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43 人贊了文章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作者:一木(富書籤約作者)

前兩天去逛商場,看到讓人心痛的一幕。

商場的一樓中心,是個小型的遊樂園,裡面有個攀爬區,孩子們能系著安全繩,自己從下爬到上,旁邊有教練看護。

媽媽們帶娃逛累了,都會在那兒休息,正好讓孩子自己去玩一玩。

經過時,看到一個六七歲左右的小女孩,死命地揪住媽媽的衣服,仰著的臉上都是淚,小腳不停地跺著說:「媽媽,我不想玩,我害怕。」

女孩媽媽掰開她的手說:「這有什麼好哭的,真是沒出息,你看萱萱姐,都已經上去了,不用怕,快去吧,媽媽跟阿姨在這兒等你。」

孩子媽用力將她往教練那邊帶,孩子卻蹲在地上怎麼都不肯去,後來還大聲地哭了出來。

一旁的女士勸著:「算了算了,孩子不想玩就讓她看著吧,等萱萱玩完咱們再走。」女孩媽媽一巴掌拍到孩子頭上說:「不去算了,哭什麼哭,膽小鬼,真是像你爸一樣沒用。」

說完,媽媽氣呼呼地坐在一旁,女孩嚇得站在那裡看著,雙手不停地揉搓著衣服。

看著她小心翼翼略帶發抖的模樣,我特別難過。因為我小時候,也曾這樣被母親對待過,所以我到現在都對那些遊樂設施,有著高度恐懼感。

每個人都會出現害怕的情緒,尤其是孩子,在他說「我怕」時,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依靠,我們父母的反應,至關重要

恐懼真實存在,它也不是完全的壞

不少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膽小怕事,是一件不正常的事,還會覺得這樣的表現,太過丟人,卻忽略了,「恐懼」就像生氣、難過這些負面情緒一樣,是正常存在的。

在小說《偷影子的人》里,作者轉學之後認識了一個叫伊凡的警衛。

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學校的操場上,兩人沒聊幾句,當時還是小學生的他,就一言道出了伊凡的秘密:「害怕黑夜。」

誰能想到,看起來高高大大,保護著學生安全的警衛,在小時候,居然會在每個夜晚來臨時,因發黃的壁紙、踩起來吱吱作響的地板,嚇得臉色發青。

甚至請求大人把房間的百葉窗關起來,以確保「夜晚」不會溜進來。

性格的不同,導致每一個孩子對於世界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黑暗、高處、人群、兇猛的動物、奇怪的裝扮、突然的聲響等等,都會讓他們產生恐懼。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不怕,就斷定孩子也不應該怕。

曾經看過一本書,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說床下有怪物。

父母問他:「怪物長什麼樣子的?」

他回答說:「粉紅色的,還有長長的手臂,長長的腿。」描述得非常詳細。

後來父母問,那我們怎麼樣才能趕走它呢?孩子表示,用掃帚可以掃出去。

於是,媽媽幫助孩子,用掃帚把房間打掃了一遍,孩子這才說,怪物已經走了,他可以一個人睡覺了。

你看,對孩子來說,「恐懼」就是真實存在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會對世界有新的認識和聯想。比如說,有可怕的東西藏著角落,白天的玩具會在夜裡變成怪物,馬桶里會有手伸出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人天生都是會趨利避害的,害怕未知、在無法確認是否安全時,用躲避作為第一反應來保護自己,其實並非是件壞事。

老家有一個孩子,與其說勇敢,不如說膽子太大。他們家人也引以為豪,覺得男孩子就該如此。

除夕晚上接年時,老家的人都會放那種特別大的煙花,膽小一點的孩子,都會乖乖待在家裡,他倒好,別人家的煙火一放完,他就跑去撿煙花筒,用腳踢散才覺得過癮。

結果,有個煙花靜止的時間有點長,他以為放完了,就衝過去用手拿,沒想到一下子炸響了。孩子的右手和耳朵當場炸傷,被家人連夜送入了醫院。

比起膽大的魯莽,謹慎的「害怕」更加重要。

它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危險的思考,對自身的重視。這是一種思維的發展,值得我們保護和引導,而不是因此就給孩子貼上「膽小、沒出息」的標籤。

恐嚇帶來的不是變乖,而是摧毀信賴

前段時間回家,看到小侄子昊昊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前活潑外向的他,這次躲在媽媽身後,連我跟他打招呼都不回應。

一開始,我還笑他:「這孩子,怎麼過完3歲生日,反倒變得膽小起來?」話音剛落,他就哇哇大哭。

昊昊媽說,前不久他們坐計程車時,昊昊不停地在車上鬧騰,怎麼都安靜不下來。直到司機說:「你要是再吵,等會兒就不讓你跟媽媽下車,我要你帶走賣掉。」

大人們都知道,司機是在開玩笑,可昊昊聽完這句話,就立即安靜下來,還緊張地抱著媽媽說:「媽媽,我怕。」

發現孩子變乖,昊昊媽覺得這方法不錯,就告訴他:「怕了吧,那你還不乖一點。」回來之後,她還把這事當笑話一樣講給家人聽。

沒兩天,孩子又在家鬧騰時,表叔特別嚴厲地說:「你再這樣鬧,我就把你送去那天的司機叔叔那兒,讓你永遠都回不來。」

至此,昊昊徹底崩潰,當天晚上就發起高燒,燒退了之後,變得特別膽小,生怕跟媽媽分開。

孩子都是單純而脆弱的,有的孩子之所以會膽小,就是因為一些恐嚇的話語,或是一些恐怖的故事,讓他們留下心理陰影。

就像《家有兒女》里,平日里膽子賊大的劉星,因為看《午夜凶鈴》嚇得不敢一個人睡覺,劉梅覺得小孩太逗了,一個電影有什麼好怕的,真是莫名其妙。

在陪劉星時,她還特意講了廁所里「紅手綠手大白手」的鬼故事。這下可好,孩子沒覺得好笑,反倒更加害怕,還拿起玩具刀劍,到處揮舞,完全不敢睡覺。

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里提到,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只是以獎賞引誘他,或以懲罰威嚇他,那麼我們便是助長了他獲得利益的觀念和恐懼感。

當孩子受到恐嚇,覺得這個世界危險太多,甚至會造成他與家人的分離,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就會讓他們心生防備,變得更加膽小起來。

陪伴的名字,叫勇敢

《不可思議的媽媽2》里,葉一茜在培養孩子勇敢的事上,就做了特別好的示範。

在節目組的安排下,幾個媽媽分別帶著對方的孩子,開始不同的挑戰。

葉一茜帶著七寶去嘗試攀岩,七寶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斷喊著怕高,並且往後躲。

沒有說「這沒什麼可怕的」,葉一茜用鼓勵的語氣對他說:「我們先試一下好不好?你要相信阿姨。」

雖然嘴上說著不敢,但葉一茜手把手帶著七寶,不僅貼身地給出幫助,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忘提醒應該注意的問題。

就這樣,七寶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在到達第一個高度時,獲得葉一茜的讚揚:「哇,你已經超過那兒了七寶,你好棒!」

之前還口口聲聲說恐高的孩子,這時笑開了花。

想起任素汐表演的故事《時光機》,也讓我深受感動。

她飾演的是一位駐外記者,戰亂的國家,到處都被轟炸。有人來搭救時,她看到了一個失去雙親的小姑娘,為了保護孩子,她徹底被困,還受了重傷。

多麼勇敢的女性,誰能想到,小時候的她會膽小又愛哭,害怕下雨打雷、害怕床下有鬼。

一次,在學校參加舞台表演,面對別人扮演的妖怪,她害怕地丟掉「武器」,衝到後台跟爸爸說「我怕」。

一般的父母,看到這種情況,一定趕緊把孩子推回到舞台上。

而她的爸爸卻安慰地抱抱她,還說「沒事,爸爸跟你一塊。」就這樣,兩人一起完成了整場表演。

因為這次的經歷,即使爸爸後來離開了人世,她也不再畏懼任何困難。那把叫「勇敢」的寶劍,已經在那一刻,進行傳承。

實實在在的陪伴和守護,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最踏實的安全感。

接納恐懼,才無畏恐懼

《物性論》中有一句話:孩子在黑暗中會發抖,並對每個東西都感到恐懼,就像我們在光亮之中也會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一樣。

所以,當孩子說「我怕」時,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地說「這有什麼」;或是告訴孩子「不怕不怕啊」,這只是負面強化而已,你越說不怕,孩子反而越覺得,怕那個東西是對的。

其實面對孩子的恐懼,我們不用把它刻意放大,只要在第一時間安撫並理解他,告訴孩子,爸媽永遠都在,會永遠保護他的,這句話就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同時,引導孩子,把自己害怕的東西確確實實地表達出來,這樣既能明白他害怕的是什麼,也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去解釋和應對,那個「恐懼」的存在。

另外,當孩子平日里有突破性表現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遊戲力》中說:

大多數孩子對於自己恐懼的事情,只會一味躲避,如果家長在懊惱中,或是一氣之下,強迫孩子去嘗試他們害怕的東西,那他們的恐懼仍然會留在原地。

因此,如果孩子害怕蜜蜂,那你可以讓孩子假裝成蜜蜂,你被他蟄中後大叫;或者你扮演蜜蜂,笨手笨腳的撞到牆上,讓孩子逃走。那孩子就會對害怕的事物發笑。

跟孩子一起直面恐懼,恐懼就沒有那麼可怕。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陽光,能幫助孩子勇敢的成長。

好的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在孩子敏感害怕時,能給出踏實的保護,等待孩子積蓄力量,然後自由飛翔。

作者簡介:一木,90後教育工作者,熟人面前話癆,生人面前內向的雙子座菇涼,喜歡看書,更喜歡嘗試一切有趣的事,堅持寫走心的文字,做溫暖的人,微博@一木EMU。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提高孩子的情商不能靠學校,父母們學起來
把孩子當事業的媽媽,已經輸了
孩子要顯擺
別讓孩子在催促中成長
很溫暖:萌萌的小孩子萌萌的小動物

TAG:孩子 | 育兒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