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熱愛生活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53 人贊了文章
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熱愛生活
作者:彩紅(富書籤約作者)
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熱愛生活?
他們懂得時常練習。
我們聽說過練習繪畫,練習書法,但談到對生活的喜歡,也時常需要練習估計會有些懵。
給生活加個形容詞,它可能是單調乏味的,可能是豐富有趣的,可能是痛苦憂慮的,也可能是歡快鼓舞的,還有可能悲喜交加。
我們大多數人將事業、情感視為人生的主旋律,生活方面馬馬虎虎就行。對於生活缺少足夠的熱情,每天除了賺錢就是各種壓力。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
如果對生活抱著喜歡的態度,做什麼事情都會充滿活力,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有趣,但我們很容易忽略積極態度的重要性,「隨波逐流」般地生活著。
對生活的喜歡,需要時常的練習,用一雙慧眼,挖掘出生活中被忽視的樂趣。
身體層面的練習:運動起來
認識一位女生,她叫玲玲,長得漂亮,也很有氣質,她的笑容很是明媚,很難想像她曾有一段絕望黑暗的生活。
那時候,即將訂婚的心上人忽然取消婚約,巨大的打擊讓她連續幾天以淚洗面、閉門不出,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工作因為心不在焉出了岔子又被降職。
再加上,她的情緒不穩定導致內分泌失調,不僅閉經,整個人還變得很肥胖,玲玲的生活似乎跌入萬丈深淵。
偶然的機會中,玲玲接觸了瑜伽,在瑜伽中穩定情緒、調理身體,她的心逐漸變得明朗起來,生活中慢慢照進了光。
通過每天的瑜伽運動,玲玲從過去的傷痛中走了出來,專註於當下,重新煥發出活力和熱情。
她的情緒變得穩定平和了,身材變得挺拔纖細,容顏也變得紅潤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氣質和韻味。
玲玲回想起這一切,深深感謝瑜伽帶給她的改變,而今她堅持每天一個小時的瑜伽練習,在瑜伽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談到了運動作為核心習慣之一,可以引發相關行為發生變好,比如,能夠使人的食慾變好,睡眠也香,工作更高效,對親朋好友更有耐心。
美國羅德島大學的研究人員詹姆斯·普羅查斯卡說:「運動的好處很多,它能讓人更加容易形成其他好習慣。」
運動作為微習慣,可以產生大能量,運動和不運動,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它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給人一種新的充滿愉悅感的生活方式。
當覺得生活不盡如人意、或百無聊賴之時,不妨運動起來,可以是瑜伽,可以是跑步,也可以是其他。
只要你堅持運動,不斷練習,一天又一天,逐漸,你會發現,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對生活的喜歡也與日俱增。
心靈層面的練習:斷舍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儘可能多地去體驗生命的廣博之美,於是嘗試著做很多的事情。
我們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有限,而慾望卻是無窮盡的,有多少種嚮往的生活,就會有多少種煩惱。
年輕的時候可以盡情去折騰,去感受多樣化生活的精彩,但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應該學會去簡化自己的生活,給人生做減法。
和友然然聊天,她說自己的生活,現在除了工作就是寫作,純粹簡單,卻很美好。
我聽了有些吃驚,之前的然然,想做的事情很多,工作之餘,報名了各種課程,寫作、演講、繪畫、思維導圖、閱讀、時間管理、冥想。
開始,然然感覺很高興,畢竟在自我提升的路上做了全方位的升級,距自己的斜杠青年夢想又近了一步。
但不久後,然然發現想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越來越焦慮。
有段時間,她什麼也學不進去,充滿了挫敗感。
平常堅持每周3篇的寫作,變得拖拖拉拉,一周寫一篇都費勁,然然感覺自己的生活很沒勁。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看到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在寫作上突飛猛進,稿費過萬的有兩個,然然受到了刺激。
終於,她做出決定,簡化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寫作,其他的一概放棄。
當生活刪繁就簡,然然感到輕鬆了好多。
每天起來,邊炒菜、煮麵,邊洗刷,吃個飯就上班去了,下班回來,炒菜做飯,洗刷好,八點開始寫作。
然然不再面對眾多的可選項猶豫不決,心中自然少了很多的掙扎和糾結,精力狀態好了很多,內心踏實而平和。
簡化生活,是心靈層面的修行,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敢於捨棄任何多餘的事物,讓心變得澄澈透明,人也活得自在洒脫。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過: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讓生活變得簡單純粹,就從斷舍離開始。
借鑒山下英子《斷舍離》整理物品的釋義:
「斷」,沒必要的事情一律不做
「舍」,處理掉沒價值的東西「離」,捨棄對事物、慾望的迷戀,讓自己過得輕鬆快樂
生活越簡單,越貼近自己的初心,自然更能體會人生的美好滋味。
意志層面的練習:儀式感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書中的優雅太太,是一位注重儀式感的女人,也正是因為儀式感,優雅太太的生活猶如藝術般優雅而精緻。
很多人在外穿戴很用心,回到家就格外隨意,而優雅太太總是裝扮很精緻,讓人感覺舒服得體。
在快節奏生活的城市,上班族們吃飯幾乎總是在趕時間,追求速戰速決,下館子、點外賣,甚至吃泡麵、喝礦泉水,用心做飯的人是少數。
優雅之家用餐從來不會很倉促,或者隨便打發掉,而是精心準備,把它當成一件很鄭重的事情。每次吃飯,都像在品嘗世界上最珍奇的美味。
來到餐桌,客人先行入座,接下來是優雅太太,再次是優雅先生,最後是他們的孩子。
進餐的時候,大家在餐廳等候,優雅太太把佳肴美味用小推車緩緩推出,她會站在餐桌前,給每個人遞上餐盤。
每頓餐都至少有三道流程,一般開始為開胃小吃,接著是主菜,最後是餐後甜點或乳酪。
用餐的時候,每個人都十分專註,正襟危坐,腿上放著餐巾,刀叉在手,對眼前的美食給予誠懇熱情的評價。
飯後煮了咖啡,大家在客廳交談,伴隨著電唱機里悠揚動聽的旋律,這樣儀式化的生活很有檔次和格調。
感到飢餓,很多人會吃零食,或者專門準備零食防止飢餓,而優雅之家從來不吃零食,這使得他們在吃飯時更能品嘗出食物的美味。
除了裝扮、用餐,早起、健身、學習、工作、散步、看電影、瑜伽、早睡,都可以成為儀式感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足夠用心地去嘗試,去練習。
儀式感,可以讓看上去普通的事情變得不普通,時不時增加些創意和驚喜,生活將更加有趣。
比如:
嘗試新的水果和蔬菜;
定期買束鮮花放置在客廳;去個從未去過的景點或地方;將自己喜歡的禮物製作成簽,完成一個任務,抽籤選一個禮物獎勵自己。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能夠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有價值有韻味。
《小王子》中有一段經典的對話。
狐狸對小王子說: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儀式。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
狐狸回答:「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人為什麼要有儀式感?
有個知乎高贊答案是這樣回答的: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
讓生活變得有儀式感,就是將平淡的時刻賦予莊重的意義,於點點滴滴的瑣碎里探尋到一束束光亮、一抹抹詩意。
思維層面的練習:學會逆向
生活之中難免遇到煩惱和挫折,甚至不順心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這時所有的熱情和希望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
有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傾向於陷在負面的情緒中,即使發生其他好的事情,還會想著讓自己鬱鬱不樂的事情。
這與我們的思維方式息息相關,如果延續自動思維模式,我們會覺得快樂只是暫時的,或者乾脆視而不見,很容易讓自己處於煩躁、壓力和痛苦中。
如果我們不學會逆向,就會在患得患失中迷失自我,對生活感到無助、絕望,根本談不上喜歡。
《生而不凡》的作者紳申·拉克雅禮就是一位懂的逆向的人。
當紳申·拉克雅禮度蜜月回到公司,他的工資被砍了一半。
他沒有賭氣地甩手不幹,也沒有就此沉淪,而是逼著自己開拓出副業,最後發展成為一家擁有超過40個國家員工、150萬用戶的互聯網教育公司Mindvalley。
在失去美國簽證時,他搬去了馬來西亞,縱然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也咬牙為自己找尋到出路。
Mindvalley曾瀕臨破產,紳申·拉克雅禮沒有被打倒,他不斷尋找新的點子和方法,這反而為公司帶來營業額400%的增長。
面對困難,很多人會把它們看作絆腳石,紳申·拉克雅禮卻將它們變成台階,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在高度上躍升。
貝克維斯博士有一段充滿智慧的話語:
每一個坎坷背後,都藏著一個問題想要問詢。
每一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答案想要浮現。每一個答案背後,都藏著一個行動想要發生。每一個行動背後,都藏著一個生命狀態想要誕生。
學會逆向,可以使原本看起來無路可走的迷局變得柳暗花明,重新燃起希望和光明,對生活的認識也更加全面透徹,從心底里戀上生活的多姿多味。
對生活的喜歡,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件需要時常練習的事。
身體層面上,邁開腿動起來,生命在於運動;
心靈層面上,刪繁就簡,在簡單的生活中感受純粹的美好。
意志層面上,精心製造生活中的儀式感,賦予平凡的日子特殊的意義;
思維層面上,學會逆向思考,感悟生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通過不斷地練習,讓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讓自己徜徉在想要的生活中。
作者簡介:彩紅,富書籤約作者,與你共賞好書好劇,品味百態人生,擅長寫溫暖、有力量、治癒系、提高認知的文字,用真摯的情感、理性的思考,與你共成長,簡書@彩紅fy。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獨自生活的意義,就是發現「我一個人也能行」
※歸隱深山,年輕人生活的新方式
※第05篇:「活在當下」vs「活在未來」
※生活不易,我只是想吐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