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情」與「情不情」| 寶玉與黛玉教我們的那些事
11 人贊了文章
大家知道,通行本《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續作者是誰尚無定論。《紅樓夢》最後一回也不是現在所看到的「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而應是「青埂峰木石『證前緣』,太虛境警幻揭『情榜』」。警幻仙姑最後揭開了一張以「情」來綰系和品評小說主要人物的「情榜」,這張「情榜」今天已很難一一坐實。但看過原稿的脂硯齋,透露了寶玉和黛玉兩個主要人物的評語,其中寶玉為「情不情」,黛玉為「情情」。
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歐麗娟在「大觀紅樓」系列中對「情榜」中寶黛二人的抉發,共有如下三大主旨:
寶玉「齊物」境界,超過了狹義的愛情,這是他之所以會成為曹雪芹筆下男主角的真正原因。如果只是熱衷於浪漫愛情的少年,恐怕他所帶給我們的那種人性的層次會有所消減。
情榜的第二位是林黛玉,她的評語是「情情」。林黛玉的情是比較狹隘的,是局限在人類的、比較「小我」的層次。但「還淚」的本質與愛情無關,這棵仙草領受到恩德,便用它的方式來「酬報」,這裡面不涉及兒女私情,是人類之間最美好的互動方式。
黛玉和寶玉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種知己式的、無可取代的愛的關係,事實上是在日常生活里建立起來的,不是一見鍾情,然後天崩地裂。當我們陷於那種浪漫的愛的崇拜之下,恐怕愛情延續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從《紅樓夢》裡面得到的啟發。
正文如下,遠比小編的脫水版來得更為精彩,強烈推薦一讀。
一、寶玉的「情不情」
第七十七回寶玉嘆道:你們那裡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樣,得了知己,便極有靈驗的。若用大題目比,就有孔子廟前之檜,墳前之蓍,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墳前之松。這都是堂堂正大隨人之正氣,千古不磨之物。世亂則萎,世治則榮,幾千百年了,枯而復生者幾次。這豈不是兆應?小題目比,就有楊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藥,端正樓之相思樹,王昭君冢上之草,豈不也有靈驗。
寶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這段話,這也是「萬物有靈論」。天下萬物,都是有情有理的,只要你以情相待,你就會得到一種非常美的情的回應。而這種情的回應,恐怕與人給予同類的感情回應,是不一樣的,也不能被取代的。
有過珍惜疼愛貓狗小生命這樣經歷的人,所得到的情的回應,而讓人無比感動的是,這是你在人類身上獲得不了的。只有你付出這種愛,你才會得到這種絕無僅有的,沒有在其他地方得到的這種情的滋潤。所以,這就是「情」微妙的地方。你給予,你付出,可是你也同時得到那麼真純的「情」的回應。這就是寶玉會有這麼可愛的,有點傻氣的行為的原因。
寶玉已經超越了階級、性別,他對少女們的愛,大家已經非常熟悉,可是寶玉的境界遠遠不止如此,他還跨越了物種之別。所以,跟人一樣,他覺得,只要我們以誠相待就會有靈驗。靈驗是指,靈動的、性靈的,靈魂的反應。
●第三十五回:
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裡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咕咕噥噥的。
萬物其實是有靈的,所以寶玉看見燕子會和燕子說話,看見雲會和雲說話。他可以和天地萬物做這種看起來很傻氣的溝通。在和燕子、魚說話的時候,他有一種超越的層次,這是人類社會無法給予他的一種境界。這是超越物種的「萬物有靈論」,是上古時代原始初民們常見的面對世界的態度。
很不幸的是,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個時代已經被我們的文明驅趕了,我們進入了一種自我優先,也因此充滿了各種界限的世界裡。我們以為自己越來越壯大,越來越成功。我們完全不了解,原來當我們越來越縮小而能夠融入到天地之間的時候,其實我們真正寬廣的可能性才會出現。寶玉在250年前,在已經非常文明化的禮樂的世界裡,他竟然能夠回應這種遠古的心靈。曹雪芹認為,這個人真的知道愛的真諦。所以通過愛,他去愛世界,也愛所有的生命。這一點,我們現代人恐怕是非常陌生了。
此乃寶玉為「情榜之首」的原因。脂硯齋一再曰:
●按警幻情(榜)講,寶玉系「情不情」。凡世間之無知無識,彼俱有一痴情去體貼。(第八回眉批)。
●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第十九回批語)●玉兄每「情不情」,況有情者乎?(甲戌本夾批)
所以寶玉的這種特質,脂硯齋了解最透徹,寶玉也因此被賦予情榜上的評語,「情不情」。第一個「情」是動詞,以情相待。第二個「情」與「不」構成一個名詞,是指對人類的標準來講,不具有靈魂、靈性的存在物,可事實上它們是活生生的生命。對於生命發展中的動物、植物,寶玉都以情相待。在這個境界中,寶玉是情榜的第一名,是按次序和人格特質做的一個排序,因為他的境界最寬廣。
這裡有一段講得非常好,寶玉對於世間無知無識的。就好比「喵星人」「汪星人」不會講話,所以說它們無知無識,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和生命觀來說,它們一樣擁有靈魂。
這背後有西方漫長哲學史的論證,在西方的哲學歷史發展過程中,有笛卡爾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可因此也產生出一個萬物的浩劫。如果有思想才能夠證明它存在的話,那麼動物不會有思想,所以動物沒有靈魂。對於沒有靈魂的東西來講,當然就沒有感受,沒有喜怒哀樂、痛苦的能力。因此,我們養殖動植物,就用一種非常殘忍的方式。
因為笛卡爾的這個論點,所以,接下來三四百年,全世界的動物進入浩劫的狀態,它們沒有被好好對待。
●第一回: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澆灌,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日月。
曹雪芹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小說家,他在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里,觸及到了這樣一個深度,只是我們沒有這樣的知識,會看不出來。因此,知識才會讓你張開眼睛,感覺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知識,它會讓我們看到真相,以及更深入的地方。這是抱著一種「齊物」的境界,這是非常美麗,非常溫暖的靈魂。這就是寶玉還在仙界的時候,會去隨手以珍貴的甘露去灌溉絳珠仙草的原因。
各位不要陷入浪漫愛情觀里,對於《紅樓夢》來說,那實在是太過以偏概全,也太過狹隘了。其實寶玉在遇到絳珠仙草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男女私情在裡面,他們只是偶遇的關係。而寶玉正是有對萬物的愛,看到一棵草脫水了,他會感到難過,那麼面臨生死交關,感同身受。寶玉有能力付出,他就樂於付出,所以把甘露澆灌於絳珠仙草,絳珠仙草因此能夠延續生命,這樣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後來締造了他們入世的因緣。
如果我們以為寶玉一直是與黛玉那種浪漫的、知己式的唯一的愛的話,是有所不足的。其實寶玉的境界超過了這樣一種狹義的愛情,這就是寶玉一以貫之的人格特質。我覺得這是他之所以會成為男主角的真正原因,如果他只是熱衷於浪漫愛情的少年的話,恐怕他所帶給我們的那種人性的層次會有所消減。我們現代人崇拜青春,崇拜愛情,可是很有可能你畫地自限。我們不知道原來人性有多麼無窮無盡的提升與開闊的寬廣,以至於我們會把自己陷入一個很小空間里而不自知。
我其實有一個小念頭,我也常常推薦給我的學生,如果你真的要了解寶玉的境界,其實杜甫也是這樣的境界。我建議大家在月黑風高的夜深,無人時刻,到樹邊,或者庭院處,好好地、靜靜地去抱一棵大樹。一定要月黑風高,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做這個動作還是會有些麻煩。我自己都是在半夜無人的時候,我有試過,那是無言的感動。奇怪,樹都比不上小動物會有回應,可是它在那裡默默地成長,好像不存在一樣,但是如果你真心去擁抱它,你去貼著它,你真的會感受到一種天地的生命在默默流轉的感覺。試過幾次之後,我覺得人真的可以跨出有限的自我,你會感覺到我們升華到可以與天地交流的層次,人會因此而恢弘、高貴。我覺得寶玉的人格特質就是在這裡。
二、黛玉的「情情」
情榜的第二位是林黛玉,她的評語是「情情」。第二個「情」字表示,林黛玉的情是比較狹隘的,是局限在人類的、比較「小我」的層次。這也不是絕對的,只是從比較上來說。黛玉會引起眼淚,引發快樂的那些對象,是與她有特殊關係的、少數特定的人,親友、情人、姐妹等等。好像黛玉的世界是在一個有限的規格裡面,寶玉的愛確實要比黛玉寬廣太多,這是很明顯的差距。
而黛玉是反應在引起她喜怒哀樂的那些對象,各位可以注意,曹雪芹用神話來包裝,不是讓我們覺得林黛玉是一個情聖,從前世愛到今生,是一個「情」的追求與化身,不是的,這對於林黛玉的認知有偏離。
●第一回:
只因西方靈河岸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澆灌,始得久延日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 也償還得過他了。」
其實這個神話最主要的功能,一方面是締結與寶玉的人世情緣,它給你一個先天的因緣作為解釋,同時用來解釋林黛玉很特殊的先天性格。林黛玉的特質與眾不同,她的成長環境不能很完善地解釋,為什麼她要每天流淚三更半夜?各位要注意,是每天。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流淚是一件很傷身、很傷神的事情,對正常人來說,每天這樣做是不可能的。我們即便內心有再多的委屈,再多的積鬱,再多的傷痛,我想大家被觸動的機會有限,而不是每天哭到三更半夜。林黛玉把她全部的生命力放在流淚這件事上,當然這與「還淚」聯繫在一起。
但是林黛玉的眼淚不止是還給寶玉,很多時候,甚至是一半以上,林黛玉的眼淚是為父母而流,因為她思念過世的父母,或者是感慨身世的單薄。她因此而流淚,也不是為了愛情。所以,黛玉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她的性格跟一般健全狀態的人不大一樣。
曹雪芹解釋,為什麼好好的,她會這樣反應。那也沒辦法,後天環境無法解釋的時候,他就給她一個先天性。先天性就是無可追究,無可試驗,也只能歸咎於與生俱來的某一種天賦。這個天賦把它敘事化了,就是給出一個故事,對自己的先天特質有一個更鮮明的認識。於是就有了一個「還淚」的包裝。
各位注意一下幾個名詞,非常重要。當她受到灌溉之恩,後來脫胎轉化成為一個女體,一種佛教理念的修鍊觀。可是請注意一下這個女體,還沒有辦法來到人間。在展開人世之旅之前,請注意一下它的活動空間,有幾個重要的辭彙: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終日食蜜青果,蜜青是「秘情」的諧音。離恨,灌愁。恨和愁,是負面的情緒,黛玉在前世徘徊的時候,就把「愁」與「恨」作為她的活動空間和內心素質。曹雪芹在告訴我們,林黛玉在入世之前,她的先天性就是以這樣一個悲傷的、哀愁性格為主調,所以她來到人間,以這樣一個形態每天要哭一會兒才算是做完了今天的事,這樣去理解她就比較合理了。
林黛玉這個人,我們只能從她的先天特質來理解她獨特的「情」的反應。她的「情」很少是歡樂的,很多都是悲哀的,對於殘缺的感應。離恨,這個「離」字就說明林黛玉一輩子活在「離恨」之中,因為父母去世,情感不能獲得保證。從先天到人世,曹雪芹真的給你一種一以貫之的解釋。你不能只從愛情去看待這個神話,她的「情情」是比較有限度的,不像寶玉的恢弘能夠涵蓋天地萬物。
接下來,我給大家補充一個小地方。大家要注意幾個紅字:酬報、償還……我做過專題研究,「還淚」的本質與愛情無關,這裡面沒有一個字談到愛情。那是受人之惠,感受對方的好意。有人不會管一棵草,即將枯死。但是寶玉注意到了,他有一顆仁愛的心,很願意去照顧到這麼小的一棵草。
它的生死,喜怒哀樂,都可以引起寶玉的一腔悲憫,這是多麼可愛的心靈。而受人之恩,是否要去回報。這棵仙草值得幫助,它深深感覺到,他給予我一種恩惠,那麼也是一種很美的,對弱者悲憫的一種情,這是一種大愛。所以,在有能力的時候,應該要償還,要回應。這是一個有品德的人應該有的行為,你不可將這種恩惠視之為理所當然。
各位注意,這些動詞和名詞,其實都在儒家的範圍裡面。對方給我們的恩德,這個德性來自美好的心靈。寶玉對於弱者,對於失敗者,有一種悲憫和幫助。這棵仙草領受到這種恩德,便用它的方式來報答他,這就是「還」,還有「酬報」。
三、寶黛知己之愛給我們的啟發
各位再往下看。你會發現這裡面沒有一點兒女私情,都是人類之間最美好的互動方式,而這也是我們現代與過去中國文化傳統有了兩千年的文化斷層之後,我們已經覺得比較陌生了。我覺得非常可惜,所以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明一下,《紅樓夢》在講什麼。它不是在講狹隘的愛情,它是在告訴你其實有這麼美好的人性存在著,有這麼美好的文化素質,作為《紅樓夢》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根底。但是我們現在視而不見。
各位請注意,黛玉和寶玉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種知己式的、無可取代的愛的關係,事實上也是在日常生活里建立起來的,不是一見鍾情,然後天崩地裂。這樣子的一種驚心動魄,對於喜歡浪漫愛情的人會做這樣一種解釋。可是曹雪芹告訴你不是這樣的,那是日則同行同坐,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而培養出來的青梅竹馬的感情,這樣的感情其實是友情。前面有一段提到,寶玉和黛玉之間是「親密友愛」。各位要注意,寶黛之間,一開始也不是愛情,而是友愛。他們的友誼是建立在對彼此的了解,以及共同生活的基礎。
曹雪芹想告訴我們,我們追求的是知己式的愛情,可是知己該怎樣形成?這一對情人在戀愛期間,要做彼此了解的很好的朋友。而朋友才能夠讓未來的愛情永遠持續下去,它給你一個非常深厚的基礎。當我們陷於那種浪漫的愛的崇拜之下,我們恐怕在愛情的延續里會有很多問題。
這都是我們可以從《紅樓夢》裡面,通過重新閱讀去了解《紅樓夢》而得到的啟發。
推薦閱讀:
《大觀紅樓(全4冊)》
作 者: 歐麗娟 著
不哭,不笑,
也不痛罵,而只是理解,
這才是閱讀紅樓夢的至高境界。
- 版權信息 -
編輯:黃泓
本文為8月上海思南讀書會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從紅樓夢情榜說開去」講座整理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