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前的劉永福和黑旗軍
4 人贊了文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劉永福,早期是農民工出身,後來加入洪門三合會,自此踏入了江湖生涯。咸豐年間,劉永福追隨了洪門天地會的大佬吳亞終,後跟著吳亞終之父,天地會全勝堂堂主吳凌雲,乘著太平天國鬧事的東風,在廣西起義。天地會我們很熟悉,在金庸先生小說的影響下,我們感覺天地會彷彿都是「天父地母反清復明」的抗清義士。事實上天地會不少人跟梁山好漢一樣,起義的目的,基本上就是為了招安。比如說天地會的大俠馮子材,被朝廷招安後就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的急先鋒。
劉永福沒有這個機會被招安,太平天國失敗後,吳凌雲被清軍擊斃,其子吳亞終領導余部繼續抗清。吳亞終的大俠們,遇到了馮子材的清軍。雙方一言不合就開打,馮子材大敗吳亞終。吳亞終帶著余部退到中越邊境打游擊。
吳亞終討好阮朝,得到了在越南的合法地位。後來吳亞終起兵反阮,被越南的部隊擊斃。吳亞終死後,其部下分為三部分,即劉永福的黑旗軍、黃崇英的黃旗軍、梁文利和盤文二的白旗軍。
這就有意思了,劉永福和另外兩旗不和。劉永福什麼出身?三合會出身。黃崇英什麼出身?天地會信義堂堂主。黃堂主之所以跟著吳亞終,那是因為吳亞終是黃崇英的舅舅。人家都是壯族,就劉永福是漢族。那劉永福受到排擠,特別符合中國人的邏輯吧。論出身、論血統,吳亞終死了,黃崇英應該領導三旗。但是劉永福不服黃崇英,雙方的矛盾逐漸深化。
吳亞終死後,三旗首領割據三個地方,向地方收稅,讓越南國很是頭疼。黃崇英原名叫盤倫四,白旗軍的雙巨頭之一叫盤文二。我推測這倆的關係應該不一般,所以黃旗軍和白旗軍都擠壓黑旗軍。
劉永福也不是吃素的,他當即宣布尊王攘夷,聯合越南政府吞併了白旗軍,在越南大將黃繼炎的配合下攻打黃旗軍。黃崇英也急了,當即決定投降法國,幫助法軍攻下了越南河內,自此打通了越南通向中國的道路。
本來清朝忙于洋務運動,沒工夫搭理越南內亂。但是黃崇英這樣搞,讓清朝的西南邊陲沒了安全感。而且當時日本騷擾台灣,同治帝病重,新疆還被阿古柏佔據。不過清廷並沒有對黃崇英的舉動掉以輕心,接到湘軍將領,時任廣西巡撫劉長佑的奏報後,清廷開會決定,命劉長佑調兵進入越南。劉長佑和馮子材商議後,派兵進入越南北部。湘軍的戰鬥力比起越南軍隊還是強得多,清軍連戰連捷,黃崇英戰敗難逃,迎面遇上了黑旗軍和越南政府軍,黃崇英被活捉斬殺,黃旗軍退出歷史舞台。
然後就是劉永福伏擊法軍,擊殺法軍大尉安鄴。越南跟法國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法國成為了越南的新主子。
但是,清軍可沒有撤出越南,也不承認法國是越南的宗主,自此清軍跟法軍在越南北部對峙了將近十年。一直到了1882年,法軍基本上完全控制了越南,與越南簽訂了《順化條約》,成為了越南的宗主。於是法國遣使到北京,去總理衙門跟清廷談判,要求中國承認法國是越南的宗主,清軍撤出越南,中越邊境開闢中立區,誰也不許駐兵,中國開放雲南蠻耗為商埠。
當時總理衙門和軍機處都是恭親王奕訢主事,奕訢全面拒絕了法國的要求。那時候新疆的戰事也結束了,左宗棠、曾國荃、張之洞、張佩綸堅決要求對法用兵。而李鴻章認為清廷洋務運動進入了關鍵期,不可以跟歐陸第一強國開戰。越南進貢的那點貢品沒有一毛錢的實際意義,沒必要為了越南跟法國翻臉。而且,李鴻章認為中法開戰並無勝算。陸軍放一邊不提,關鍵是當時的中國海軍雖然號稱三大水師,但那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跟本不夠法國打。近代以來的戰爭,海軍不行,那就是全軍不行,這個劣勢是陸軍不能彌補的。
但是恭親王奕訢更傾向於左宗棠,於是一面對法強硬,一方面命李鴻章進行外交斡旋企圖得到國際援助,一方面在越南增兵,但不允許清軍先打第一槍。戰爭,因此也不可避免。
摘自孔令堃作品《聽學渣講近代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