人需要的是利用好這一次機會,讓他們對於情感更加敏感,而不是很著急地就去澆滅你認為不好的情感。只有這樣,孩子的情緒敏感力才會提升,他未來的情商也會變得杠杠的,人生會變得更加幸福,而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教育期望,不是嗎?

? 參考文獻:

David, S. A. (2016). Emotional Agility: get unstuck, embrace change, and thrive in work and life. New York: Penguin Book.

常爸說

乍一聽到「鼓勵孩子哭」這個概念,可能大家會嗤之以鼻,就算小馬君寫了這麼長文章來解釋,恐怕也不見得能接受。

其實換個角度來考慮,越鼓勵孩子哭,孩子哭的時間沒準越短。你看那個視頻里的小朋友,如果他一哭就被媽媽數落:「哭什麼哭,刷個牙有什麼好哭的?」那基本上可以肯定他哭的時間會更長。而媽媽說「哭出來舒服點」,孩子也就哭了幾聲,把負面情緒釋放了,就自己止住哭聲了。

所以,如果你被孩子不言不合就大哭煩得不行,想盡各種辦法止哭,倒不如試試,用「鼓勵孩子哭」的方式來幫助疏導Ta的負面情緒,很可能比禁止孩子哭或者冷處理效果要好很多。

另外,很多孩子動不動就哭,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去識別和描述自己的情緒 ,所以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先要學會「識別情緒」。

你小時候哭夠了嗎?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

推薦閱讀:

大 V 洗白了楊超越,而我為那些努力的女孩不值
乾貨|生活心理學常識
今天,我們來研究撒嬌吧
只有給別人一條退路,我們才會有出路
多少次,我們連來龍去脈都說不清楚?

TAG:人際交往 | 情商 | 哭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