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直接灸灸法和把握艾灸的灸量

艾灸直接灸灸法和把握艾灸的灸量

4 人贊了文章

《黃帝內經》:「大風汗出,灸意喜穴」,說明艾灸是一種保健灸法,有養生保健的作用,用艾灸法預防疾病和調養身體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醫學認為,艾灸可溫經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經絡、預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調整人體的陽氣,屬於溫補,一年四季均可艾灸,春季艾灸養肝養陽,夏季艾灸冬病夏治,秋冬艾灸潛陽養陰,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由於艾灸養生保健作用效果好,受到歷代醫家的重視,也被現在許多朋友做為保健養生的首要選擇,今天艾草產業網和朋友分享艾灸的直接灸法和艾灸灸量如何把握的問題。

 直接灸: 即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分為兩種,一為化膿灸,一為非化膿灸。

  1、化膿灸

  也稱瘢痕灸、著膚灸、打膿灸。古代多用此法,因艾炷大,如棗核,要求一、二次灸成,令發灸瘡,致皮焦肉爛,痛苦不堪,人多畏懼,不願接受。現代仍有沿用此法者。如有些地方防治哮喘、慢性氣管炎,專門在三伏天灸背部腧穴,大炷燒灼,致令成瘡,稱為打膿灸。效果雖好,但一般醫者多不主張急於求成,而改為小炷多次的緩和方法,代替了大炷灸法。徐徐用艾柱灸之,日久見功。

  操作技巧:首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安置體位,審定穴道,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後也可以用紫藥水或紅藥水或用筆點個小點,打個記號,取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小

(比麥粒稍大也可以)的圓錐形艾炷,然後把它直立旋轉於穴位之上,再用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著,使之均勻向下燃燒,第一壯燃至一半,知熱即用手指按滅;第二壯不去艾灰仍在原處,燃至大半,知大熱時即按滅。第三壯燃至將盡,知大痛時即迅速按滅;同時醫生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或輕叩穴道周圍,可以減輕痛苦。如灸數次,然後再灸就不太痛了。耐心灸至十餘壯後感覺一熱即過,卻無甚痛苦了,連灸多次,不數日即能達到化膿之目的。或不化膿只要這樣長期施灸,也同樣收效,可免炮烙之苦,現在都採用此法。

  2、非化膿灸

  取麥粒大小之艾炷,如上述方法在穴上燃燒,知痛即去掉或按滅,每穴一般灸三、五壯,局部發紅為止,最多起小水泡,一般不致化膿,不須處理。如果施灸過重,起大水泡,可以用消毒針穿破放水,如需連續施灸,可在原處再灸,用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必須常灸,每次多灸幾穴,才能收效。現代日本醫者多用此法,應用很廣,凡是灸法之適應症,均可用此法施灸。根據我們臨床實踐的體會,化膿灸和非化膿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酌情使用,亦無需嚴格區別。

艾灸灸量是指灸療對機體刺激的規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的乘積,取決於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施灸時或施灸後刺激效應的時間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於提高療效,防止不良反應。

  1、由天時、地理定灸量如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另如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2、由病情、病性定灸量病深痼疾,一般灸量宜大。如老年或體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病在淺表、灸量可小;在內則灸量宜大。癰疽陰瘡雖發於體表,但病根在內,故灸量亦須大。

  3、由年齡、體質、性別定灸量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齡定灸量,稱隨年壯,即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以壯年為限度。尚應考慮體質情況,並據男女生理、病理之差異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於種族差異,灸量對機體的影響亦殊。

4、由患者感覺定灸量患者感覺分二類,一為施灸後的灼熱感。根據不同病情,有的僅要求局部溫熱感,有的則要求有燙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類為灸的傳導感覺,如隔蒜灸中的鋪灸治療虛勞頑痹,須灸至患者自覺口鼻中有蒜味時停灸。這也是一種控制灸量的依據。

  5、由灸炷大小定灸量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頗詳。《備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要求艾炷底部範圍不小於3分。此間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則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時,通過選擇適當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

  

6、由施灸次數定灸量將規定的壯數,一次灸完為頓灸,分次灸完稱報灸。對體質差者及頭四肢等云:「若並灸之,恐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所以,有關艾灸的灸量是綜合考慮的,一般來說,創傷灸療,效果較佳;或者可採用連續多次短時間的艾灸達到相同的效果。


推薦閱讀:

這18種常見病用艾灸治療時應該怎麼取穴呢?
經常艾灸這些穴位,既補腎又強身!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