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 | 十部電影,十種人生滋味

食物,就個體而言,與存在息息相關,涉及人的感知、慾望和記憶,延展至社會層面,它又被賦予進化、文化、階級和審美等意義。

同時,食物本身,因其自然特性,也隱喻著時空的內在綿延。因此,與食物有關的影像豐富而多樣,可以細述製作過程,感官式地描述食物的色香味,也可以旁及親情、愛情等人事氣象。

下面十部美食電影,帶你進入感官世界,嘗盡人生滋味。

1.《蒲公英》

 

導演:伊丹十三

編劇:伊丹十三

主演:山崎努 / 宮本信子 / 役所廣司 / 大瀧秀治 / 渡邊謙

上映日期:1985-11-23

片長:114分鐘

《蒲公英》是一部道地的美食電影,從食材選用、烹調手法、廚師的職人精神、品味的禮儀與方法論,無一不備。

片中關於食物與性慾的聯想頗有創意。帥氣白褲神秘男子,以一顆去蛋白的蛋黃,與美艷女子唇舌相交,反覆傳情;在海邊被年幼海女捕上的生蚝割破嘴唇,再被溫柔地撫觸親吻。濕潤的汁液,浸滿流瀉躁動的慾望,與蔡明亮在《天邊一朵雲》中運用火爐上干炒粉絲表現逐漸膨脹的孤獨慾望十分不同。

幾次並無明顯劇情推進功能的場景,交叉切換,也呼應了飲食和人生的撞擊力道之快。兩次配角死亡的戲,一次在中段,重病不起的妻子,竟在丈夫的呼喚下,成為煮晚餐的「機器人」。喪屍般的身段,凜冽地突出家之美味背後的沉重。

另一處則是片尾,不明的槍擊,在雨中染紅了他的白衣褲,女子及時在命危之際,聽聞野豬成為美味香腸的緣由。旁邊猶然是超現實的腥紅豬頭造型裝置,死亡場景像為他量身訂做。

湯湯水水從爐子,一路戶外、店內,聯繫向家居。男主角與「改造成功」、換上法式俏皮紅點黑洋裝的蒲公英出外約會,一陣冷雨澆灌,直至一絲不掛地浸入澡缸,沉澱疲憊的身心。但西部片里身份象徵意味濃厚的牛仔帽,首級和毛髮,再次依舊提醒了我們,梳洗過後,依然不會看到他真正換上屬於丈夫的衣物,他還是註定流浪在外的硬漢英雄。不屬於也不應留在任何與家有關的世界。

最後,拉麵店改造大夢,在對手男子的打造下,完成最後的拼圖。稍早的那一場最後測試,男人們在舊吧台排排坐好,畫面外光線射入忽明又暗,又再露出曙光。透過齊一的動作,濃縮有致的剪輯,及畫面的光影變化,既表現了漫長等待的時間感,也通往故事的終結。

在看似無端的彼此牽連後,在各式滋味相互拌炒過後,什麼才是美妙的愛美味的料理?與誰在何時何地共享美食記憶?或許仍是各執一詞,各取一瓢而已。

2.《飲食男女》

 

導演:李安

編劇:李安 / 王蕙玲 / 詹姆斯·夏慕斯

主演:郎雄 / 楊貴媚 / 吳倩蓮 / 王渝文 / 張艾嘉

上映日期:1994-08-03(美國)

片長:124分鐘

影片一開頭,便緊扣電影片名,「飲食」,老父親廚師忙著洗菜、切肉、炸物,前一秒看著雞籠,下一秒雞就成了鍋中肉。接著是三個女兒的出場,大女兒家珍教學的場景,一臉的漠然;二女兒家倩上班的場景,一臉的精明能幹;小女兒家寧上班和朋友的對話,一臉的青澀。四個段落四個鏡頭就交代完了整個影片的主要人物和他們各自的性格和職業。

接著就是重頭戲「飲食」,在飯桌上的交流,往往是人們溝通聯絡感情的最佳場所,過年的團圓飯,節慶的辦桌,朋友的聚餐,無一不是出於維繫關係的目的。這也是父親要求三個女兒每周日都要在家聚會的原因,可是飯桌上僅有的兩、三句話卻因為父親的權威和女兒們的小心翼翼而無法進行。二女兒品嘗出菜的味道有異正要出聲,父親臉色的變異,大姐的眼神遏止,小女兒的噤聲......簡短的餐桌鏡頭交代了整個影片的主要問題,代際衝突。

整個影片演的就是一個普通又特殊單親家庭的日常生活,每天老父親早起跑步鍛煉身體,之後叫醒女兒,在大飯店擔任主廚一職,擔心家中三個女兒。大女兒走不出前一段感情的創傷,讓人發愁嫁不了人;二女兒忙於事業,和前男友維繫有性沒有愛的關係;小女兒在家人的關心與愛護中被忽略,追求愛背棄了朋友。李安導演將三個女兒的婚戀及其與家庭的關係敘事多頭並進,中間穿插著鄰居錦榮和她女兒的情節片段,原以為不過就是親戚的另一段短劇,但其實這一段和老父親的婚事才是整個敘事中暗藏的主線,老父親表面看似守舊,實際上卻是家中最懂得追求真愛與幸福的人。

「我一直對人間的聚散很有興趣,片中的食物和飯桌只是個比喻,象徵家庭的解構,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解構的目的是為了再結構。」離家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成家,而沒有離家的人,也終會在妥協之中獲得圓融。

3.《朱莉與朱莉婭》

 

導演:諾拉·艾芙隆

編劇:諾拉·艾芙隆

主演:梅麗爾·斯特里普 / 艾米·亞當斯 / 斯坦利·圖齊 / 克里斯·梅西納 / 琳達·伊蒙

上映日期:2009-08-07

片長:123分鐘

電影的步調非常柔和,不疾不徐,藉由兩段故事的互相呼應與對比,帶出全劇的趣味與其間的生活感觸。擺在好萊塢的製作規模來看,《朱莉與朱莉婭》當然算不上什麼巨作。不過從內容來看,影片並沒有局限於兩個女性生命的交會,而是對兩個時代做了深入卻又有趣的對照。這樣的大格局之所以能被架構起來,實際上是來自於影片對於朱莉與朱莉婭兩人書寫工作的詮釋。

朱莉與朱莉婭的生命歧異多過於共通,兩代的代溝也變成永遠無解的難題。事實上影片也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了這點,朱莉與朱莉婭遇到的許多難題,都在結局之前一一獲得了解決,唯有朱麗婭對於茱莉的不諒解,在劇末未見解決。不過,即使茱莉對朱莉婭永遠無從理解,卻在參觀博物館時獻上了她最愛的食材。從未見面的兩個女主角,在人與照片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和解。

相比於寫作這種通過非現實「介入」現實的嘗試,烹飪以「不營詞造句」的真誠「與夢想交易」,舉重若輕,撼動存在的核心。

4.《巴貝特之宴》

 

導演:加布里埃爾·阿克謝

編劇:卡琳·布里克森

 / 

加布里埃爾·阿克謝

主演:斯特凡·奧德朗 / 博迪爾·謝爾 / 比吉特·菲德斯皮爾 / 吉爾·庫爾 / 讓 - 菲利普·拉豐特

上映日期:1987-08-28(丹麥)

片長: 102分鐘

《巴貝特之宴》改編自丹麥女作家Karen Blixen的短篇小說。堅強獨立卻又不失溫柔的女性筆觸,上帝視角般的旁白式敘事,都是她作品的突出特點。

巴貝特的親人在巴黎的動亂中遭逢不幸,卻堅強地將受創的心靈隱藏,並且洞悉教會以及漁村日漸疏離的原因。在她知道中了彩券之後,將這一萬法朗料理了一場豐盛的餐宴,這種無私的奉獻正可比擬耶穌無怨無悔的奉獻與犧牲。這場盛宴的客人因多了洛倫而變成十二個,以此象徵耶穌十二個門徒的最後晚餐。是奇蹟也罷,是神的力量也罷,那一夜,原本仇視的村人,在內外具足中,互相原諒對方,見到了夜空中最近的星星。星星是高明的象徵,猶如釋迦牟尼天亮之際見到星星而徹悟。宗教不同,心卻同理。當人一切都具足之後,就會開始有了信心。

事實上導演借著巴貝特的烹飪手藝類比藝術家對「生」的真正關懷,從中隱喻上帝的寬容與救贖。這部影片固然在探索著信仰,但信仰究竟是什麼?事實上,巴貝特的美食已經超越了上帝,這種超越雖然短暫,卻是人情、人事相互潤澤的力量——人的力量。

5.《食神》

 

導演:李力持 / 周星馳

編劇:勞文生 / 周星馳 / 曾瑾昌

主演:周星馳 / 莫文蔚 / 劉以達 / 吳孟達 / 薛家燕

上映日期:1996-12-21(香港)

片長:88分鐘

倒敘法的應用在星爺的電影中並不多見,同年推出的《大內密探零零發》結尾的頒獎典禮就以倒敘法解釋了阿發的計謀,除此以外,星爺的電影大多以順序法呈現事態發展。《食神》開首用了倒敘法,史提芬周吃著火雞姐煮的嗱咋面,憶起過去不可一世的自己如何由「食神」淪落為神僧鬼厭的過街老鼠。《食神》的下半部又再用到倒敍法,史提芬周與唐牛比賽時,憶起火雞姐和少林寺如何改變自己。兩次倒敘均以史提芬周的角度出發,主題都是「變」,第一次是外在的變,第二次是內在的變。兩次的倒敘法主題一致,提升了電影的結構層次。

《食神》里出現了大量誇張又豪華的美食,但電影中最重要的菜式肯定是嗱喳面及叉蛋飯。兩樣食身各出現兩次,每次出現都象徵史提芬周的不同狀況。嗱喳面第一次出現時,尖酸刻薄的史提芬周推出刻骨銘心初戀金銀情侶套餐,藉此牟取暴利;第二次出現,史提芬周潦倒得要在廟街乞食。叉蛋飯第一次出現時,史提芬周與火雞姐剛相識;第二次出現時,史提芬周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見到火雞姐。這兩項元素呼應電影「食」的主題,亦帶出兩次倒敘的重點——變化。

《食神》里最值得思考的是「表與里」和「真與假」的對比。人生虛幻,往往在於重表忘里、以假為真;表面的和虛假的一朝幻化,才發覺,當初以為有的,其實從來都是無。

6.《吐司》

 

導演:S·J·克拉克森

編劇:李·哈爾 / 奈傑爾·斯萊特

主演:海倫娜·伯翰·卡特 / 弗萊迪·海默 / 馬修·麥克諾提 / 奧斯卡·肯尼迪 / 維多利亞·漢密爾頓

上映日期:2010-12-30(英國)

片長:96分鐘

《吐司》根據英國國寶級美食作家奈傑爾的獲獎圖書《吐司:少年飢餓記》改編而成。劇場式的誇張演技與不切實際的橋段,加上屬於短片或電視劇較容易出現的特殊轉場方式,色調和廣角鏡頭的運用,或多或少使影片呈現出奇幻的效果。

導演用脫俗而大膽的作法,巧妙地融合了悲傷、趣味和黑色幽默於一身。鮮明豐富的一面來自於奈傑爾對母親的唯一連結──食物的熱愛,另一方面則是乏味又黯淡的現實世界。

《吐司》雖然是一部傳記性的電影,看似平鋪直敘發展,感染力卻特彆強,從導演絢麗的手法背後,觀眾能看到的是一顆在成長過程中遍體鱗傷的心靈,直到最後奈傑爾決心離開後母前往大城市做學徒,才是他唯一一次有權利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而在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奈傑爾遇到了一個大廚,央求他收自己為學徒,大廚看了一眼並點頭答應,這名大廚正是由奈傑爾本人所飾演。戲裡戲外,現實過往和劇情縱橫交織,短短一幕的情節,彷彿濃縮了一場人生。

7.《貪吃樹》

 

導演:楊·史雲梅耶

編劇:楊·史雲梅耶

主演:Veronika Zilková / Jan Hartl / Jaroslava Kretschmerová

上映日期:2000-09-07

片長:132分鐘

楊·史雲梅耶作品中令人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另類的食物,如靈活的血淋林的豬舌頭、豬腸、豬排等。就算是在真人電影中,楊·史雲梅耶也會運用它們來做一些神秘地暗示。

楊·史雲梅耶在採訪中也說:「食物是我常用的一個主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自身的一個困擾。我對食物的困擾要回到我的童年,我是一個厭食者,曾經被送到一些療養院強行餵食。人們對待食物和食用食物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我們的文明。《貪吃樹》很明顯在許多方面都和飲食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貪吃樹在影片裡面並不只是什麼都吃,它是一種吞沒,它也是我們的文明如何吞沒少數民族、多元文化的象徵。」

動畫片和電影結合的方式讓這部影片遊離在現實和魔幻之間,丈夫渴望要孩子而屢屢出現的幻覺因為過於真實而驚悚萬分,孩子被從水裡捕上來報紙一裹便隨便賣給了排長隊的女人,對生命的渴望和貪婪已經到了不惜褻瀆的地步。而女孩一家吃飯的場景甚至會給人帶來些許不適,不知名的稀糊,粘稠帶著腐爛的色彩,女孩及父親吃飯時的吸溜聲彷彿也因嘴部的特寫而擴大。

食慾與貪婪、性、匱乏參差交錯,是如此深入地根植於此在和彼在的斷裂之中。

8.《濃情巧克力》

 

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

編劇:羅伯特·尼爾森·雅各布斯

主演:約翰尼·德普 / 朱麗葉·比諾什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凱瑞-安·莫斯 / 蓋南·科內爾

上映日期:2000-12-15

片長:121分鐘

作為一部從食物出發,探索人心與慾望的電影,《濃情巧克力》不像《巧克力情人》充滿火焰般的燥熱與饑渴,而比較接近《芭比的盛宴》》,舒緩地藉由美食藝術,打開人們禁錮封閉的心扉。

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法國西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在保守的五十年代,還有世襲的貴族鎮長和嚴厲的天主教誡律,一個擁有混血血統的神秘女人,帶著她父不詳的小女兒,來到小鎮開了一家巧克力店,為鎮民原本封閉灰暗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色彩。在本片中可以看到女性意識的抬頭。薇安蘿雪本身所具有的女性意識,無形中引發小鎮婦女走出自我,最明顯當然是約瑟芬的轉變。

影片中的復活節,對每個人來說似乎都有著一種自我重生的意味,對於鎮民,則是他們在信仰生活上擺脫規訓強力介入的另一個開始。電影劇情的啟示,也正是在提示著教會現今所面臨的景況——傳統與更新的更迭與平衡。

9.《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導演:彼得·格林納威

編劇:彼得·格林納威

主演:

理查德·波林熱

邁克爾·剛本

海倫·米倫

/阿蘭·霍華德

上映日期:1989-09-11(加拿大)

片長:124分鐘

殘暴的大盜每天偕妻子上高級餐館,妻子和情夫利用席間空檔在廁所、廚房偷情,仁慈的廚師暗中相助,最終仍被大盜發現,也引來妻子與廚師的復仇。這部交織性愛、暴力、復仇與死亡的黑色喜劇,以劇場化的強烈風格呈現,是英國名導彼得·格林納威奠定大師地位之作。食物是慾望之處,餐廳潛藏慾望,導演藉此把「吃」與「偷吃」兩者連結。電影大量使用象徵性色彩隱喻人性慾望,可觀的橫移鏡頭遊走於不同空間,並結合藝術史上的名畫交互指涉。

「顏色」在這部電影有其重要地位:紅色代表壓抑、權力和男性霸權的壓制;綠色代表愛欲橫流和戀情的鋪展;藍色代表復仇背叛,隨著角色的心境轉換,顏色在服裝和布景上巧妙轉換。另外,女主角和她出軌的情人選擇在向來骯髒不潔的廁所偷情,畫面卻以極度純凈的白色,開門時透進門外紅光,雜揉成極為夢幻的粉紅色調,形成強烈反差。

小黃瓜、紅椒、生菜等新鮮長條食材,透過一幕幕的切菜畫面,扣合此片想傳達性如食慾一般,人其實和動物一樣,性是本能,壓抑只是社會化下的產物,燈一關,人一走,本性展現,那些原始的、自我的都一覽無遺,如同囫圇食物一般真實,諷刺。

10.《南極料理人》

 

導演:沖田修一

編劇:沖田修一 / 西村淳

主演:堺雅人 / 生瀨勝久 / 古關安廣 / 豐原功補 / 高良健吾

上映日期:2009-08-08(日本)

片長:125分鐘

《南極料理人》改編自曾任日本南極觀測隊廚師的西村淳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散文集《有趣的南極料理人》。本是海員廚師的西村淳被派往冰天雪地的南極圓頂富士基地為七名考察隊員擔任廚師,妻子只好獨自撫養八歲的女兒和剛出生不久的幼子。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寒地,吃,是考察隊七位成員枯燥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在極度嚴苛的環境下,生活起居都顯得維艱,此時像是媽媽角色的西村,在物資缺乏下竭盡心力烹調出各式美味的料理,滿足每個人的味蕾。不管是亞洲菜或是異國料理,看著都會讓人覺得滿足,更何況是只有茫茫雪野和茫茫寂寞的南極。在此,食物成為八人苦中作樂、支撐彼此的動力,成為串聯起生活與人心的關鍵。料理牽動著記憶,曾經存留其中的味覺經驗便成為日後回想的美好,正如是片中拉麵、天婦羅的味道,所勾起思念家人與家鄉的寂寞的心。

與女友打著越洋電話,與家人冷戰,八個大孩子的單純淘氣……影片以幽默風趣的內容與緩慢舒適的節奏,勾勒出非比尋常環境里交織著歡笑與淚水,寂寞與豐滿的零星平凡趣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南極料理人》中的拉麵熱湯與《問劉十九》中的熱酒一樣,都有消解宏大敘事,把風雪琳琅沉靜為「漫山遍野都是今天」的療愈意義。

Photo?電影劇照


編輯 | Tri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楚塵讀書君微信號:

ccreaders

推薦閱讀:

一、新兵連——新旅程
人生徹悟:經營晚年須把握好親情與距離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有大多?大到喪心病狂,大到你懷疑人生

TAG:電影 | 人生 | 飲食 | 飲食男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