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伏爾泰

關於伏爾泰

5 人贊了文章

歐洲的良心

1778年5月30日,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哲學家伏爾泰逝世,享年84歲。他的作品體現了法蘭西民族性格的特點――批判精神、機智俏皮和揶揄嘲諷。他的主要作品有悲劇《奧狄浦斯王》《阿爾濟勒》,史詩《亨利亞德》,專著《風俗論》《哲學書簡》《哲學辭典》《歷史哲學》等。

新華社發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在當時眾多的思想家中,伏爾泰是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他博學多識,才華橫溢,著述宏富,在戲劇、詩歌、小說、政論、歷史和哲學諸多領域均有卓越貢獻。他一生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自由平等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並在最終導致法國大革命 的輿論變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可以歸納為兩大部分。一是通過著書立說和文學創作,做出思想上的貢獻:「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教導人們走向自由」;二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為他那個時代的弱勢人群爭取人權,勇敢鬥爭。

伏爾泰開創了理性主義史學,把對封建專制和維護其存在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批判,作為其理性主義史學的題中之意。伏爾泰認為理性是歷史前進的動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認識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會。發揚理性,就是推動歷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礙進步」。

伏爾泰在對人的理性備加推崇的同時,批判和否定壓抑人的理性的封建專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觀。伏爾泰在《路易十四時代》一書中深刻剖析了君主專斷的種種弊端,認識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鎖的分量」,主張以法治國,反對君主專斷。他斷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與自由得到尊重與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發揮自己的理性,推動社會繁榮。

伏爾泰還否定了上帝在人類歷史領域中的主宰地位。在他的兩部史著《路易十四時代》和《風俗論》中,伏爾泰不遺餘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虛偽、教士的兇殘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熱和不寬容造成的荒誕悲劇。「宗教狂熱使科學本身也變成了它的同謀者,並扼殺理性」。

伏爾泰還揚起理性主義的大旗,猛烈抨擊了包括作為神學時代最後一部重要著作《世界史》的作者博絮埃在內的神意史觀,肯定了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而把理性主義史學擺在了應有的位置上。

伏爾泰比國家領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領袖。他的思想代表了整個啟蒙運動的思想,啟迪了民眾的心智,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人們親切的稱他的微笑叫伏爾泰的微笑,雨果曾評價這微笑說「我們應為這微笑感動。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它照亮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它把迷信的內部照得透亮,這樣的醜惡看看是有好處的,它讓醜惡顯示出來。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到伏爾泰,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我們感到,從今以後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文明過去曾服從武力,文明以後將服從思想。

1778年2月10日,84歲的伏爾泰與世長辭。他的靈柩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擺放在先賢祠中,人民親切地稱呼他為"精神王子",並永遠的被人們記住——歐洲的良心伏爾泰。

推薦閱讀:

TAG:伏爾泰Voltaire | 文化 | 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