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林炎清秋先生一文的批評
09-23
對林炎清秋先生一文的批評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百家博客批判
對林炎清秋先生《誰的一句話促使
秦始皇修築了長城》一文的批評 我讀到林炎清秋先生《誰的一句話促使秦始皇修築了長城》一文,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評論: 林炎清秋先生這篇博客,敘事清純流暢,行文婉麗可人;也似乎言之成理,但文章內涵卻頗多暇疵。單從文章標題看,就有兩大可資質疑之點:
其一、說 「 誰的一句話」,促使秦始皇修築了長城。 過分強調了方士盧生「一句話」對中國秦王朝修建萬里長城的作用,從歷史史實說,這是不準確的; 作者文章中也著重說明秦王朝修建萬里長城的根本原因,不主要是為方士盧生這句話。 其二、說「秦始皇修築了長城」,從歷史史實說,這也是不準確的: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燕、趙、魏等國,為抵禦和防備北方草原上的生產落後的匈奴游牧民族,對漢族先進的農耕地區的侵擾頗壞,就已經在西北邊境修建了多處邊牆城堡;秦始皇時期修築的長城,在北邊就是把戰國時代的燕、趙、魏、秦等國修建的多處邊牆城堡連接起來,加以整治加固;秦始皇時期修築的長城主要在新開闢的西北邊境地帶。我有博客《中華萬曆金甌永固——秦修萬里長城的偉大意義》一文,可供參閱。 中華萬里金甌永固 ——創新認識秦修萬里長城的偉大歷史意義 一、對有關 秦修萬里長城的錯誤認識的批判1、 引言: 中國俗語云:「不到長城非好漢。」所以一般的國人皆以能到長城一游,是畢生宿願。外國人對中國的長城,也非常欣賞和喜愛,凡是到過中國的人,都以能到長城一游為終身最難忘的幸事。就是外國元首、總統、總理,到中國之後,大多要安排到八達嶺一游,以了他們的心愿。中國贈送聯合國的國禮,也是一幅描繪萬里長城的大壁毯;國家接待外賓的會客廳也有描繪長城的大幅國畫。 可是無論中國人或外國的人們,跨上長城之後,看到在萬千叢山疊嶺之間,高難艱險的山岩之上,雄奇綿延的萬里的長城,除了驚詫浩嘆工程之雄偉壯麗之外,還會想到些什麼呢? 人們會不會發出這樣的質疑: 中國人為什麼要費盡偌大的功力來修這樣一座萬里長城? 修建萬里長城真能夠保護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嗎? 萬里長城的修建究竟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呢? 沒有好事者流,做一個對到訪者的隨機抽樣調查,難以得到多少答案。一般人可能也說不出多少有什麼深刻的認識。 本文將用科學發展觀分析的方法,對秦修萬里長城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做一個創新的回答。
2、對萬里長城的概括介紹:
早在春秋、戰國以前,中國北方的燕國、趙國和魏、秦等幾個國家,即為防禦北方少數游牧民族的侵擾,在邊境地區進行城防土建工程的修築;不過當是是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規劃和部署。 到了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59—210年),在其統一六國的前後,加上對河西走廊等地的開拓,除了將各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再進行修建補足,把長城修建到甘肅省的玉門關,便建成有名的萬里長城。 當時主要是用夯土的方法修建的。一直延續近兩千年,歷代皆進行不斷的改進和補建,直到明代,還花費巨大人物力資源,把夯土改建成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大部是磚石結構的萬里長城。 這樣的偉大工程,是人類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發明創造成果。 至今在人類歷史上,還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偉大大工程,無論是建造的時間跨度,或是建築物的體積量和全長度,以及為所經過地段的高峻奇險付出的用工總量,還有建築過程中所使用的科學技術等等,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過這樣的壯舉;這是地球上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奇蹟。 說是絕後的,就是說,即使人類社會無論怎樣發展,科學技術如何進步,都不會有任何國家的社會階級集團,沒有必要,也不再可能動用這樣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來建造這樣一個民族防禦工程。 較之世界聞名的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或金字塔、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和希臘雅典的衛城、劇場、羅馬斗獸場之類的所謂七大建築奇蹟,其工程的規模及其對人類社會的重大意義,皆不可能同日而語,都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從世界五大文明古國的歷史經驗教訓看,秦朝修建萬里長城,是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作為封建社會的主導階級的封建地主階級,為保衛中華五千年文明,所干下的一件對人類社會發展,有重大意義的偉大功績。 這一豐功偉績,不是少數人能夠干成的,更不是秦始皇一個人能夠干成的。它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發展階段,多個地主階級主政集團組織領導歷代中國農民勞苦大眾付出巨大犧牲建成的。流傳至今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悲壯故事和悲愴的民間曲調等,就是歷史的見證。本人在這一論題中,要運用全面系統地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體系,提出「主導階級論」的幾大創新理論思想,來說明修建萬里長城的偉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什麼叫「社會主導階級」? 這是本人在科學發展觀理論思想體系研究中,根據全面系統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的七大理論思想系統中,有關社會生產力學生產力主體論、勞動學說的腦力勞動決定論、群眾學說的階級主體論和階級分析階級鬥爭學說的三類階級矛盾論,提出來的社會創新理論。 什麼叫「社會主導階級」?概括地說: 在人類階級社會的任何一個發展階段中,其掌握七大文明財富生產資料的階級,就是該社會發展階段的主導階級。這一創新思想提出的理由如下: 1、任何階級社會的社會生產力的主體,是該社會發展階段的七大財富生產的生產力要素中,居於主導地位的階級。這一階級不是該社會人數最多、主要參加該社會物質資料(物質文明財富)生產的階級;而是既直接參与生產力的建立、組織和指揮並掌握各類生產力中的重要工具(部分是生產資料);同時又擁有該社會的主要的各類文明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階級(排除腐化墮落、不勞而獲的部分,其中包括官吏貪、瀆和黃、賭、黑、毒等社會惡勢力)。他們主導了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組合,形成一定的生產關係。 因此這樣的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組成的生產關係中的核心力量,當然就是該社會的主導階級。封建社會就當是封建地主階級掌握進行七類文明財富生產資料進行七類文明財富生產和發明創造,因此是社會的主導階級。。 2、而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建立,是由這一產生於舊的社會發展階段的經濟母體中,由先進的社會生產力所形成的新興經濟形態,及其代表者的新興階級,這種新興階級,能夠形成一定的階級集團,組成自己的強固的階級隊伍,這一集團隊伍能組織和利用廣大勞苦群眾的階級力量,通過多類階級鬥爭,逐步奪取政權而得以建立起來的。奴隸制是這樣,封建制度是這樣,資本主義制度也是這樣(參見本人博文《當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什麼?》)。3、秦王朝的統治集團,就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地主階級早期的代表人物,他們自商鞅變法之後,他們在奴隸制的經濟母體基礎之上,其所建立的經濟制度,代表著當時中國的社會先進生產力,並逐步建立起先進的政治法制制度,代表當時的先進的社會生產關係。他們所建立的秦王朝就是這一先進生產關係的代表。通過三百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秦王朝的新興地主階級和列國諸侯王國的守舊的奴隸主階級或割據的新興地主階級內部的,長期的政治、經濟、外交和武裝戰爭的階級鬥爭中,建立起強大的秦國的新興革命政權。後來統一六國,成了當時中國封建社會的主導階級的當權集團。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科學發展觀的「社會主導階級論」,不但在古代可以得到科學的驗證;在當代世界也能夠得到科學的檢驗(後文將予詳說)。
四、秦能修建長城的國力基礎——是國內三部類階級矛盾和鬥爭較緩和: 秦始皇統一六國,進行各項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國防等的制度改革後,形成強固的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 科學發展觀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提出任一社會不能只有一個部類的階級鬥爭的理論,而是有三大部類的階級鬥爭的學說。 1、第一部類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任何階級社會發展階段,都有兩大對抗階級,這一部類階級矛盾,就是被壓迫、剝削的農民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此類矛盾在秦始皇當政前期,尚未顯著激化,其主要原因:A、秦統一六國,在其所攻佔的各國,逐步推行秦國的先進的封建制度的生產關係,解放六國舊奴隸主壓榨下的大批奴隸或農奴;有利生產發展和調和階級矛盾;如其重農抑商的國策和加強農業生產發展的多種措施等都是。 B、秦統一六國對六國的無論舊的奴隸主勢力還是封建地主階級等統治力量,都曾給予沉重打擊,削弱了部分地主階級的勢力,有利於農民和地主這一對抗階級的矛盾緩和;秦的統一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可緩和階級矛盾。 C、秦王朝初建,統治力量空前強固;其所推行的加強統治和鎮壓的措施,如搜繳天下兵器,鑄鐘及金人十二以杜絕人民造反,雖主要是為防止各國舊勢力和地主階級內部反抗的,但對農民的反抗鬥爭也是直接的抑止。所以後來陳勝起義是被逼上梁山,只能揭竿而起。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絕大部分的時間內,這一對所謂「對抗性」的階級,都是相伴共生、互為依存、長期合作、協同發展的。在封建社會發展階段,被統治、壓迫、剝削的農民階級不是自主的階級,而是被動的階級;他們的反抗鬥爭,能夠推動封建社會發展,但不是根本動力。
在東方的中國的封建社會發展階段,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農民都只是作為勞動力參加物質資料的生產,生產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其它的重大的文明財富的主要的發明創造成果,是統治階級及其代表人物組織、領導農民和其他勞動人民群眾發明創造出來的。萬里長城的建築,就是這樣的偉大結晶。2、第二部類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第二類基本矛盾,就是運用六類勞動形態及其掌握六類文明財富生產的生產資料的階級,也就是包括一般所指的掌握物質財富生產資料的階級和掌握其他文明財富(特別是政治文明財富和精嬸文明財富及金錢財富)生產資料的各類地主階級,這是封建社會的主導階級,也是社會的統治階級。這一主導階級內部,總是不斷進行的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你死我活的經常化的激烈競爭,是充分展示和體現封建地主競爭機制的主要內涵;也是推動整個封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任何社會的生產關係中,掌握生產資料的階級,始終存在其階級內部的激烈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這是任何社會都具有的第二類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這一矛盾和鬥爭,又是貫穿於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始終,是推動該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其詳細論述可參見拙著《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體系研究》有關內容)。秦王朝在秦始皇當政前期,國內的三大部類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中,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階級鬥爭,被秦始皇強大的中央集權制政府所鎮壓,此時也不顯著。3、第三類階級矛盾階級鬥爭是指封建制度隨著各類科學技術(包涵人文社會科學技術)發展而有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經在封建社會經濟母體中逐步產生新興經濟形態;同時產生這一新興經濟形態的代表的新興階級群體,它們和舊的封建制經濟形態與其代表的舊的地主階級之間的社會根本性的階級矛盾和鬥爭。任何階級社會新的發展階段的到來,都是由原來社會的先進生產力,促進其經濟的母體中,逐步產生新經濟形態發展,及其新興階級的產生後,經過長期的新舊階級的階級鬥爭後,由新興階級建立起來的。決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由地上憑空白地生長的出來的;也不是由原社會中的任何階級可以人為地建立其來的。
奴隸社會不是奴隸建立起來的,而是原始氏族社會母體中的新興階級,奴隸主階級建立的;也不是由奴隸起義鬥爭推翻埋葬的,而是由奴隸社會母體中新興的地主階級埋葬了舊制度,解放了奴隸成為農民,建立起封建社會;封建制度也不是農民起義鬥爭推翻的,而是地主階級的精英先進分子(也包括部分農民的精英先進分子)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市場經濟後,開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社會,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參見本人博文《當代世界的性質的分析》一文內容)。當時的秦王朝,正處在封建制度新建立初期,則其第三類階級矛盾尚基本上不存在。這樣,秦王朝國內的三大部類的階級矛盾,都比較緩和,故能夠順利進行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改革,同時才能集中國力,修建萬里長城,進行抵禦外敵侵擾的鬥爭。 四、秦修建萬里長城,是封建社會主導階級的智慧之舉 1、秦始皇鞏固了以關中地主階級為基礎的全國地主階級領導集團,推行了一系列的封建制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改革,如全國施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和統一車軌輒,修馳道發展軍事交通等等,為對外鬥爭打下堅實的國力基礎。 2、秦統一六國之後,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都很強大,曾多次舉行對北方匈奴人的反擊和進攻,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三十三年(公元前226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戌。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 「三十四年(前225年),遷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三十五年,始皇長子扶蘇因諫其坑儒生事,被遣監蒙恬軍於上郡。
與此同時,由於以秦始皇為首的地主階級領導集團的剝削階級劣根性的驅使,他們集中大部國力,肆其驕奢淫慾,四處出巡樹碑頌功,尋仙求長生不死;又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等,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壓榨和徵調徭役,再不能組織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外作戰。 3、修長城,則是傾舉國之力來進行的一項重大的對外鬥爭戰略,表現了當時中國的地主階級統治集團的重大智慧。 鑒於以匈族人為代表的北方以游牧為生業的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一直處於奴隸制氏族部落時期,他們的民眾好勇鬥狠,以搶劫為英雄,以殺戮為光榮;長期生活於馬背之上,故其騎兵特別英勇善戰,以肆其搶劫、殺戮為本性;其軍事力量飄忽不定,難以給予殲滅性打擊,故從秦王朝起,歷代王朝大多採取防禦性戰略。這種戰略,在特定的歷史和地理經濟形態等條件形成的格局下(見後文分析),當是智慧之舉。 漢武帝集其祖、父輩的高、文、景三代聚積起的強大國力,經過數十年的對匈奴作戰,雖取得許多重大勝利,把匈奴人趕到大漠以北,卻始終無力根除邊患,不能人為改變社會生產歷史所形成的客觀規律的格局,用戰爭解決問題。 這也是秦、漢以後,中國歷代王朝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當權集團,都要依靠修建長城做防禦戰略屏障,國力衰弱時(主導階級不能形成強大階級集團態勢時),不惜用輸貢品、和親等屈辱策略,來求得國家的安全和穩定,也為了求得他們自身統治的長治久安。 反之如果當封建社會內部兩大部類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激化,除了農民階級的反抗起義鬥爭之外,特別是主導階級的地主階級內部的階級矛盾鬥爭激烈,削弱了地主階級當權集團的勢力後,北方少數民族的強悍的騎兵部隊,就會如高屋建瓴一般,長驅南下,直搗中原;燒殺搶掠,破壞殆盡。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累見不鮮的。 即如經過兩漢、三國、魏、晉等朝之後,封建地主階級內部長期進行多類階級鬥爭的爭奪戰,遭到巨大削弱,主導階級不能形成強固的領導集團,於是出現北方逐步發展起來的多個少數民族的長驅直入,把漢族的大部分地主階級趕到南方,建立東晉偏安政權。北方少數民族,則在北方建立起多個地方政權。 其後的隋、唐後的五代十國,宋代的遼、金、契丹和蒙古的元及清代等等,也都是如此。 他們這些少數民族很快「漢化」,實際上是他們的統治階級進入農耕文明的先進生產力地區,很快由奴隸主階級轉變為地主階級,建立起封建制度的政權,變破壞或毀滅中華文明為適應並發展中華文明,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這就是長城的偉大力量:變落後為先進,使一切能夠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民族,由落後的奴隸制進入先進的封建制的文明;把一切破壞和毀滅文明的野蠻勢力,隔絕在長城之外!
五、對萬里長城的歷史評價: 1、修建長城要達到萬里長,是古代人類反戰爭、保和平、求生存和發展的偉大戰略: 修建萬里長城是封建社會的中國的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經濟文化,為抵禦後進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的侵襲、破壞,封建統治階級(也是社會的主導階級)不惜動用國本,甚至損害國家的經濟基礎,即動用巨量的農業勞動力和巨大的資源去修建的。 中國歷代的封建王朝政府,大多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和組織力量去修建。 就因為歷史、地理和經濟條件,生成了這種不能用人力改變的鐵定的格局:地球上人類的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發展極不平衡,在一定的自然範圍之內(以各大洲為大體分界)必然存在靠近江河湖海的良好生產與經濟條件和沒有這種優勢的地區和民族間的社會發展階段的差別,於是必然產生先進者與落後者之間為爭生存和發展的爭奪戰。人類六大文明古國都處在這種格局之下,其中五大文明,在受到落後的野蠻民族的侵擾和進攻與滅絕時,他們當時社會的主導階級(奴隸主或封建地主階級),未能採取宏觀的防禦戰略措施,便都毀滅在這種格局之下。只有中國的封建社會的主導階級的歷代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當權集團,從殷商經西周、春秋、戰國到秦王朝及其後之到明朝,都運用他們的強固的主導階級集團的階級隊伍,來組織起歷代中國人民,修建起防禦侵擾戰爭、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因此萬里長城的修建,是古代人類反戰爭、保和平、求生存和發展的偉大戰略。 2、萬里長城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象徵,是億萬中華民族的勞苦大眾,為保家衛國,萬眾一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完成的艱苦卓絕的功績。它是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的勞苦大眾,流血流汗,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修建起來,保護家園與和平安定生活的屏障。這是人類宏觀的偉大發明創造謀略的典範:它是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象徵,是為人民的和平和安居樂業、努力勞動生產、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等六類文明財富的目的而修建的。 3、萬里長城是保護先進的農耕文明偉大的建築: 它更是為反抗始終處於奴隸制的落後的社會生產關係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搶劫、掠奪、屠殺、破壞,保衛人類先進的封建制的農耕文明,而動用最大規模的民族資源去修建的。它的建成,確實起到了這一偉大的戰略作用: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證明:經過萬千次的數以千萬人以上的一切處於奴隸制階段的落後的游牧民族的侵擾,都被屏擋於這萬里堅城之下,他們有時得逞,也只能在沿邊、局部地區進行少量的搶劫、破壞。在萬里長城線的包圍、威懾、監控下,他們大多數不能肆無忌憚的對中華文明進行毀滅性的破壞。 兩千年的歷史也充分證明:所有的侵擾者只有三種情況: 少數搶了就跑的,可能獲得一些掠奪物,但也必須付出重大代價; 多數入侵者都被長城的戰略包圍圈所困而最終被殲滅; 一部分入侵者佔領中原大地制後被「漢化」,而融入漢民族的先進經濟、文化中,成為被長城所保衛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的一員。 因此,中國的萬里長城,完全不同於耗費人類巨大資源修建獅身人面像、金字塔或空中花園與衛城之類無大社會歷史意義的建築。 更不同於當代某些帶軍事性質的大工程之類的宏大建築。 4、萬里長城是中國兩千多年先進經濟和落後經濟體的分界線: 中國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從春秋、戰國之前的匈奴人開始,就已進入奴隸制社會,歷經兩千多年,曾經興起許多民族。 由於其游牧經濟的社會特點,雖然游牧民族的打獵生產伴隨搶劫、掠奪和殺戮而產生戰爭,是人類社會進入奴隸制的催化劑。 但產生私有制的主體,仍是農耕經濟的生產力極大發展,推動社會生產關係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先進的農耕經濟的社會生產力,迅速地將人類社會由奴隸制推進到封建社會。並在條件適當是將可能使社會進入商品生產、市場經濟的先進生產領域中,促進中國向新的社會階段發展。 而游牧經濟,由於其始終處於落後的聽天由命的養殖經濟形態下,使社會生產關係長期停留在奴隸制時代,不能發展、進步。因此,在這一廣袤的比整個歐洲還要廣大的區域,始終保持奴隸制社會而不能進步發展到封建社會。 反之,一部分進入中國中原地區的民族如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及滿族人等,很快進入封建社會。這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屹立兩千年,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意義: 長城外始終是落後的游牧經濟的奴隸制社會; 長城內是先進的農耕經濟的封建制社會。 5、不從實際出發對長城的評價,是不科學的打胡亂說 A、中國的萬里長城的修建,在歷史上就有過爭論,最典型的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據說為修長城而勞民傷財,廣大人民群眾都反對;孟姜為尋被證調的丈夫萬杞良而萬里尋夫不見,哭於長城下,激起民工反抗而毀城。遂被說成「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 此說在文革的批孔時,被說成「儒家為復辟奴隸制而攻擊法家秦始皇」的罪狀。自是無稽之論。 但封建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為修長城而付出的辛勞甚至血淚,是最沉重的,他們的階級痛苦最刻骨銘心,因而對付出巨大辛勞和血淚去修建可能遠在家門千里萬里之外的長城持有異議,這是可以理解的;也因為他們沒有參加國家、民族的政治文明等領域的勞動生產,不能從國家民族的戰略大局出發來看待問題。 從另一方面說,孟姜女的故事,也主要是反秦苛政暴行,當是無可非議的。 B、古今中外,還皆有人對中國修建的萬里長城,說三道四,談是論非,其說有如下多種: 如說它耗費巨大民力、物力資源,卻無助於防備游牧民族的侵擾;秦以後歷代以降,北方奴隸制下的游牧民族,一直都在侵擾;而且還有許多民族多次進入中原地帶,有的併入主中華。長城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作用。 c、還有人說,長城的建造,表明中華民族,懦弱可欺,不能英勇抗擊外敵侵擾;還有人說這是自設牢籠,固步自封、沒有進取精神。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難以悉數列舉。 d、這些事後諸葛亮的議論,不了解歷史上的中國北方,為什麼會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兩種社會經濟的生死搏鬥的實際,胡說應該怎樣怎樣,這完全是痴人說夢。 其原因可能有幾: 其一,是一部分國人總對中國的一切都用「逆反思維」看待;特別是對秦始皇這種一生干過萬千種好事和萬千種壞事的歷史中心人物,自可以褒貶萬千不一。所謂「蓋棺論定論難定」。如果從成見出法,說他壞就一切都壞。於是把萬里長城也說得一錢不值,這就有失公允而難辭偏激之譏矣。 其二、是部分思想歷來瞧不起中國,但對中國深厚文化又很嫉妒的外國人,對萬里長城這個確實是全人類都沒有的寶貝,又嫉又恨,就必然把它貶低得一無是處,說得愈糟糕愈解恨。他們在萬千媒體上,連篇累牘自我誇耀什麼文物價值連城;什麼畫家的畫幅超千萬過億萬;反譏笑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愚昧、落後的象徵;是弱小民族只有挨打、總是軟弱可欺的標誌物。 其三、當然也有民族虛無主義者以為,長城已是舊物古董,沒有修補的地方多是一堆亂泥磚石,和當代飛速發展的信息世界,已是風馬牛不相及;它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歷史意義,更不要說什麼現實意義,用不著再為它花費功夫進行研究探討,把它放到歷史博物館去好啦。 本文的中心,著重於萬里長城對當代世界的啟迪,故對上述這些謬論,不屑加以駁斥。 6、萬里長城是全人類的榮耀和驕傲。 人類的四大文明古國和其後的希臘古文明及南美洲的瑪雅文明,除了中華文明因為有萬里長城的保護而至今綿延不絕,與世長存之外;其它五大古文明:埃及古文明、印度文明、巴比倫文明及希臘、羅馬文明和南美洲的瑪雅文明,全都沒有逃脫遭受落後文化民族侵入,而被徹底毀滅的可悲命運! 因此,人類應充分認識中國萬里長城的重大意義,把它看作人類的偉大的發明創造與謀略的功勛,是全人類的榮耀和驕傲。 至於全世界各國及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和宮廷建築等,也是人類大規模的宏觀的發明創造。如陝西的秦始皇陵(現在尚在發掘中,已發現的有兵馬俑為證)和難以數計的歷代帝王陵墓和多種宮殿建築等,雖然也多是規模宏大、十分壯觀地表現了人類的宏觀的發明創造的偉大,但此類建築工程,無論多麼宏大,即如世界聞名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或空中花園之類,它們是耗費人類社會的巨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只為少數剝削階級的統治者修建的;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對廣大人民和勞苦大眾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反之,它們正是歷代剝削階級阻礙和破壞人類社會發展的罪惡證據! 六、中國的萬里長城的修建現實意義——對當代世界的啟迪: 中國的著名的流傳千古的格言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從中國封建社會主導階級的地主階級,修建萬里長城的歷史經歷,可得出如下現實啟迪: 在人類的階級社會發展階段,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或一個社會,要生存、要發展,或者還想干出一點對人類社會有價值的貢獻,最關鍵、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這個國家或民族或社會的主導階級,必須團結起、組合起、建立起一個強大而穩固的核心集團,再由這個核心集團去組織整個主導階級的強固的階級隊伍。有了這個強固的主導階級的階級隊伍,才能完成如下三項基本任務: 其一是有力量爭取在主導階級內部進行的階級鬥爭的勝利,才能鞏固領導權和統治權;並用以去宣傳、發動、組織全國、全民族和全社會的民眾,實現自己階級集團的政治、經濟任務。 其二是有力量調節和緩和國內兩大類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一方面世調節緩和與對抗階級的矛盾,減少激烈的階級鬥爭;二方面是調節和緩和統治階級內的類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這樣才能取得社會的穩定;也才能鞏固領導權和統治權。 其三有了上述的基礎,才能集中力量,面對一切對外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與競爭,達致階級集團的政治綱領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實施。 反之,任何國家或民族或社會的主導階級,不能團結起、組合起、建立起一個強大而穩固的核心集團,就不能由這個核心集團去組織整個主導階級的強固的階級隊伍。沒有有這個強固的主導階級的階級隊伍,就不能完成上述三項基本任務,這個國家或民族或社會,就會分崩離析,一片混亂,人民是一盤散沙,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國將不國,民族就會衰敗,社會就會崩潰。 這一科學的理論思想認識,除了可以從上述歷史事實得到驗證之外,也可以從現實世界得到驗證: 如以美國為例:當代世界的美國,自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它的主導階級是美國的資產階級。美國建過兩百多年,從其獨立戰爭起,美國的資產階級,除了反對英國宗主國的資產階級壓迫之外,就一直在不斷進行內部的階級鬥爭。其所進行的南北戰爭,表面上是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反對南方的農奴主、解放黑奴的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南北兩方的工業資產階級與農業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取得重大勝利,也同時促進南方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美國的各類資產階級逐步團結在民主、共和兩黨的旗幟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刺激下,發展起以大軍火工業資產階級和大金融資產階級為核心階級集團的主體階級集團,也團結和聯合了工農業和其它多類資產階級集團,形成了美國強固的資產階級階級集團;掌控了美國的國家政權和多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金錢等財富生產的主導權;又利用日漸成熟的市場經濟來組控非資產階級群眾,實現了美國國內的三大階級矛盾的調節和緩和,顯示了美國統一對外的強勁力量,於是在全世界遍設軍事基地,不可一世地稱王稱霸。 可是當上世紀中後期美蘇冷戰發展,美國陷入侵越戰爭泥淖,造成國內的分裂,實際上就是資產階級階級集團的分裂;幾乎使其資產階級的統治難以維持。幸與中國建交才從越南撤軍脫身,維護了美國資產階級的階級團結,使其得以繼續發展到今天(限於篇幅,不容詳述;請參見本人另一博文內容)。 再以中國的台灣的社會實際為例, 目前的台灣自是資本主義制度,按一般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其主導階級的台灣各類資產階級,應該組織成利益相關、生死相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團結對外的階級領導集團。但由於國際資產階級的階級競爭和激烈鬥爭及其對中國的共同攻擊的利益驅使,他們便豢養了一批以民進黨為代表的主張台灣獨立的走狗,在陰謀分子李登輝等的播弄下,居然在台灣取得合法進行台獨的宣傳和組黨及實施的所謂「民主、自由」的權利,八年前利用國民黨的內鬨而奪得執政權,粉墨登場地上演了一場隨時妄圖分裂中國,幾乎釀成台灣海峽發生國際大戰的滔天大禍。 而民進黨的作為,實際上造成台灣的資產階級集團的大分裂,如台灣國民黨所代表的資產階級,沒有鐵腕精英,採取斷然措施,取締公然鬧分裂的民進黨,必將給整個台灣的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造成深重災難(參見本人博文《 台灣資產階級的嚴重危機——給國民黨當局獻一救急策》和《尖銳激烈殘酷無情,爾虞我詐你死我活——從民進黨的行徑看世界資產階級對中國的攻擊》兩文)。 至於對照於中國萬里長城的修建,當代世界如象修建王宮、陵墓之類的愚蠢的罪惡之舉,也不是沒有,反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是過去只為少數統治者修,現在為更多的統治者修: 我們看世界各國的統治機器,都為所謂的人民的「公僕」的總統、總理、各類政府機關和萬千官員、議員等,實際的官僚統治階級,修建起巨大的宮殿、樓堂館所,供他們辦公幹事(有的根本不是為真正的人民大眾幹事,而是幹壞事、惡事); 許多吃喝勞苦人民血汗的剝削階級墮落分子,修建數計不清的高樓大廈、花園別墅; 為百無一用的奧運會和各種運動會,修建許多宏大的體育館、運動場、訓練場、奧運村、各類體育運動學校等(參見本人《批判奧運會和各類運動會》的博文); 更有甚者,是為許多屠殺人類的軍事、武器研製、實驗和製造,修建巨大工程、製造工廠、實驗基地、航天發射等; 為發展所謂第三產業中的消極部分而修建無計其數的高樓大廈、地鐵、立交橋、空中高架、車道等大型工程·······。 這些花費巨資修建的大型工程,也可以說,都是人類的宏觀的發明創造;但都是對廣大勞苦人民大眾沒有什麼好處,反是不利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還可能成為阻礙和破壞這種發展,甚至可能成為毀滅人類社會的隱患!但全世界各國,不但不思反悔,至今還樂此不疲,正不斷加大這些工程的規模,真是愚不可及! 附文誰的一句話促使秦始皇修築了長城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8-09-20 08:07:56)標籤: 人文歷史 長城 秦王朝 秦始皇 盧生 分類: 如煙往事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防禦工程,它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是這個偉大奇蹟的締造者。而這項工程,源於一個方士的一句話,這個方士叫盧生。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高屋建瓴,雄才偉略,一切進入正軌,國家日漸昌盛。秦始皇看似霸氣十足,百鍊成鋼,其實,他也和常人一樣懼怕老去,他希望人世間有靈丹妙藥,可以長命百歲,於是,許多方士,也就是法術之士自然得到秦王的信任。盧生就是其中之一。始皇經常派他們去全國各地尋找仙人不死的靈藥。一次,盧生從海上尋訪歸來,給始皇講了一些鬼靈之事,接著獻上他抄錄的圖書,上寫「亡秦者,胡也。」 那時候,胡人經常騷擾侵犯秦國的邊境,胡人兇悍,善於騎射,而且勇猛善戰,秦始皇確實有所忌憚,聽盧生這麼一說,秦始皇不淡定了,他立即命令蒙恬發兵三十萬向北攻打胡人,蒙恬將軍大敗匈奴,還收取了河南之地。 當時的秦國軍事強大,可以和胡人抗衡,但是,秦始皇卻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他要修一道城牆,用來抵禦外族的入侵。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徵發犯人,入贅的男子和商人去攻打陸梁地區,在那裡設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並遣送犯人去駐守。又在西北驅逐匈奴,從榆中沿黃河向東,直到陰山,設置四十四個縣,在黃河邊築城為要塞。蒙恬渡過黃河佔領高闕,陽山,北假中,修築堡壘驅逐戎人。領土遼闊,這道城牆曲折蜿蜒,千難萬險,必然要勞民傷財,據說,當時犯罪的官吏都必須去修築長城,算是勞動改造。老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民生哀怨,這個雄偉的工程,幾乎傾盡秦國國力。 秦始皇應該有自己的道理,和匈奴的戰爭,雖然能夠暫時勝利,但是匈奴也是頑強的民族,他們屢敗屢犯,樂此不疲,長期的游擊戰對秦國卻不利,經過多年戰亂,千辛萬苦,天下一統來之不易,這時候的秦國需休養生息,韜光養晦,而不是再次陷入無休止的戰爭之中。修築一道堅固的城牆,即使匈奴來犯,他們位置出於弱勢,秦軍在高處和暗處,自然勝券在握。 事實證明,秦始皇的決策英明有效,長城的威力不容小覷,從此以後,匈奴的侵犯不再隨意。 直到西漢王朝最鼎盛時期,漢武帝花費了將近50年的時間才剷除了匈奴這顆釘子戶,而戰爭付出了極高的代價「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幾乎耗盡「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而秦始皇未能長壽,只活了49年,雖然他痴迷作仙人,甚至說「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他的靈丹妙藥始終沒有尋到,而那個盧生,因為找不到仙藥而生命堪憂,和同事侯生一合計,乾脆逃命去了,所以,這就是引起「坑儒」事件的那兩個當事人。一個小小的盧生,竟然左右了千古一帝的意志,這大概源於他那個神秘的方士身份吧。眾所周知,秦始皇病死後,趙高和胡亥,李斯等篡改了遺詔,命太子扶蘇和蒙恬自殺,秦二世胡亥即位。趙高專權,實行殘暴統治,各地起義頻發。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子嬰後來誅殺了趙高,但是這個短命的秦王僅做了四十多天的皇帝,秦國就滅亡了。若說一語成讖,秦始皇最初得到的信息「亡秦者,胡也。」,此「胡」非胡人,而是自己的兒子胡亥吧。秦始皇修築長城,也是殫精竭慮,他想為子孫後代修一道無堅不摧的屏障,期望永固山河,只可惜,摧毀秦王朝的不是外憂,而是內患。推薦閱讀:
※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我心目中的史詩,是普通人面對困難不屈向前
※「奇妙小作家」有獎徵稿活動開始啦!
※綠林好漢這一詞源自於一次起義,在這個起義軍中出了一個知名皇帝
※萬國津梁——琉球國王日常生活篇
※【讀書】李笑來老師的讀書、選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