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殖民地的發展

第九章 殖民地的發展

來自專欄庫頁紀事14 人贊了文章

敷香牧場提前設立,幹部自然也要配齊,新過去的主官不是別人正是朱任崙。朱任崙以庫任崙的身份不光要回了自己在桂林城擁有的名望、稱讚,更獲得他在桂林永遠無法獲得東西——仕途。大明的宗室不能致仕,但在這裡,他是庫任崙,他是歸化民幹部,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鎮長,但他向著自己的夢想邁出了一小步。同去的還有能做翻譯的小柏、民兵隊長馬良。至於歸化民則在第二天的春天如期而至,未來的豐原市市長庫任崙在第二個大殖民地——敷香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敷香位於幌內河口,是敷香灣的核心,在河流的上游是雅丹費雅喀部落。雅丹費雅喀與其他庫頁費雅喀又不同,名為費雅喀,實際上卻是因馴鹿、漁獵到此的赫哲人,雅丹費雅喀人數雖然少不過數十人,但又精通三種語言,一種是突厥語系的雅庫特語,一種是女真語系的赫哲語,一種是古西伯利亞語系的費雅喀語,平日里用赫哲語,交易的時候三種語言都會使用。因此雅丹費雅喀又被稱為西伯利亞的猶太人。對於元老院的到來,該部落是異常歡迎的,並向之前滿洲人到來一樣,馬上獻上了自己的忠誠,並開始積極學習普通話,對著雅丹部落而言,團結一致做生意才是生存之道,至於忠誠,呵呵。庫頁島幾千年,從遼設五國開始,到明廷指揮使,再到清廷搞什麼鄉,來宣誓主權的大國來了一波又一波,雅丹部落毫不手軟的拿了一波又一波賞賜,付出的代價也僅僅是幾張貂皮,磕個頭而已。那些政權以為收穫的是忠誠,其實只是收了一個蹭吃蹭喝的小弟。現在元老院來了,大哥近在咫尺,自然是要改換門廷,元老院以100斤大米外加10件棉衣的代價,就把雅丹部落從永樂年開始的罕河衛印、都指揮使印、敕書等等物件換了過來。在雅丹部落看來這些只是各種賣不出的破爛,不過在澳洲人展示了火槍以後,雅丹部落把清廷給的敕書和印也一併賣了。澳洲人的大方讓雅丹部落十分滿意,這是個完美的貿易夥伴和帶頭大哥,雅丹部落在利益的驅使下,與鄂倫春人一起迅速幫澳洲人完成了敷香地區的勘探工作,確定了新殖民點的建立地址。

按著勘探的結果,結合元老院發放的地圖,敷香下面又分成敷香、散江、泊岸和內路四個村。四村核心敷香鎮所在的幌內河為庫頁島第一大河。自松山嶺以南,集東西兩山脈內溪流,其中可以通航的航路高達120公里。也正因為此元老院在第二批移民到達敷香的時候特地運了一個蒸汽機過來,組裝以後,敷香便成為庫頁島唯一擁有蒸汽船的地方。

庫頁島南部多蘆葦、灌木,而敷香地區河的兩岸附近有森林以外,大多為草絨地帶。所謂草絨就是地面叢生矮小植物積累所形成的腐蝕層,厚一米至一米五尺不等,其實就是苔原積累下來所形成的。這種土地疏鬆如海棉,雨水易於浸過,所以普通植物不易生長,但卻是飼養牲畜最佳的飼料。這也是為什麼元老院會把牧場設在這個地區。

庫任崙是和第二批移民一起進駐敷香的,周圍元老在東南亞的實驗證明了一個重要的移民原則那就是南人南進、北人北向之(雖然周圍在東南亞的移民死亡率並不高,但是對比下來,南北地區移民的死亡率還是均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因此庫頁島的移民,除了少數庫任崙這種說不清的南方宗室和遺老遺少,其他移民基本都來自山東、河北等地說不清的人員,比如乞丐、流民、農民軍小頭目。

與移民一起進入的還有狂熱的天道教信徒,這些信徒大多來自魯南。作為多神教,天道教與萬靈信仰的薩滿教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薩滿教由雨神、雷神,天道教有雷公電母;庫頁島的薩滿教有蚊子神,天道教地上跑的就有蟲神周圍;薩滿教有各種牲畜神,澳洲人有各種保佑豐收的神;兩種宗教體系都允許偶像崇拜,有沒有什麼固定的程式;費雅喀、鄂倫春搞祖先崇拜,天道教全盤繼承了儒家的祭祖。但是不同的是,薩滿們跳完大神病人不一定會好,天道教的傳教士念完經一般病人就好了;信了薩滿教天花來了整個村子一半沒了,信了天道教天花來了,傳教士不管你信不信給你問牛神借個護體封印(牛痘),怎麼都不會得天花。這薩滿教的巫師也不敢和天道教的傳教士鬥法,畢竟人家能從天上引雷還不被劈死,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現場表演的,表演完了還附帶給看病。雅丹費雅喀的大薩滿的孫女臉上一直有白斑,消瘦的很,還生不出孩子,天道教傳教士來了,蟲神丸吃完,居然拉出一盆的蟲子,再之後白斑沒有,人也胖了,不久還懷孕了。這一來二去,庫頁島薩滿教開始與天道教融合,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天道教,後來庫頁島的方言里把道士就叫薩滿。

不得不說,庫任崙在治理地方上也確實是有一把刷子,做事一板一眼。為了鼓勵移民和土著居民進入條件相對艱苦的敷香地區,庫任崙居然按著當年北海造船案的方法搞發展下線的招募移民模式。庫任崙每年都會拿出一筆經費送部分日本、山東移民回家探親,只要能帶親戚過來移民就送一隻母豬,如果帶的是一家人就送2隻馴鹿,家裡已有的牲畜還給免費配種。來往的船費更是由敷香地方全額報銷。第二是自島外攜帶以及島內購買優良之種畜的人,均給予補助費,計馬二十元、牛十元、豬十元以內、其他用費五元以內。而購買農畜產製造器械,準備在敷香地方開設工廠或者其設施認為於獎勵農事有關係時,也可以補助經費。對於手藝人來敷香,庫任崙更是給他們爭取了補助,土地照樣分,鐵匠、石匠、木匠都有職工補助可以來。

此外庫任崙還設定了棋盤街,一槍打的發展規劃,所謂棋盤街就是城市按著井字狀發展,而一槍打就是修一條筆直的路,把敷香和其他三個村子用木軌連接起來。再之後再想辦法和豐原連接起來。作為一個前明的士大夫,庫任崙在木軌竣工以後就意識到了木軌的軍事價值,之後又發現木頭軌道可以加速人員的遷入以及貿易流通。敷香農作物不多,僅僅能自保,但是卻地處北方,畜牧業發達,又方便和土著交易皮毛,完全可以發展成為一個不錯的貿易中心,而發展成貿易中心的前提有兩個,一是交通便利,二是有東西可以換。誠然敷香平時可以利用海運、河運來運輸,冬季結冰則利用雪橇在海面上奔跑,但是庫任崙算過無論是速度還是成本,海運都沒有修木軌便宜,修木軌的話元老院這邊還有補貼,木條不要什麼錢,至於枕木只要出人力就好了,偏偏人力是這個時空最便宜的東西。

第二是有東西可以換,與敷香一起繁榮起來的便是敷香的槍支製造和維修業。這個製造的槍支可不是米涅那種高級貨,當然也不算低級,是庫任崙按照《軍器圖說》(1635年刊印,明末火器專家畢懋康所著,在廣州被澳洲人勒索贖城費後,被兩廣士子視為破髡奇書,發行量巨大,是兩廣軍迷必備之書)上的圖紙,經過自己和幾個鐵匠的精心鑽研,製造出來的燧發槍。當然這種燧發槍屬於超級高級貨了,需要80張貂皮外加一隻馴鹿才能換上一隻了,銷路最廣的還是30張貂皮一隻的火繩槍。在那個時代的外東北,槍可不是武器,那是重要的生產資料,相當於耕牛之於漢族農民。如果牧民嫌槍貴的話,沒有關係,庫任崙還賣從南方原裝進口的鋼刀、自產的鑌鐵大刀、漁網。當然你如果特別特別有錢的話,庫任崙也賣百子銃,一種能夠抱著上戰場的散彈炮,火力十分捉急,幾十米外基本上把人打趴下以後,人家還能站起來。但是在這些還在用骨制、石制武器的民族而言,這就是天頂星科技了。

而貂皮在南方的價值那可就不是三十分之一的火槍的價格了,一件貂皮大衣的價格在明廷大概可以換60兩白銀,而一支火槍的成本大概是在2兩3錢到3兩8錢之間遊走,即使是燧發槍成本也不超過6兩,這庫任崙的利潤是30來倍,不過庫任崙還不算黑的,俄國人更黑,俄國人以搶奪的方式獲取貂皮,然後以明廷兩三倍的價格賣給西歐人。

相比較而言,澳洲人的價格那是大大的良心,庫頁這邊的貂皮會以20兩出廠價格撥付給殖民貿易部,殖民貿易部拿到貂皮以後還會進行加工,做上棉質的內襯(因為之前廣州鼠疫的緣故,貂皮都會用熱水消毒後再暴晒),之後以30兩一件的價格賣給分銷商。如果追求時效、款式、速度,澳洲人的飛剪船會把運往歐洲的貂皮和移民一道送到馬達加斯加島,歐洲的商人會在此處接收貂皮,整個貂皮從出廠到穿到貴族身上不會超過半年。走海路無論是速度、成本、安全性都比俄國人的皮草好得多,加上澳洲人輕紡織工業的天頂星科技和低價傾銷,從43年開始來自澳洲人的皮草開始席捲歐洲市場。繁榮的毛皮生意讓槍匠發財了,澳洲人的米涅固然厲害,但是產量不高,國民軍依舊下了大量的燧發槍訂單。手藝不行的鐵匠也沒閑著,鳥槍的市場也是巨大,周圍的東南亞生產建設團還有皮毛市場對槍支的需求永遠也吃不夠,部分心思活絡的槍匠開始移民廣州,甚至出現歐洲槍匠被商人綁架賣到廣州換貂皮的事情發生。

不到兩年的功夫,庫任崙的牧場沒多少起色,倒是城市發展的有模有樣,整個敷香一天到晚叮叮咚咚,庫頁島北部的漁獵民族也放棄了自己原先的生活轉行做了全職商人,從大陸上的民族手裡換毛皮,再把澳洲人的火器、刀、生活用品倒手賣給他們。庫任崙更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行為卻幫助了大明,得到了穩定的火器來源的索倫部多次興風作浪,在滿清的北邊鬧得雞犬不寧,嚴重牽制了滿清南下的步伐。

推薦閱讀:

西加勒比公司 九 穿梭外交
【澳宋宣傳口】第一節
澳宋帝國大案要案紀實·附錄3 舊帝國的毀滅——戊戌革命之前因後果(二)

TAG:歷史 | 《臨高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