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慶新聞課:華爾街日報體寫好了是精品,寫不好是東施效顰!
1 人贊了文章
華爾街日報文本講故事就像是「隱形的翅膀」,一個好故事的產生,一定是記者自主採訪、思考進行寫作的結果,而講好新聞故事是記者需要不斷提升和鍛造的能力。
華爾街日報體,是指《華爾街日報》常用的一種新聞寫作形式,也就是說在報道非事件性新聞時,開頭往往先講一個與新聞主題有關的人物故事,通過故事引出所要報道的新聞。
通過故事文本開始,故事開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到故事結尾,一步步展開、深化新聞主題,使本來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聞,因人物的介入變得容易贏得讀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傳播效果。
人類從孩提時代起就對故事如饑似渴,因為故事是一種最容易被人類大腦接受的信息組織形態,講故事的新聞寫作手法,符合讀者的閱讀心理。運用華爾街日報體改進新聞寫作,可有效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提高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聞故事的開頭要有一個激發情緒的場景描寫、有人物,甚至有對話,就像美國好萊塢電影大片一樣。
01.華爾街日報體特點
故事化 : 從傳播心理學的角度看,受眾閱讀除了求知層面的需求外,還有消遣和娛樂的需求。「華爾街日報體」借鑒了文學寫作中的故事描繪手法,能把枯燥、乾癟、索然無味的硬新聞變得生動活潑、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可讀性。
人文關懷:「華體」敘述路徑客觀上要求尋找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個案,強調人物故事,個案命運的重要性。人是構成新聞事件的主體,新聞報道說到底,是報道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表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的變化。人和人的生活對讀者來說,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聞報道里有了人,有了他們的動作、語言和感情,生活狀態的報道,很容易喚起讀者的興趣。
貼近性:新聞價值學說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尋找所報道的事實與讀者在時間、地點、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點。接近的因素越強,讀者閱讀的願望也就越大。從讀者關切點上找角度,回答讀者普遍關心的問題,解答讀者想知而未知的問題,這就是最佳的新聞角度。
貼近性越高,讀者對這一消息的關心程度、注意和興趣就越大。以普通人的視角 來寫作,透過普通人這個點來深化有主題的面,一方面賦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 又突出了貼近性,極易使讀者產生共鳴。
強大的信息釋放功能:「華爾街日報體」個性化的開頭可以為記者節省大量筆墨,同時受眾可以在輕鬆的閱讀狀態中獲得豐富的信息。
02.華爾街日報體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人性化的開頭,即以與新聞主題有關的人物故事((小故事、小人物、小場景、小細節))開頭,猶如電影的精彩序幕,可以瞬間吸引讀者。
第二部分,過渡,即從人物與新聞主題的交叉點切入,將真正的新聞內容推到讀者眼前。
第三部分,展開,即集中而有層次地闡述新聞主題。
第四部分,結尾回歸人物,即重新將人物引入新聞,交代此人與新聞主題的深層關係。
03.華爾街日報體結構公式
(1)生動開頭的故事導語;
(2)反映主題內容的核心段;
(3)導語和核心段的支持材料;
(4)支持性材料;
(5)展開性材料;
(6)回應導語的結尾。
04.每一片故事雪花都不一樣
美國記者富蘭克林說,故事就像是雪花,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每一片都不一樣。華爾街日報體的主要特點是「故事化」, 這種寫法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由點及面,符合受眾心理和傳播規律,有助於把枯燥、乾癟、索然無味的新聞寫得生動活潑、通俗有趣,增強新聞的趣味性、可讀性。
講好新聞故事,最重要的是講好人的故事。故事之所以吸引讀者,那是因為它寫人、影響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越鮮明,新聞報道對讀者就越有趣、越重要。
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就是採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細緻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突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華爾街日報故事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就是一台「攝影機」,有焦點、有聚焦特寫,用文字繪出一幅畫來,從而增加了新聞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也優化了新聞的傳播效果。
05.華爾街日報寫好文章的7條寫作要點
華爾街日報創辦於1889年,剛開始,辦得一般,並不出色,記者寫稿大都各行其是,寫出來五花八門,良莠不齊。1900年,新老闆克勞倫斯·巴榮出資入主報社後,大抓寫稿質量,對記者提出了寫好文章的7條寫作要點。此後,報紙質量大有改觀。巴榮的7條要點是:
1.勇敢無畏
你是代表華爾街日報的,不像一般報紙的記者,你的讀者是根據你的報道導而作決定的。因此,你有責任訪問任何人。
2.無我
當你提筆寫稿時,就要拋棄自己個人的東西,不管你寫的是亨利、傑姆遜或者福特。
3.句法簡單
不要用副詞、形容詞,直截了當評述其事,一律用主動語態。當然,也有例外,不過這些例外都是給《紐約時報》的。
4.清楚易懂
你寫的是不是你所要說的?
5.抓住正確的要點
編輯可以為你改寫。但是只有你才能搜集到事實的真相。
6.說一個故事
安排在高潮處。
7.開頭重於一切
修改30次,最後第31次的嘗試,選出流暢完美的一段來。以上7條要點,未必條條精彩,但是,句法簡單、清楚易懂、說一個故事和開頭重於一切這幾條,說得很好,切中要害,值得我們借鑒參考。
《南方傳媒書院非虛構寫作基本法則》
1,人物性格---一個人較穩定的對人生的態度,及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2,情節----人物性格和人物關係發展變化的過程。
3,結構----情節的布局和規劃。
4,主題----貫穿故事始終的深層情感和思想。
5,矛盾衝突----故事發生髮展過程中,由於人物性格和目的的不同,所造成的難以調和的對立和較量。
6,情境----故事發生、發展的特定情勢和具體環境。主要包含:自然和社會環境、人物關係、事件發生髮展時的情勢。
7,懸念----引起觀者的心理期待,然後有計劃地滿足或不滿足他們。
8,巧合----故事的常用技巧,目的是為了引發矛盾衝突,或加強矛盾衝突的激烈程度。
9,對比----故事的常用技巧,利用主要表現對象和次要對象的比較造成反差,以襯托和突出主要表現對象。
10,伏筆----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後呼應,使故事達到情節合理、結構嚴謹。
11,細節----故事描繪形象的基本單位。組成情節的每個細微末節。
12,構思----創作前對故事各個元素進行總體設計的思維過程。包括:審命題、選素材、定題材、各元素設計等。
06.華爾街日報故事實例
例1:題目 卡西諾毀掉了大學夢(主)
住在卡西諾賭場附近的大學生更容易染上賭癮。近幾年去賭場賭博的大學生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副)
秘蘇里州堪薩斯城 邁克爾.哈茲派斯在初中時就開始了賭博,那時候他在食堂的地板上用午飯錢與別人擲骰子賭博;當他上大學後,他到秘蘇里河上的遊艇里賭博。(導語:聚焦於某個人物,揭示文章主要內容)
他從一天輸掉母親給他的2美元午飯錢,發展到一夜之間輸掉他借來的2000美元助學貸款。
「我每天都會去那船上賭博。」24歲的哈茲派斯說,他經常從位於聖約瑟的秘蘇里西部學院逃課,到5分鐘路程之外的名叫聖喬治弗朗蒂爾的卡西諾賭場去賭錢。
「我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那裡的人們以及那裡另人興奮的事情吸引著我不斷地去那裡。」(2、3、4段為支持性引語)
卡西諾賭場在全國範圍內蔓延,可能導致了大學生賭博這一社會問題。(核心段)
(以下幾段均是支持性信息)
住在卡西諾賭場周圍的學生們更容易染上賭癮,新澤西州里查德.斯托克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邁克爾. 弗蘭克說:「近幾年卡西諾賭場的數量在不斷增長。」該學院所在的亞特蘭大市至少有12家卡西諾賭場。
哈佛醫學院的一個研究「上癮行為」的研究小組做了一項調查,被調查的美國及加拿大的大學生們有大約一半聲稱自己最近幾年裡有過在卡西諾賭場賭博的經歷。
位於巴吞魯日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校園附近不到兩英里的範圍內就有兩艘卡西諾賭場遊艇。該校有一名學生最近被指控從學校里騙走了3000美元去支付自己的賭資。
「賭博在新澤西每一所高中和大學裡蔓延,」新澤西反賭博委員會委員愛德華.魯尼說,「這已經成了一種通病,這個國家所有大學都有學生在賽馬場和卡西諾賭場里賭博。」
堪薩斯大學距離6家卡西諾賭場不到一小時車程。該校學生去年還建立了一個賭博者匿名協會。
「統計數字顯示了年輕人賭博問題不斷發展的嚴重趨勢,我們必須對那些距離大學校園過近的卡西諾賭場特別關注。」史蒂夫.泰勒說。他是秘蘇里州的一個反賭博協會卡西諾監督者組織的發言人。
在大多數州里,允許賭博的法定年齡是21歲,如果不足這個年齡的人被發現在卡西諾賭場里賭博,賭場的主人將面臨巨額罰款,但是許多不夠年齡的學生總能找到辦法進入賭場,就像他們能夠設法買到酒或進入酒吧一樣。
許多人使用偽造的或借來的身份證,或者在進門的時候根本沒有被要求證明自己的年齡。許多大學生都很容易從父母處或從助學貸款項目中獲得現金,學生們手中也塞滿了各種信用卡,孩子使用信用卡時通常不需要父母簽字。
秘蘇里州的全部11家卡西諾賭場遊艇都實施了一項叫做「拒絕21」的計劃,提醒那些不足年齡的人:賭博是違法的,並且教導工作人員如何識別出不足年齡的賭博者。
北堪薩斯城海拉賭場酒店的市場總監傑夫.胡克說,如果發現顧客的年齡可能存在問題的話,海拉賭場的工作人員會在顧客進出賭場時檢查他們的身份證。
哈茲派斯生於堪薩斯城,賭博幾乎佔有了他的全部生活。他為了進賭場而向最好的朋友借用駕照,有時他又把母親給他的房租錢用於體育賭博,他花光了他的信用卡的錢,並且取出了助學貸款來滿足自己的賭癮。他沒能完成學業,相反為了償還債務而不得不全天工作。(最後一段是照應開頭的結尾)
例2: 題目《遼寧大中型企業探索勞動力競爭新體制》
開頭——「作為本溪鋼鐵公司保衛科的管理人員,唐明福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被從鐵交椅上撤下來,分配到勤雜部門當浴池廁所清潔工。
曾在電力機車班當了十幾年工長的唐明福,4年前脫離一線崗位進入機關科室工作。能夠坐上辦公室管理人員的舒適椅子,唐明福著實高興了一陣子。因為以往在中國的國營企業,只要不犯錯誤,就不會調到車間去當工人。」
過渡——「可是去年12月,隨著本鋼勞動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僅在第一線試點單位的運輸部,就有77名多餘的管理人員同唐明福一樣,被調到一線生產崗位當了工人。」
主體——「遼寧省勞動局長告訴記者說,本鋼實行的這種改革,旨在破除國營企業內部長期存在的身份界限,它使企業上萬名幹部工人一律以『企業員工』的平等身份同企業直接簽定互為制約條件的勞動合同,同時也掀開了中國大企業管理人員正式告別『鐵交椅』和『鐵飯碗』的歷史。」
此後,記者用5個自然段近500字闡述了此次改革的遠因、近因及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與以往改革在範圍、性質、深度上的區別。最後,將主題由本鋼擴展到遼寧三分之一國營大中型企業後,記者以遼寧省長的話做總結,說明此次改革的意義,升華了新聞主題。
結尾——「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促使人們觀念上的改革,使企業勞動力在流動中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崗位。」
07.警惕華爾街日報體寫作中的
東施效顰
首先,「華爾街日報體」的這些寫作特點,決定了其受眾關注力的居高不下,這種特殊的寫作方法方便了普通人了解各種複雜的社會新聞,讓晦澀、專業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擴大了接受主體的範圍。
其次,人們已習慣於這種生動活潑的文風,閱讀起來簡單又明了。因此,國內很多報刊已漸漸模仿和借鑒這種手法,小故事,大主題。但是我們認為這樣模式化的總結,不但把「華體」的寫作特色簡單化了,而且容易造成很多弊端。比如一些記者按照這個新「八股」來模仿,很容易發生如下現象:
「很多報道過分倚重導語小故事的寫作,使得小故事喧賓奪主,而新聞主體反而平平淡淡」;
「對於導語故事的過分要求,會使得記者或撰稿人在采寫新聞事件的時候,過分注重於旁枝末節的追逐,而忽略了主題事件的挖掘」;
「為了尋找到具有閱讀衝擊力的小故事,個別人採取了杜撰和虛構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圖糅雜進編造的故事,以其帶活讀者的認可」。
實際上我們認為「華體」的寫法,貫穿著一種精神,即用具體的描寫代替宏大敘事,用細節的真實刻畫整體性的實質,即「一千個人的死亡只是一個統計數字,而一個人怎樣死卻可以寫成一個悲劇」這樣一種精神。
但在表現上,有很多種類,不拘一格。需要強調的是,其實所謂的「故事」,講得更準確些,就是能夠吸引人注意力的有趣味性的事情,這些事情既包括一些真正的「故事」,即明確交待了非真實的、有情節的,為吸引人而編撰的事情,也包括一些真實的事實。
華爾街日報體的寫作方法,國內不少媒體早已暗中學習借鑒,尤其是一些都市報,凡通訊或述評類作品,幾乎都已採取這一寫法,都是要從細節入手,要講故事的。可見這是一個規律,按規律辦,寫出來就能吸引讀者,不按規律辦,乾巴巴地空發議論,誰願意看?稿沒人看,你那報紙,也就夠嗆。還有的記者為了故事而故事,甚至瞎編故事。
08.很多人濫用華體瞎編故事,為了故事而寫故事
很多人濫用華爾街日報文本,虛構故事瞎編故事,我們要警惕「非虛構」要警惕逐漸變成了「半虛構」,甚至「純虛構」!
在嚴謹的硬調查面前,不宜過度吹捧非虛構。非虛構存在一個硬傷,在新聞報道中,使用文學手法事無巨細的描摹,對文學手法的過度化使用,存在一個重大隱患——「非虛構」有可能逐漸變成了「半虛構」,甚至「純虛構」!
非虛構愛好者、文學化手法寫法制新聞很危險。所有涉案人在進行報道時選詞用句都要注意不動聲色,避免情緒化,行文最好是不帶傾向性、多用白描手法,盡量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因為形容詞往往帶有作者對事實的好惡態度和情感色彩,動詞則少有情感,而能更客觀、真切地把事實發生的原生態呈現給受眾。
記者的職責是「記錄」而不是「評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新聞評論員不要淪為高級鍵盤俠,新聞記者更不是文學作家虛構事實寫小說,法制報道對記者的基本要求:克服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硬新聞調查中實用特稿技法,非虛構文學技法,文本雖然好看,但是也存在巨大的失實風險!
新聞媒體對性侵害案件的報道切忌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而忽視其除惡扶正的社會意義。從湯蘭蘭輿情事件來看,廣大公民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媒體不能滯後於社會的整體發展趨勢。記者更應當掌握與新聞工作有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及時預警,杜絕類似湯蘭蘭案媒體采編事故再次發生。
當新聞成為故事會,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從冰點特稿到南方周末特稿,再到GQ、穀雨、每日人物等「非虛構寫作」,文學化技法與新聞深度報道,不斷混血,提高閱讀質量,使得文本更好看,當然是需要的。
但是過度文學化的植入,用過了度,用過了界,最終會呈現一個危險的趨勢——新聞真實性的底線,在非虛構寫作中如何守住,如何保障不被玩壞?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
新聞是講故事的藝術,故事呈現的優化提升,本是好事,但是一味追求故事化,個案化,就會形成為了非虛構寫作,去瞎編故事,羅織故事的極端走向,文以載道,新聞啟蒙思想,傳遞思想,闡釋思想的一面就會削弱,這也是值得警惕的危險!
當故事成為一門生意,當新聞成為故事會,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有人說,當今的新聞記者怎麼就變成編故事的了!?
有人說非虛構寫作開始覺得好,但是看多了就會感覺,沒有事實一說, 沒下線,看新聞,看的很亂,很多直接可以講出來的話,非要給你將一個故事,給你彎彎繞,讓你猜謎語。
新聞朝著娛樂化的方向走,由於過度追求細節,導致新聞敘事拖沓,動輒寫六七千字,有時候情節不需要過細描寫,再這樣寫就和那些垃圾泡沫電視劇一樣拖沓了。過度追求文學化呈現,過度追求細節當然是病態,這和過度追求短平快一樣危險。
過度吹捧、推崇非虛構寫作,覺得很酷,其實也是一種病態。在新聞的武器庫里,消息、評論、硬調查,特稿、非虛構,都有不同的用處,就像長槍、短炮、狙擊槍、手榴彈、重炮一樣,各有各的用處,現在過度吹捧、推崇非虛構寫作,覺得很酷、很不一樣,其實也是一種病態。
如遇重大突發性事件,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要求第一時間發出,你覺得使用非虛構報道合適嗎?恐怕立馬寫個消息才是王道!不用過度渲染吹捧非虛構寫作這杆子狙擊步槍,在新聞武器庫里,一個好記者僅僅掌握狙擊步槍的用法,也是不夠了,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該用什麼文本技法的時候,用什麼武器才是正解!時下的非虛構寫作熱,該降降溫了!
不需要把一個文本技法,加冕到無以復加的地位,除非你是盲目和偏執狹隘的發燒友!文體創新,文學滲透硬調查,不能使得新聞喪失真實性,這是底線。這年頭新聞輿論監督,硬調查搞不下去,不好搞,非虛構寫作火熱,有真實的現實環境,輿論收縮,硬調查玩不下,才有故事大會的走紅,說來說去,這是時代的悲哀!
非虛構寫作是深度報道最後的希望?恐怕不是!靠故事大會發財致富的想法,或許原本天真? 新聞的價值在於穿透真相的深度,陷入細節控和編故事誤區中的非虛構寫作熱,一旦走火入魔,必然失去市場,這是需要警惕的危險方向!
隨著ONE實驗室失敗的商業變現,非虛構寫作的泡沫實際上也擠破了。總而言之,所謂「虛構」和「非虛構」,從本質上說,是以「真實」作為區分彼此的標準,而文學上的「真實」遵循的是一種藝術真實,很難用純粹的客觀真實來比照。即使是各種非虛構的作品,在經過寫作者的敘事處理之後.呈現出來的也都是一種藝術上的真實。
「非虛構」與其說是一種文體概念,還不如說是一種寫作姿態,是寫作者面對歷史或現實的介入性寫作姿態。
註:本文系南方傳媒書院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為國內知名媒體人——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院長陳安慶、中國第一代調查記者代表人物)
寫於2018年9月17日 長沙
推薦閱讀:
※【可能寫一首詩】貴族之家 / Choose Life
※香港風月書刊:紙上風流90載
※90後網文大神月入60萬: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無效努力
※女人,美在老年!最近超火的一篇好文,獻給正在老去的我們
※馮唐《天下卵》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