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的注意力:你的「喪」和「虛無感」從何而來?

稀缺的注意力:你的「喪」和「虛無感」從何而來?

6 人贊了文章

原谷歌設計倫理師Tristan Harris在一場TED里說,如果任何產品是免費的,那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買單,或者說為你的注意力買單。你的注意力有多值錢呢?打個比方,你每打開一個網頁,背後都有一場競拍在進行,每天高達上億次。

最早提出「注意力經濟」的是美國的Michael H. Goldhaber。他認為,既然經濟學研究的主要課題是如何利用稀缺資源,那麼對當今社會來說,最稀缺的就是人們的注意力。

不管是微博、Facebook、Netflix、Snapchat,還是各類遊戲平台,所有工程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更好地抓住用戶的注意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為戰利品的注意力,或者說人本身,處在信息泛濫的環境里,很容易被困在「信息繭房」而不自知——以為根據你的喜好打造的信息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一段時間沒刷手機,就感覺錯過了整個世界。一天不刷手機,就能引發嚴重的「戒斷反應」。

參與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就意味著你與世界緊密相連了嗎?事實上這種參與感很脆弱,人們的注意力被牽引,思考被牽引,被動而非主動,自由思考的能力逐漸被消解。獨處的時候就覺得生活空白,缺乏意義感和方向感。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里說,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源自無法獨自靜下來思考。本期CBC熱讀將帶你反思遠離社交、靜坐思考的意義。

希望大家能用「內在生活的嚴肅性」對抗「喪」和「虛無」

▲ photo credit: giphy

『一』

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死於39歲,而他作為偉大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地位早已奠定,他在流體力學、幾何學和概率論領域都成績斐然。帕斯卡爾的貢獻甚至超越了自然科學的範疇,現在社會科學的許多門類也是在他奠定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

有意思的是,帕斯卡爾的大部分成果都完成於青年時代(C位君:數學似乎默認為年輕人的事業,菲爾茲獎就是專門頒給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的)。成年以後,他將宗教生活引入學術,開始研究心理學和神學。

帕斯卡爾死後,其零散的論述集結成冊,名為《思想錄》(Pensées)。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數學家對人生信仰的選擇和思索,但更讓人好奇的是他對人類處境的清醒反思。在心理學成為一門正式的學科之前,帕斯卡爾的論述已經勾勒出心理學的雛形。

帕斯卡爾從各種角度考察了人類的本性,書中不乏發人深省的名句,有一句總結了其論述的核心:

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無法獨自靜下來思考。

『二』

如帕斯卡爾所言,人類渴望存在感,害怕無聊而開始漫無目的的消遣,找不到根本的解決辦法,只好從情緒的牢籠墮入虛假的精神安慰。

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不明白靜坐思考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社會,帕斯卡爾的思想愈見其明。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這100年來最大的改變,那就是「連接」。

信息技術指引著人類文化發展的方向。從電話到廣播到電視再到網路,為了編織更緊密的聯結,人類發明了各種通訊手段。

我坐在加拿大的辦公室,用Skype就能將訊息傳遞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同樣的,無論我在世界的何處,上網一搜,就知道加拿大最近發生了什麼大事。

通訊的便捷無需再誇,人人深有體會。但是,過度連接的副作用也日益顯現。除了飽受非議的個人隱私和數據採集問題,還有一個更隱蔽的壞處。一波接一波的熱點裹挾著大眾,宗教、娛樂、風口火熱,響應者眾多,卻擠壓了個人自由思考的時間。

『三』

如果帕斯卡爾的觀察沒錯,人們正在喪失獨自靜坐思考的能力,因為身邊從來不缺佔據注意力的選擇,在各種媒介的催化下,這種現象如今已經放大了幾個量級。

然而,身處人群未必不孤獨。越不能靜下來思考的人,越難認識自己。於是,為了排遣孤獨感,就得四處安放注意力。一旦有什麼可以把人從漂浮不定的狀態里解脫出來,人就沉迷其中。

我們跳進擾攘的世界,儘力掩蓋獨處的不適,卻不能假裝它不存在。

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長處短處。事實是,只有少數人做到了這一點。也只有這些人明白,自我能有多浮躁,一個人獨自思考多久才能有所瞭然。

人們戴著面具也能輕鬆過完一生,安於設置好的生活,不作深想;這是很多人的處世之道。

這雖然不對,但確實不能奈他們何。

『四』

如果我們像帕斯卡爾一樣看問題的根源,會發現,對靜坐思考的背離其實是對無聊的排斥。

很多時候,人們玩手機不是為了滿足什麼特別需求,很多事吸引人也不是因為它的好處勝過害處。躲避無聊而已。

無事可做的虛無感,允許一些事控制自己的人生,不在乎是不是有害。只是活著。尋求娛樂,尋找陪伴,假如還是不行,就去尋找更刺激的消遣。

無法直面虛無感和無法面對自己是一回事。

幸運的是,有一個解決辦法。接受無聊的存在,靜觀其變。在無聊中聽見你自己的思想,在千百種意外事件的干擾中,發現自己的存在。

一旦越過了最初的障礙,你會發現獨處不是一件壞事。無聊反而可以獲得思考的樂趣。

習於安靜的時候,你在自己的環境里獲得自恰,而不再順應外界的刺激。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層層剝落間,你看到事物真實的樣貌,完整的、矛盾的、陌生的。

最煽動人心的事情未必最重要,有很多事其實更值得你關注。待在一間安靜的屋子,遠離興奮的叫喊,也許你能思考得更深入。

有時候,拒絕從眾可能將你引向一個不太愉快的處境,在內省時尤其如此——剖白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疑慮和希望——但長遠來看,避而不思只會導向更糟糕的境地。

擁抱無聊可以讓你發現尋常事物的不尋常之處;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孩,所見的世界處處是驚奇。當你承認無聊作為一種情緒的價值,它就不再難捱。

『五』

帕斯卡爾把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歸因於無法一個人靜下來思考,雖然有誇大的成分,卻是有價值的警示。

媒介與人捆綁得越牢固,人與自身就分離得越遠。向外揮霍注意力,思考的主動權束之高閣,無法和解的內在把人推向越來越孤獨的境地。

有意思的是,病因不是對刺激的過度索求,而是對虛無的恐慌——在「不無聊」這件事上人們執念太深。我們本能地拒絕簡單的存在。

看不到靜坐思考的價值,忽視了無聊中蘊藏的創造力。唯一的辦法是每天或者每周抽出時間,安靜地坐一會兒,想一些事,讓情緒自然地流淌。

這世上最古老的哲學智慧是: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為什麼這麼說?

如果你不認識你自己,就不可能與外在的世界健全地相連。不解決這個問題,生活就缺失了賴以支撐的基礎。

與社交相比,少有人來教你如何獨處,如何內省。但其實後者比什麼都重要。

靜坐思考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它是解決問題的開端。

以上。

本文來自「寬頻資本」公眾號(ID:bjkdzb),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推薦閱讀:

注意力集中才有好成績,8個方法教你提升孩子的專註力!
演員自我修養·集中注意力
你,是不是「雅思隱形時間消耗人口」?
兒童注意力測試(家長觀察表)
學會在工作中快速應對各種分心,聚焦你的注意力

TAG:注意力 | 專註力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