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日常保健常用穴「捏脊」!(標準操作)

小兒推拿,日常保健常用穴「捏脊」!(標準操作)

近幾年,小兒推拿盛行,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街頭巷尾的小兒推拿診所在日漸增多。往往走不多遠就會看到一家小兒推拿館。為避免孩子吃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小兒推拿備受家長追捧。家長不光經常帶孩子去推拿保健,更是親自去培訓機構學習小兒推拿的操作手法。

不管您是否了解,相信一說到小兒推拿手法,最讓家長朋友熟知的,非捏脊莫屬了。但是另一方面,相信許多家長又對捏脊有所疑惑:捏脊到底應該向上捏還是向下捏呢?向上和向下都有什麼作用呢?不要急,容我細細道來。

這就要從捏脊的原理說起了。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的,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說文解字》釋曰:「衣背縫也。」表示督脈循行與後背正中。又曰:「督,察也。」有總督、統率之義。

中醫認為:「腹為陰,背為陽。」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昇陽的穴位。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比如發燒或便秘的治療,極少用於平時保健。實際運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單用推背代替。日常保健一般應用上捏脊。所以我們來詳細說說上捏脊,下捏脊的操作手法與之相同,方向相反。

捏脊

>>>>上捏脊

【位置】脊背的正中線。

【操作】

手握空拳,用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挾持住尾骶部的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向前推動,就這樣邊捏邊向上推移至大椎穴(在脊柱區,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或更向上推至風府(在頸後區,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如果小兒已經習慣捏脊,可以承受更強的力度,在捏的過程中,可每捏三下捏住小兒皮膚表面向上提一下,叫做「捏三提一」,亦可「捏五提一」,重複操作。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加強針對性治療的作用。每次捏脊可重複3~5次,一般每天操作一次。

【作用】

扶正祛邪,強腰脊,調理臟腑功能,促進生長發育。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顯著,幾乎所有的脾胃疾病都可以應用。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便秘、咳喘、夜啼、自閉等症,或用於日常保健。

【適用範圍】

脾胃虛弱;體質較弱;陽虛;日常保健等!

>>>>下捏脊

【操作】

下捏脊操作與上捏脊手的動作一樣,方向相反,但是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單用推背代替。

【適用範圍】

清熱瀉火,適用於實熱如發熱、便秘等。

提醒大家一點,推拿時要用介質的,不要忘了噢~

捏脊注意事項

>>>>手法

捏脊捏到大椎時一定要提兩下;到大椎後一定要向下抹;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捏完五遍後,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後背發紅髮熱。最後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捏脊時間

捏脊一般適用於半歲~7歲的孩子,且應空腹操作,飯後不宜捏脊,且早上起床後捏脊最為適宜,因為捏脊有升發陽氣的作用,早上正是人體一身之氣升發之時,符合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而晚上是養陰的時間,原則上不可上捏脊,否則升發陽氣太過,傷及體陰,反招實熱病患。有些家長反應晚上給孩子上捏脊後睡眠變差甚至煩躁不安,就是這個原因。

>>>>冬天能捏脊嗎?

同樣的道理,冬天養藏,儲存陽氣,上捏脊會造成陽氣外泄,而且因為冬天較冷,陽氣外泄就易感染風寒,所以原則上冬季不宜捏脊,大家一定注意。

了解了這麼多,現在,家長們可以放心的給自己的孩子捏脊啦~


推薦閱讀:

中醫針灸詳解:足三里穴
提供300G疼痛 針灸推拿學習資料 -腰痛病人之家-搜狐博客

TAG:健康 | 中醫 | 針灸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