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前的敘利亞烽火——二戰中的敘利亞—黎巴嫩戰役(上)
2 人贊了文章
(歡迎轉載,需註明出處:坐觀古今)
今天,敘利亞可謂是全世界最為矚目的焦點地區之一。敘利亞已經從阿薩德政府、反政府軍與「伊斯蘭國」三足鼎立,美國、俄羅斯與土耳其各懷目的,轉變成為阿薩德政府與俄羅斯全面反攻。實際上,早在77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曾出現過多種勢力齊聚敘利亞,展開爭奪的激烈場面。
如芒在背
二戰時期,敘利亞與黎巴嫩地區矛盾局勢的根源,還要追溯到戰爭初期。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戴高樂逃往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貝當則在法國南部成立了偽政權——法國維希政府。此時,維希法國海軍還掌握大量艦艇。儘管希特勒表示無意佔有這些艦艇,但英國始終擔心德軍有一天會利用這些艦艇入侵英國本土。7月3日,在維希法國海軍拒絕解除武裝的情況下,英國皇家海軍進攻法屬阿爾及利亞的米爾斯克比港,維希法國海軍損失慘重。這次軍事衝突的勝利使英國吃得了本土安全的定心丸,但也在英國與維希法國之間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實際上,法國維希政府一直處於一盤散沙的混亂狀態,對海外殖民地的管控,更多是有名無實。當時,敘利亞與黎巴嫩地區,處於法國的管控之下。法國投降後,當地政府也受控於法國維希政府。敘利亞、黎巴嫩與英國在中東的控制區域接壤,雙方自然劍拔弩張,但並未發生戰爭。1941年4月,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伊拉克,伊軍發生政變。他們包圍了伊拉克西部的英軍空軍基地,卻久攻不克。英軍援兵登陸後,一路勢如破竹,伊軍望風披靡。然而,在英軍鎮壓伊拉克政變過程中,因為米爾斯克比港海戰而對英國懷恨在心的法國海軍弗朗索瓦·達爾朗上將,與德國簽署了協議,允許德軍進入敘利亞。法國維希政府並未正式批准這份協議,但允許了德軍與意軍飛機在敘利亞補充燃料,飛往伊拉克支持伊軍的政變,並在伊拉克上空與英國皇家空軍展開激戰。5月31日,英軍徹底平定了伊拉克的局勢。
與此同時,英軍與德軍、意軍、維希法軍的空戰,卻從伊拉克一路延伸到了敘利亞與黎巴嫩。5月14日—6月6日,雙方持續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空戰。5月14日夜間,英軍空襲了敘利亞的巴爾米拉,掃射了機場上的德軍與意軍飛機。5月28日—6月2日,維希法軍擊落英軍2架「布倫海姆」式轟炸機。6月6日,英軍擊落法軍1架馬丁167F式轟炸機。6月8日,英軍擊毀德軍或意軍6架飛機。
既然雙方已經在空中「撕破了臉」,地面上也就不用再「矜持」了。中東戰區的英軍早就對背後的維希法軍控制區感到如芒在背,擔心德軍會通過這裡,從北方南下,入侵埃及。只不過,中東地區的英軍兵力有限,一直在忙於與北非的德軍與意軍作戰,還要鎮壓伊拉克的政變,實在無暇北顧。如今,「動手」的時候到了。
雜牌對雜牌
在敘利亞—黎巴嫩這樣的次要戰場,雙方所能投入的兵力都很有限。英軍主力都在北非與令人頭痛的「沙漠之狐」隆美爾纏鬥,投入的兵力多為殖民地軍隊。敘利亞—黎巴嫩地區的維希法軍孤懸海外,陸軍得不到更多的增援。相同的是,雙方兵力都可謂是「雜牌」組成。
參戰的英軍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在敘利亞北部與伊拉克邊境地區,是伊拉克英軍總司令愛德華·奎南中將,指揮的英印第10步兵師、英印第8步兵師第17步兵旅部分兵力、英軍第4騎兵旅與阿拉伯軍團。在敘利亞南部、黎巴嫩與巴勒斯坦邊境地區,是巴勒斯坦與約旦英軍總司令亨利·威爾遜上將指揮的澳軍第7步兵師(缺編第18步兵旅)、英印第4步兵師第5步兵旅、自由法軍第1步兵師第1步兵旅與第2步兵旅。除此外,英軍還廣泛開展特種作戰與游擊戰,主力是英軍第11蘇格蘭突擊營與猶太先鋒隊,後者還為英軍提供嚮導與翻譯人員。隨著戰事的推進,威爾遜上將還投入了英軍第6步兵師與澳軍第17步兵旅,前者還下轄有捷克斯洛伐克第11步兵營。英國皇家空軍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將提供空中支援,其裝備的主要是「颶風」式戰鬥機與美國支援而來的P-40「戰鷹」式戰鬥機。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將執行對岸炮擊任務。綜合來看,參戰的英軍與英聯邦軍,有34000多人,裝備70架飛機、5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與1艘登陸艦。
相比之下,敘利亞—黎巴嫩地區的維希法軍,規模更為龐大。當地的維希法軍,是由黎凡特地區高級專員亨利·登茨上將指揮的「黎凡特軍」,浩浩蕩蕩有45000多人。不過,正規軍只有維希法軍第6步兵團、第24殖民地步兵團與法國外籍軍團下轄的7個步兵營,以及部分炮兵。另有11個步兵營與5000多名騎兵,以及大部分的炮兵與勤務人員,都是敘利亞人與黎巴嫩人組成,戰鬥力堪憂。但是,「黎凡特」軍還裝備有90輛坦克,在一定程度上扳回了些許天秤上的砝碼。局勢剛進入緊張狀態時,當地的維希法軍尚有90架飛機。法國維希政府緊急從法國南部與法屬北非殖民地增調了更多的飛機,使當地維希法國空軍的飛機數量達到了289架。其主要裝備Do.520式、MS.406式與Potez 630式戰鬥機。同時,敘利亞與黎巴嫩沿岸的法國海軍還有2艘驅逐艦與3艘潛艇。
在維希法軍調動航空兵時,希特勒特意允許其飛經軸心國控制的空域,並在希臘的德軍空軍基地中轉與加註燃料。英軍認為,德國空軍的協同行動,簡直就是在明目張胆地支援維希法軍對抗英軍。登茨上將也曾考慮,是否要接受德軍的直接支援,但最終還是拒絕了德軍的「好意」。
逐鹿沙漠荒原
1941年6月8日,伊拉克、巴勒斯坦與約旦地區的英軍,發起「出口商」行動,從東、南兩個方向,進攻敘利亞—黎巴嫩地區。英軍與英聯邦軍的首個目標是黎巴嫩,利塔尼河之戰就此打響。澳軍第21步兵旅沿著海岸推進,維希法軍的抵抗分散而混亂。然而,惡劣的海況使英軍第11蘇格蘭突擊營未能及時登陸並搶佔利塔尼河上的橋樑。維希法軍趁機組織防禦,頑強抵抗,英軍突擊隊損失慘重。不過,英軍突擊隊與澳軍步兵最終還是成功攻佔了渡口,並擊退了法軍裝甲車的反擊。
6月13日,澳軍第7步兵師進攻傑津時,遭遇了維希法軍更頑強的抵抗。在戰鬥中,維希法軍的機槍火力一度壓制了澳軍第2/31步兵營的1個步兵連。列兵吉姆·戈登獨自匍匐前進,悄悄地接近維希法軍的機槍陣地,一躍而起,用步槍上的刺刀連續殺死了維希法軍4名機槍手。他的英勇行動沉重打擊了維希法軍的士氣,澳軍得以順利前進。
6月15日—17日,在大馬士革方向,英印第5步兵旅與自由法軍第1步兵師的行動也步履維艱。最初,英印步兵擊退了遭遇的維希法軍步兵。隨後,自由法軍的坦克卻遭到了維希法軍炮兵的猛烈轟擊。英軍皇家燧發槍步兵團1個步兵營的13名軍官與164名步兵,甚至遭到維希法軍的包圍。在寡不敵眾、彈盡糧絕,並遭遇維希法軍坦克的情況下,他們被迫選擇了投降。6月18日,大馬士革方向的英印軍行動依然不得章法。牽引著反坦克炮的車隊甚至誤入維希法軍伏擊陣地,損失慘重。在坦克的支援下,維希法軍步兵包圍了梅澤赫的英印步兵。在維希法軍坦克的阻擊下,英印第5步兵旅與自由法軍陸戰隊的援兵無法前進。6月20日,當英軍第6步兵師在反坦克炮與高射炮的火力支援下,收復了梅澤赫時,他們發現遍地都是英印步兵戰死的遺體。 6月21日中午,在英軍第6步兵師的強大攻勢下,維希法軍棄守大馬士革。
澳軍第7步兵師的抵達,迅速改變了大馬士革地區的局勢。6月19日—24日,在馬爾賈翁之戰中,澳軍第2/5野戰炮兵團的25磅野戰炮與「博伊斯」式反坦克槍,打垮了一度令人頭痛的維希法軍坦克。6月28日,從約旦方向出發的英軍與阿拉伯軍團,迅速地包圍了巴爾米拉。7月2日,巴爾米拉的維希法軍舉起了白旗。7月3日,冒著維希法軍飛機的一路空襲,英印第10步兵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佔了代爾祖爾,俘虜100人,繳獲50輛卡車、9門火炮與5架飛機,其他敘利亞人組成的維希法軍早已換上便裝,四處逃散。7月8日,英印第10步兵師已經攻佔了阿勒頗。7月9日,澳軍第21步兵旅輕鬆奪取達穆爾,一路挺進貝魯特。7月12日,澳軍第7步兵師的2個步兵旅、英印第5步兵旅與英軍第1騎兵旅已經齊聚貝魯特,敘利亞—黎巴嫩地區的維希法軍的抵抗已經到了盡頭。
關注「坐觀古今」公眾號,了解更多二戰敘利亞戰場故事
http://weixin.qq.com/r/GB2RiYrEvNfDrc7q90g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