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需要被看見
來自專欄沈言心理
之前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女朋友抱怨工作累,我該怎麼回應?」底下的評論五花八門的:
有人說:「你那有什麼啊,你看看我(或XXX),你這算好的了」...
有人說:「來,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怎麼回事,是時間管理有問題還是不懂得拒絕…」
有人說:「沒關係,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有人說:「寶貝,那你就別工作了,我養你吧!」…
各位女同胞可以試著感受一下,這裡面有你感覺好的回應么?就我個人而言,我感覺裡面有些回應說出來簡直「找死」,而我有一個更好的回應是:「是啊!你工作真的很辛苦啊!」
看上去很廢話的一句話卻是最好用的,有時候最不帶信息量的回應反而是最令對方舒服的回應。因為當你說出前面那一堆回應的時候,沒有一句在看見並接納對方的感受,體現的都不是你對她的理解和關心。前面這些回應各有不同,但是主體都是【我】,而不是【你】。這些男生在面對女生的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該做什麼】而不是【你怎麼了】。這是這兩個答案最大的區別。
為什麼很多情感專家會說男生面對女生吐槽時,不要給建議和方法而是認真傾聽,因為不管你的建議和方法是不是事實上好或者正確,它的潛台詞卻是:面對這些問題,【你不行,我行】。
其實被看見、被接納和理解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當你被一個深深地看見、接納和理解時,我相信那一刻的感覺是極溫暖和美好的。所以,在心理諮詢中,有一種方式就是如此,我什麼都不做,我只是去看見你,很多時候,只要有這個看見,療育就已經發生了。
我在過去工作的時候曾經遇見這樣一件事。當時是一個教育開放日,那天來了一個婆婆帶著一個小男孩,絮絮叨叨地講述了小男孩現在不聽話,爸爸媽媽打電話都不接,說父母愛弟弟不愛他,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帶了弟弟沒帶他。旁邊的老師拉著孩子苦口婆心地講了很多道理,父母不是不愛你啊,現實原因啊等等。孩子一臉聽不進去,那個老師沖我搖了搖頭,示意沒辦法。
於是孩子又來了我這裡,簡單接觸後,他跟我攀談起來,說:「我討厭弟弟」我問他為什麼?「因為弟弟每次回來都有亂弄我的玩具!」孩子一臉不悅。「哦,所以你感覺弟弟很煩是不是?」孩子點點頭,接著說到爸爸媽媽偏心弟弟的種種事情,我認真地聽完,「所以,你覺得你爸爸媽媽愛弟弟勝過愛你是不是?」孩子聽著就開始流淚了。他一邊哭我一邊撫摸他的頭:「恩,老師知道這種感覺真是不好受,但是你知道么,其實爸爸媽媽不是真的不愛你哦,他們帶著弟弟不帶你是因為弟弟年紀小, 而爸爸媽媽在外掙錢照顧不好兩個孩子…」
聊到最後,孩子說今天要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因為自己其實很想他們,之前都是慪氣。我現在還記得這個小男孩走之前沖我炫耀他剛剛在旁邊答題贏來的獎品時的笑臉。事後,有同事問我,我做了什麼,小男孩轉變那麼大,我想我其實並沒有比之前那個老師多做什麼,我唯一多做的就是看見了這個孩子的感受。
同樣的故事在諮詢中也常常發生,我聽過很多來訪者在跟我談到做諮詢和朋友聊天的差距在於朋友總是迫不及待的給建議給方法,但諮詢師卻是在理解和接納我,啟發和陪伴我。
為什麼看見那麼難?因為看見別人意味著能夠在此時此刻放下自己。比如說開頭的那些男生的答案包括那個問題,這些背後都是一個思路:女朋友在抱怨,我怎麼做讓她不抱怨?而那位老師面對那個孩子有些無奈也是因為老師的思路是,孩子出現問題我怎麼給你解答、給你講道理,然後讓你沒有問題。這是老師的思路,可能也是朋友乃至身邊大部分人的思路。
但是我們難受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需要的不是這個,我們不需要一個人想盡辦法改變我們讓我們不這樣,我們需要的是被看見、被接納、被理解。
為什麼看見這麼難呢?我曾經寫過一篇同名的文章給父母看,很多人看後說「雞湯很暖,做到很難」、「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後來我認真想了想,突然明白了。
畢竟面對孩子抓耳撓腮做不出題目的時候,想到「孩子遇到難題了,看看他遇到了什麼問題」和想到「真著急,這麼簡單都不會,真笨啊!」的父母是不一樣的。畢竟面對孩子說父母不愛自己,想到「他怎麼了?是不是最近感覺有些缺愛?」和想到「我付出這麼多,你居然說我不愛你!」的父母是不一樣的。
畢竟面對女朋友抱怨工作辛苦能想到「她好像很辛苦,她遇到什麼困難了么?」和「啊,女朋友又在抱怨了,我該咋辦啊!」的男生是不一樣的。畢竟面對女友抱怨總是沒時間陪她,想到「她好像很孤獨很需要我」和想到「好煩啊!她又開始鬧了,整天要人陪!」的男生是不一樣的。
這不是方法論的問題,這是心理基礎和成長背景的不同。那個面對女兒哭泣只會說「有什麼大不了,你真是太嬌氣了」的母親也是這樣長大的。那個想著女友抱怨好煩的男生也沒有人理解過他。
是啊!如果我們從來不曾被父母(或其他人)看見和接納過,我們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去看見別人啊!
所以,儘管我們都希望被別人看見,但去要求別人看見我們,竟有種「何不食肉糜」的味道。這聽起來似乎有點絕望。
還好,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能看見自己的人。還好,即便我們身邊真的找不到一個能看見自己的人,起碼還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可以看見我們。即便我們不曾被看見,我們仍可以在專業幫助下療育和改變。
說到這裡,很湊巧的是,我最近做了一個心理諮詢的體驗活動:我想和你一起嘗試不一樣的體驗,歡迎你來體驗【被看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中國帶孩子那麼費勁?
※出現以下行為, 父母就應該及時關注孩子心理問題了
※真正的《開學第一課》:看見人間疾苦,才懂聞雞起舞
※少兒編程將會是孩子未來競爭的一把新鑰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