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兒童芭蕾舞課程的生成個例
來自專欄走向大眾的舞蹈教育10 人贊了文章
我一直很迴避寫兒童芭蕾的這個話題的。
某乎有個問題,「學了芭蕾之後你有什麼變化?」
答對氣質毫無幫助、傷腳傷腰、肌肉腿的,幾乎完全是學少兒芭蕾的。開開心心答有氣質了,變好了,變健康了的,大半學的是成人芭蕾。
是的,在國內,兒童芭蕾跟成人芭蕾,經常是兩種東西。
上半年裡目睹了一個不太一樣的芭蕾課的誕生。我仔細講講這個課程。
今年年初,X老師突然接到要求,給某機構開一門少兒芭蕾課。
要求:
1,迅速出成效,幾節課就要出效果,讓人看到氣質變好了,要證明上課有用。
2,結課時要有能拿出手展示的成果。最好幾周就學一個舞蹈。
3,每次課時間總共就一個小時,每周一次課。
4,課上不能給學生壓軟度、壓胯。
5,老師要鼓勵,要多表揚,不能打擊學生。
……估計看到第一條,正常的舞蹈老師就瘋了……當然X老師不例外,X也瘋。
誰看誰瘋。
另外根據後面的現實,當時X還不知道的是:
1) 開課前,並不知道學生是誰,有沒有基礎。
2)不斷有新生來試課。
3)學生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男的女的都有,大的小的都有,不是一個學校的。
4)基礎最差的什麼舞蹈都沒學過,基礎最好的學過芭蕾一年以上了,多數人學過舞蹈但是沒學過芭蕾。
5)把桿就一個站不開。(後來有把桿時課程已經基本定型了)
X接受過芭蕾科班很嚴謹的芭蕾訓練。
由於種種原因,X老師這課,還是得開。
具體是這麼做的。
課程的開頭安排的是肌肉能力訓練和主動拉伸。這一段兒是X提出來的(非常重要。)我作為健身教練提供了一些技術支持。主要思路是,練得要多要雜,什麼都練一點,有比沒有強。重點是後背訓練和腹肌訓練。(動作有我改的動作也有X老師自己組合的,不是現成的,這裡就不列了。)
然後地面勾綳腳,躺在地面的踢腿。跳過把桿部分,直接進入中間部分,學芭蕾手位,同時糾正站姿。
後幾節課老師編了個小組合,非常簡單,就是手位的變化+suivi(某種小碎步)+方向變化,Passé (吸腿).
課程的全部結構是,一小時芭蕾訓練+一小時身體技術訓練。芭蕾訓練就是上面的。
身體技術訓練由另一位老師(不是我)來上,主要訓練跳轉和踢腿,把跳轉踢腿的動作要求,拆分成具體的小練習,配合音樂老師帶著做。這是個純原創課程,以後再說。
這個班上的孩子還會每周花三個小時學習當代舞和爵士,這個也是以後再說。
最後的課程結果:
最終課程穩定下來之後,主要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
彙報展示上集體賣個萌,展示的就是平時學的小組合。不塌腰不腆肚子,後背立直,手上也有延伸感。出腿會綳腳,抬手給眼神。萌萌噠。
回顧一下開頭的幾個要求,差不多都做到了。
1,迅速出成效,幾節課就要出效果,讓家長看到氣質變好了,要證明上課有用。
做到了。靠的是有針對性的肌肉訓練+有針對性地課堂要求。X基本放棄了平時芭蕾課的外開、軟度要求,動作都是正步開始教,外開按照自然能力開,軟度有多高抬多高不強求。所有的重點集中於後背、綳腳、手臂,一次課從頭到尾只關心一個重點。
(順便說,不塌腰那個是身體技術課練出來的……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2,結課時要有能拿出手展示的成果。最好幾周就學一個舞蹈。
學那個小組合確實沒用幾周。這個因為孩子們平時還學別的舞種,接受能力強學得快。(機構敢提這個要求,也是因為知道這些孩子學得快。這是有來由的不是盲目瞎指揮。)。
最後成品出來,孩子排隊上場賣萌。老師平時不挑那麼多毛病,孩子們也就不怕表演。
3,每次課時間總共就一個小時,每周一次課。
全加起來是每周五個小時,其中一個小時是芭蕾。雖然留給芭蕾的時間少,但是老師因此不用再去專門訓練節奏感、表現力、軟開度、踢腿轉圈,可以專註於訓練芭蕾特有的表達方式和技術。
4,課上不給學生壓軟度、壓胯。
真的沒壓。一分鐘都沒壓過,教都沒教。這個學期完全放棄了要求開度,老師示範著有規範外開的動作,但是不教「別」著的五位,不教強制的一位。
(之後會補上外開對應的訓練的,只是現在重點不在這兒)
5,老師要鼓勵,要多表揚,不能打擊學生。
如同身體訓練有我在支持一樣,關於教學語言、動機激發、課堂管理,有另外的人指導,以及有另外的系統能夠提供交流和支持。
視角切換到X老師身上。
細節上的專業性:我難道不是要教「專業」的芭蕾嗎?我講得仔細,難道有錯嗎?如果沒有動作細節,那還要什麼芭蕾?(解決:關注最主要的部分,一次抓一個重點。)
課堂管理:A總喜歡站最中間怎麼辦? B總喜歡站後面。C上著上著課就跑一邊去了。(解決:花樣倒排大法。跑了就等著,反正還會回來。)
組合:啥都沒學,我教啥?啥技術都不會,我能幹啥?(解決:啥技術都沒有,那就只剩下芭蕾本身的開綳直立、音樂和舞蹈。)
效率:芭蕾難道是短期速成的嗎?芭蕾難道可以隨便來學嗎?(解決:把「芭蕾」拆分成一項一項的細節,比如先關注「芭蕾的後背」。)
這次的芭蕾課程並不那麼完美,甚至它遠遠不像芭蕾課程。但是它是一個嘗試。一個從兒童出發的嘗試:不讓孩子感受到太多的挫折感,優先保證健康,優先保證「還會繼續學下去」。
寫完了。
推薦閱讀:
※一言不合就哭得歇斯底里,可怕的2歲該怎麼治?
※「水往高處流」?--如何製作一個反重力裝置
※兒童滑板車—一款兒童戶外運動玩具
※多多成長日記20180509
※安徽大時代: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抖音」?這位媽媽的回答霸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