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自己?

怎樣認識自己?

1 人贊了文章

我是誰?

在希臘德爾菲的太陽神廟,上面鐫刻著三條箴言。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條:認識你自己。「我是誰?」如何認識自己?這是一個從古至今永恆的問題。

認識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人對自己的認識產生了偏差,過高的估計自己,容易自負,結果慾望膨脹,德國諺語:「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膨脹。」

有些人過低的估計自己,那麼就容易自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於去嘗試,就會失去一些機會。對自己認識不清晰的人,容易受別人評價的影響,別人一句讚美就興高采烈,一句批評就垂頭喪氣,心情受了太多外界的干擾,變得敏感自尊。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優點和缺點在哪裡?那麼,就不會自負或者自卑,不會被人的評價左右,也就會顯得比較的自信,努力朝自己的方向發展,容易過得開心。

是什麼造就今天的我?

每個人的個性,都是過去經歷的人和事造成的。過去經歷的人和事情,造就了今天的自己;今天在經歷的人和事,也在造就明天的自己。

那些經歷的人和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下發生的,從出生到長大,人們經歷的主要環境有: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工作環境、結婚後的新家庭環境等等。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個「圈子」,圈子裡的人和事情,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觀念、性格,對於人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對於原生態家庭的影響幾乎是沒有免疫力的。如果家庭父母恩愛,對孩子寬容,鼓勵孩子去學習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孩子就容易過得快樂,發展比較健康活潑的個性。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把怒火發到孩子身上,經常打罵孩子,那麼,孩子就容易敏感自卑,缺乏自信,甚至比較叛逆,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是父母性格問題的投射。

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不再完全被自己的環境左右,而逐漸可以消除一些環境不利的影響,甚至可以選擇自己的環境或者圈子,那麼,我們就在某種意義上,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有些人小的時候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過於深刻,在性格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就很難改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種性格上的一些不足可能持續影響人的一生,在特別的時刻,性格的影響被放大,造成了一定「禍福」,這就是所謂註定的「命運」。

如何認識今天的我?

每個人都是過去經歷的人和事情造成的,認識自己,就需要認識那些對自己造成影響的人和事情,這就需要「自省」。但是,在一個人的成長階段,由於自己「自省」能力的缺乏,更多的時候,通過自己的「自省」是很難認清自我的,而需要來自外界的評價,也就是需要藉助外界的力量去認識自己。

正如一個人早上有沒有把臉洗乾淨?頭髮有沒有梳整齊?衣服穿得正不正?自己是難以判斷的。藉助一面鏡子,就一目了然。同樣的,認識一個人,也需要一面「鏡子」。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於唐太宗來說,他的宰相魏徵就是他的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里知道自己的得失。

同樣,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都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他們對於我們的反應、評價,都可以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對自己的認識。尤其是那些彼此信任的親人和朋友。一個人的評價可能有失偏頗,但是集合大家從不同角度的評價,綜合起來,往往就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別人眼裡的樣子。因此,如果朋友比較少,那麼這面「鏡子」有可能失真,就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如果朋友很多,我們獲取評價和反饋的渠道也多了,對於某一人不適當的評價,就不會太在意了,因為知道那可能是一些「偏見」,就像一面「哈哈鏡」,看到的是失真的「影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親的人往往就是父母,只有父母這面「鏡子」,所以,孩子特別在意父母的評價,希望自己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獲得父母的「好評」,如果父母對於孩子有太多負面的評價,甚至不愛孩子,那麼,孩子就容易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不敢去嘗試,敏感脆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成熟。

在成長的過程中,老師、同學、領導、同事、客戶、朋友等慢慢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和父母親人的相處時間逐漸減少了,不再把父母當唯一的「鏡子」。這些人的評價,逐漸成為我們認識自己的「鏡子」,尤其是客戶和最好的朋友,往往和我們最熟悉,有什麼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就能夠逐步改進,做得更好。

不僅是我們認識的人可以是一面認識自己的「鏡子」,我們做過的事情,也是自己的「鏡子」。比如學習一門功課或者技能,做一種工作或者嘗試一些新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評價自己的能力到底怎麼樣?適不適合做這件事情?有哪些不足或者優點?自己很有天賦或者願意去做這件事嗎?等等。在不斷的嘗試中,也許,我們會逐步發現最適合自己、也最可能最出一定成績的工作,也就能發揮自己的潛力,讓自己在工作中過得快樂。所以有人說:「你不去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塊料呢?」

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段「迷茫」的時期,不知道自己將來適合做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如果只是自己冥思苦想,就往往容易陷在其中,找不到答案。到底自己適合做什麼?除了一些幸運的天才,可能很早就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對於很多人,需要做出一些嘗試,經歷一些事情,才會發現自己的所長。這些嘗試做過的事情,正是一面面「鏡子」,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喜歡做的能夠做好的事情。至於每個人到底適合做什麼?這隻能自己通過嘗試自己給出答案。

因此,自己適合做什麼事情?這往往是要自己在行動中才能認識清楚。有些人,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當然是幸福的。有些人可能需要走一些彎路,甚至經歷一些波折,才能雲開霧散,看到正確的方向。

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往往也逐漸讓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特殊的經歷?在閱讀的過程中,甚至能接觸古今中外的人物,他們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的?每個時代,每個人做的事情也許不一樣,都是選擇人生道路時經歷的心境卻是相似的,而那些成功的人生,離不開他們所處的「時勢」,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機會的覺察和行動的品質。這些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都是大致相同的。聽到的,接觸的人多了,也許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就越來越清晰了,在實際行動中,通過嘗試,也許就會發現一條自己要走的路。


推薦閱讀:

做人,別總想著當神!
幾乎所有的不自信,都源自於這一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憂慮,該怎麼辦?
【寫給自己】漫無目的的人
關於某人在校的荒唐心理諮詢

TAG:自我 | 自我認知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