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該歧視同性戀

我們為什麼不該歧視同性戀

4 人贊了文章

我們為什麼不該歧視同性戀

——先生為蘭

為女性,我是異性戀,心理學者,常有機會給學員上課。曾有學員向我傾訴因為他的同性戀身份他患上了抑鬱症,已經有輕度自殺傾向。我耳濡目染甚多案例,思慮再三,發布此文。

我們為什麼不該歧視同性戀?

原因一:我們都有雙性傾向;

繁殖,生存,成為物種的終極使命,於是在寒武紀時代物種大爆發,出現雙向繁殖,任何物種通過雙向繁殖擁有了更強大的生存能力。之前,多是單性繁殖。也就是說,人類的初衷,不過是雌雄同體的細胞。

距今五億年前的單性繁殖(安能辨我是雄雌),發展到至今五千年的同性行為(有記錄的歷史),這並不是天理不容。

美國心理學會(APA)將性取向主要分為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三大類。雙性戀作為一種明確的性取向,與異性戀和同性戀一樣,是獨立存在的。

很多人把性取向理解為二項選擇題,但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你也可以有50%灰。你比如根據金賽博士發明的量表可以測出,性取向有程度之分,而不是固定值。

按金賽博士說法,性取向和膚色一樣應該是漸變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同性戀/雙性戀傾向,只是程度不同。

另一個性傾向測試為克萊恩性傾向量表:性傾向是連續光譜中的一個落點。克萊恩性傾向量表更進一步,把我們的性取向劃分為性吸引力、行為、性幻想、社會與情緒偏好、自我認同以及生活方式等七個方面,同時從過去、現在、理想等各方面來測量這些特質,讓我們可以更好的、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性傾向。

評分標準:

變項A到E:

1分=只有異性

2分=大多是異性

3分=異性多一些

4分=兩個性別都有

5分=同性多一些

6分=大多是同性

7分=只有同性

變項F和G:

1分=只有異性戀

2分=大多是異性戀

3分=異性戀多一些

4分=異性戀和同性戀都有

5分=同性戀多一些

6分=大多是同性戀

7分=只有同性戀

(雖然通過測試能夠了解性傾向定位,但是也有情況局限,比如友情愛情因素等。)

弗洛伊德曾經就提出:「心理雙性戀」的概念,也就是「每個性別表現另外那個性別的某些特徵」的觀點。他認為我們身上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特徵。這些構成科學領域裡最含糊不清的概念。」

「如果一個異性戀者有一些對同性的性幻想並不表示他會將之付諸實踐。人格的平衡就是在對還沒經理過的其他事情的幻想和壓抑中實現 的。」。

—— Philippe brenot

原因二:恐同症是情感認知障礙,急需性科學教育。

同性戀恐懼症又稱恐同症(英文homophobia和homophobic),是指對同性性行為和同性戀者的非理智性恐懼。通過脫敏,以及性科學教育可以學會不必擔心同性戀者對人類威脅和誇大同性戀者對自身的威脅。

人們恐同與自身的性取向沒有關係。

1、角色分配恐同:同性戀關係一般被認為是對傳統性別角色的性別角色越界的懼怕,是恐同症另一個最主要的來源。在西方國家,恐同者害怕同性戀將造成家庭、社會組織結構的瓦解。

2、「恐同皆深櫃」:分析心理學理論一直認為恐同心理是恐同者壓抑對自身同性渴望的一種結果。一個研究顯示,恐同的「異性戀者」在觀看同性性行為的圖片時顯示出性衝動的跡象,而同組的非恐同異性戀者則沒有這種現象。

3、宗教慫恿:一些組織或個人聲明對同性戀的反對,或積極反對,因為他們的宗教原則。這種原則鼓吹者通常會對針對同性戀的暴力事件進行譴責,但是在對待同性戀法律地位方面則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立場。一些人相信這種態度鼓勵的恐同者。

4、刻板印象也會是同性戀恐懼的重要促成因素。所以即使是異性戀(不是深櫃),由於刻板印象和對外群體的常見錯誤認知過程,也可能產生恐同心理。

但一般來說,一個人身邊認識的朋友中,如果同性戀越多,他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就會得到更好的調整。

原因三:你因未知而恐懼,了解後才能駕馭

人類越憎惡,就會越關閉自己了解事件真相的機會,也就會越狹隘、無知。真正強大的人,會用嬴者心態,俯視狹隘。看待異同,會觀察其全面而非局部。對於事件了解透徹之後發言,會感覺語出驚人,出之有處!你對待異同的態度,就是你對待「自我狹隘」的態度。就如王小波所說「人的一切痛苦, 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先生為蘭,先生是女子,提升認知,求智求真,願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你見過最想得開的人是什麼樣的?
心理養生[圖文]
有些大學男生為什麼不向社交圈公示自己的女朋友?
如何應對幼兒自卑心理

TAG:同性戀 | 心理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