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攻略》小鮮肉標籤,還好有他救場

《歐洲攻略》小鮮肉標籤,還好有他救場

來自專欄一隻箭影

不過跟預想中的一樣,影片招致了許多非議。

比如,一看有吳亦凡參演,就預先貼上「小鮮肉電影」的標籤。

比如,影帝梁朝偉,不應該只在文藝片的鏡頭裡顧盼流轉嗎?

對此,好劇感到十分不解。

香港作為最為成熟的商業電影中心之一,梁朝偉身為香港演員,出演商業電影再正常不過。

細數同等量級的影帝周潤發、梁家輝、劉青雲等,誰不是繼續在港式商業片中埋頭耕耘?

梁朝偉在文藝片中深沉了二十幾年,如今想從神壇上走下來開開心心拍點戲,許多觀眾卻不接受。

甚至說出「梁朝偉晚節不保」的激憤論調。

這樣,也不亞於一種道德挾持了。

更何況,梁朝偉早期走的就是喜劇路線,如今拍商業喜劇片也算是一種回歸。

如果當初沒有遇見王家衛,偉仔或許會搶了星仔的「喜劇之王」頭銜也未可知。

而早期也曾深沉過的星仔, 如果沒有遇見王晶,說不定也會成為一枚文藝男神。

上:梁朝偉;下:周星馳

說回這部《歐洲攻略》。

不知情的觀眾可能以為這就是一部影帝扶持流量的商業片而已。

但是它在好劇君心裡,地位比較特別。

時隔13年,《歐洲攻略》重啟了馬楚成導演、梁朝偉主演「攻略系列」

前兩部分別是拍攝於2000年的《東京攻略》,以及2005年的《韓城攻略》。

說這是捧小鮮肉的電影,我不能苟同,因為這完全是梁朝偉的專屬電影IP。

特工林貴仁,一度是梁朝偉演藝生涯中我最喜歡的銀幕角色之一。

因為他將紳士風度和港式幽默結合得恰到好處。

身著一身銀灰西裝或風衣,風流倜儻、一絲不苟;

手持雨傘和各色小發明,打鬥於喧鬧都市的街頭巷尾。

這些在《王牌特工》之前,林貴仁就已經玩過。

萬人迷的外表下,是一個耍寶、臭屁、嘴炮的搞怪靈魂。

頭可斷,髮型不能亂:

塗潤唇膏,順帶奉送誇張電眼:

愛好整人,賤招層出不窮:

用來逼供的「芥末壽司」

只消幾個動作,便將林貴仁的人設立了起來。

王家衛電影中的深情迷離,是梁朝偉的魅力絕學。

但欣賞那種魅力往往夾雜著破碎而傷感的心情。

相較之下,看梁朝偉毫無負擔地耍帥,彷彿是一件更加輕鬆美好的事情。

這是38歲的臉,你能信???

在《歐洲攻略》里,雖然林貴仁變成林在風,但是電影還是原來那個熟悉的配方

林在風還是聰明透頂、掌控全局的頂尖特工;

主線人物還是效仿《縱橫四海》的兩男一女配置

上:《縱橫四海》;下:《東京攻略》

角斗勢力仍然是不同國際機構的利益糾纏。

甚至開頭熱血打鬥、結尾機場送別都是三部曲的一貫延續。

至於《歐洲攻略》加入的內地新鮮血液——吳亦凡和唐嫣這些自帶流量的演員,並非全然是對市場的妥協。

18年前,從《東京攻略》開始,這個系列主打的就是梁朝偉+人氣偶像的組合。

只不過,那時候的流量是鄭伊健、張柏芝、陳慧琳、舒淇、任賢齊這群人。

十幾年過去,中國電影市場斗轉星移。

在續接前作情懷的時候,這個系列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創新才能吸引年輕的受眾群體?

吳亦凡等演員的選取是基於粉絲經濟的基本考慮。

除此之外,電影的製作層面也要進行全面的升級。

首先是電影的科技感

前兩部的劇情主要是關於國際間的金融犯罪,《歐洲攻略》則圍繞叫做「上帝之手」的駭客程序展開。

這個「滅霸」程序,給整部電影添加了幾許賽博朋克的味道。

它可以對全世界任何一個人進行實時監控。

由林子祥飾演的最強駭客「聽風者」,在十年牢獄期間研發而成。

他從抓捕罪犯的和平理念出發,結果心血被CIA用於政治報復,禍及中東無辜平民。

作為「四大名捕」之首的林在風,多年前將「聽風者」送進了監獄,並將「上帝之手」交給了CIA。

也不小心成為了助推世界局勢動蕩的罪人之一。

多年後,「上帝之手」被「聽風者」的女兒蘇菲(杜鵑 飾)竊取。

意欲歸隱的林在風,攜手「聽風者」的兒子洛奇(吳亦凡 飾),阻止蘇菲報復世界。

其次是動作場面

前兩部採取的是比較紮實的近身格鬥,但因為年代原因,動作的力度和速度已經無法滿足今日觀眾的視覺習慣。

這次《歐洲攻略》無論在剪輯上還是動作設計上,都更加絢麗奪目。

就說開頭,一段高空滑雪的航拍鏡頭,充滿了未來科技感。

同時,杜鵑與義大利黑手黨的冷兵器械鬥,又是全然不同的華麗復古風。

當然,也免不了更多的追車戲和爆破戲。

配上動感的潮流說唱音樂,努力靠近好萊塢百試不爽的「速度與激情」法則。

前兩部林貴仁的標誌性武器是雨傘和電棒此類小玩意兒。

但是放在今天實在充滿了古早氣息。

《歐洲攻略》里變成了被林在風和洛奇玩得花樣百出的回力球

電光火石的彈射之間,一下打倒10個壯漢不成問題。

一來更加符合年輕化的故事背景,二來在這對「師徒」之間也有傳承意義。

除了以上的視效層面,我認為本部最大的改變還是加入了港片靈藥——武俠元素

系列設定一部比一部大,主角的危機也從金錢利益擴散到了國際安全。

所以,劇本上就要嘗試為故事尋找一個更為穩固的精神體裁

林子祥飾演的「聽風者」,在本片中充當的便是一個現代化的「俠客」。

他當駭客,唯一目的是「劫富濟貧」。

林在風與「聽風者」亦敵亦友,與洛奇亦師亦基友。

這些人物關係也是經典的武俠片設定。

年輕的林貴仁,總是僱傭當地的漂亮MM做助手。

一群美女說著蹩腳的中國話,一邊暗戀風流老闆,一邊撮合男配女配在一起。

十分熱鬧、十分可愛。

到了這部,林在風的助手換成了鐵布衫、刀神和金剛腿的懷舊功夫組合。

辦公地點也從現代化的辦公室變成了古色古香的百應堂。

經過十多年的沉澱,看似仍舊玩世不恭的林在風,走向了江湖俠者的定位。

當然,放在全球視野來看,許多人會對國產特工片不屑一顧。

《王牌特工》《007》系列的高科技與紳士風,《諜影重重》《碟中諜》系列的高難度動作和硬漢互博,已經塑造了我們對於特工片的審美認知。

與之相比,國內特工片在動作場面和武器科技上,還處在小學生階段。

比工業水準,不說死路一條,但也前路漫漫。

國產特工片的出路,仍舊還是要從本土文化入手。

看這部電影時,觀眾的笑點全貢獻給了港片擅長的懷舊「俗」梗上。

比如「九死一生大炮丸」、「不會動的表」、「唾液3D列印」這些土味秘密武器。

繼承了之前林貴仁所用「TTTTT」逼供葯的無厘頭風格。

如果讓你指出國內的特工片代表作,相信不少人會想到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

為什麼?

因為那是只有中國、只有香港才能拍出來的特工片

裡面有著中國人才能體會的精神趣味。

反觀片中為了迎合年輕觀眾,強行移植好萊塢流行元素,就顯得水土不服。

強行與義大利掛鉤的黑手黨戲份;

效仿《史密斯夫婦》的偷心大戲;

致敬《星際迷航》的克林貢語和瓦肯人手勢......

這些就顯得刻意了。

《歐洲攻略》試圖打造一個港味的特工IP。

並試圖用文化拼盤,來彌補懷舊和流行之間的裂縫。

在本土風格、內地偏好與普世類型之間的創作猶豫,是港片轉型必須要經歷的陣痛。

如果回不到從前港片的簡單輕鬆,引入武俠元素,好劇君認為是該系列正確的嘗試方向。

只不過武俠風格的注入太淺,被雜糅的文化風味衝散開去,著實可惜。

據悉,該系列還有第四部《美洲攻略》。

如果「攻略」仍能繼續的話,好劇君私心希望這個IP可以找到精準的風格定位。

並且還是由從來沒有垮過戲的梁朝偉繼續撐起來。

關注一場好劇,回復「歐洲攻略」獲取

?


推薦閱讀:

TAG:歐洲攻略電影 | 吳亦凡 | 梁朝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