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人是怎麼過秋分的嗎

你知道古代人是怎麼過秋分的嗎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而秋分則是一年中對於農事非常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古代每逢秋分到來,人們就要用求神問卜的方式預測一下當年的收成情況,這也就是所謂的"秋分佔候"。

自古農業就是國家人民生存之根本,所以每年自"芒種"節氣始的"三夏大忙"至"秋分"節氣始的"三秋大忙",這兩個農忙時期,國家和人民都非常的重視。

民間農諺因此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而"秋忙"比"夏忙"更忙,有"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一說。所以秋分是預測年收成的重要日子,故有"秋分佔卜"的風俗。

古人占卜主要看天氣陰晴。秋分這天如果是陰天微雨,預示收成好,但如是連陰,夜雨不停,則麻煩了。如果秋分日刮東南風,主歲稔民安,刮東北風或西北風農作物則"多秕稗"……

除了看天氣,也要看"秋分"與"社日"的關係,社日分為春社、秋社,具體日期是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一般情況下處於秋分前後。秋分在社日前,預示豐年收成好,在社日後,年成或不理想。

當然,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說法,從不同的古籍中也能找出相悖的記載,如:

清代顧祿的《清嘉錄·八月》記載蘇州一帶"分後社,白米遍天下;社後分,白米像錦墩"的諺語。地方志釋稱:"秋分在社前,則田有收成而谷賤;分在社後,則無收而谷貴。"

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記載:"秋分在社前,斗米換斗錢;秋分在社後,斗米換斗豆。"

《四民月令·八月·測候》亦稱:"秋分在社前,斗米換斗錢;秋分在社後,濫飯餵豬狗。"

《四民月令·八月·測候》認為:"分社同一日,低田盡叫屈。"

《南昌縣誌》則稱:秋分日值社,河無魚,"分社同宮,餓殺漁翁。"

推薦閱讀:

古代人這樣過七夕,完虐現代單身狗
假如古代人也邊走路邊刷手機,爆笑!
長樂古代人物傳(詳細)

TAG:古代 | 古代人 | 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