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即角色扮演
來自專欄產品日思錄
今天是2018年9月18日,這是我的產品日思系列第004篇文章。
正文共:2306 字,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
最近對社交產品有一些思考,想通過本文把一些想法寫下來。
我的思考結論:社交是從無到有建立一座城市,讓城市中的人「扮演」各自的「角色」。
類似的描述在一些文章中出現過:
「社交產品像是在一個荒漠之中,給那些荒漠中的人們修免費的房子。他們進來後,有水喝有飯吃,感覺很開心。這時候我覺得這件事情不錯,於是多修了幾個房子,又來了很多人。然後我又覺得可以給大家修一條路,使人們可以更便捷地到達這個房子。後來又發現這裡可能有運轉的問題,接著又建立了工廠,解決這裡供電供水的問題。於是這個區域逐漸變得繁榮起來。緊接著我想大家開始來消費了,於是我開始建立娛樂區、消費區和紅燈區。這個時候,大家知道,錢就過來了。」
——《從「需求」角度,看社交產品與人性的深沉糾纏》 http://dwz.cn/N0fh2Ky7「社區即城市,請珍視它真實的樣子」—— http://dwz.cn/hitwQ6kG
一、從關係鏈解構社交
人從一生下來開始就在不斷的建立關係鏈,父母、親人、親戚、同學、同事、朋友、戰友,這些關係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在沒有互聯網社交產品的時候,社交效率相對較低,主要集中在熟人和陌生人的範疇。社交產品的發展,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接觸中間兩種狀態的人。
從關係鏈的鏈接程度去分類:
1. 最頂端有微信、QQ兩隻巨無霸,霸佔了熟人社交的領域;
2. 第二層有陌陌、探探、曾經的人人、LinkedIn、脈脈、Soul、一罐、真愛網一類的產品;通過這些產品,可以輕易的和一個人快速建立聯繫,成為熟人,這些產品,承載了發現這層關係鏈的價值,當然也有例外,例如主打匿名的 Soul 和一罐,因為產品的本身機制的特殊性,即使建立了熟人的關係,部分用戶也會繼續留在產品中交流,因為在微信中會打破匿名的交流語境;
3. 第三層,有豆瓣、微博、知乎、即刻、小紅書、貼吧等產品,從興趣、內容入手,聚集相同愛好的人,讓用戶之間建立關係鏈,但消費內容是主題,建立關係鏈的效率,相對第二層會比較低。
從金字塔頂部向下,各類型的產品的關係鏈建立效率逐漸衰減,當然,這裡的分類是用各產品最初的主要功能分類,在後續的發展中,大型產品的邊界也會逐漸擴大。
從關係鏈的建立來看,有兩種情況:
1. 對現實中已有的社交關係的虛擬映射,即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存在的社交關係,通過社交產品加強溝通,或者找回本來存在的關係鏈(比如同學、校友);
2. 建立了現實中不存在的新關係鏈,例如陌陌、探探等。
在這些關係鏈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有主動也有被動。
二、從內容解構社交
將上述產品放在對應的金字塔中,我們會發現,從金字塔從上至下,各類產品對內容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當內容依賴程度達到一定程度,社交對於該產品的意義會微乎其微。
下面引用一段對於社交網路價值的論述:
(社交網路的價值包涵人群大小、活躍度、內容產生速度、頻率等等)
社交網路價值 = 關係價值 - 連接成本關係價值:社交網路構建關係的緊密程度
關係價值 = k/依賴內容程度連接成本:幫助用戶發現、連接關係的成本我們假設社交網路的價值為 Nv,關係價值為 Rv,連接成本為 c,依賴內容程度為 d:Nv = Rv - cRv = k / d可以得到:Nv = k / d - c當內容依賴程度到達某個值的時候,生產和消費嚴重不平衡,社交網路價值為0。對於生產者來說,付出同樣的成本,不需要依靠社交網路也能收穫極大的價值。
一個高價值的社交網路,要降低內容依賴度(降低依賴不等於不關注內容),降低用戶連接成本。
第三層興趣社區對內容依賴程度很大,所以我們看到產品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從以內容為主體,逐漸偏向以人為主體,鼓勵 UGC,加強用戶間的鏈接。
第二層陌陌、探探等產品,對內容的依賴程度相對較弱,則通過各種功能和增值服務,降低用戶連接成本。
第一層微信、QQ,內容主要來來自公眾平台生態、朋友圈、QQ 空間,但微信關係鏈的強大導致的關係鏈膨脹,對朋友圈的內容消費起到了反作用,關係鏈帶來的社交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設置朋友圈半年可見、三天可見、關閉朋友圈。
關係鏈越強,每個人扮演角色的約束越大。
三、從媒介解構社交
從內容媒介的角度看,社交大概分為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社交四種,媒介的更替和用戶使用習慣、基礎設施建設等都有關係;
文字社交的典型代表即最初的QQ、微信;聲音社交的典型代表是啪啪(已掛)、雲音樂、樂趣等;圖片社交的典型代表是 Instagram 、in 等;視頻熟人社交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做得很大的,不過有抖音和快手兩座大山,已經把視頻社區的路基本堵死。
最近看到的一些新產品,逐漸嘗試用新的媒介手段,切入熟人社交領域,個人並不是很看好視頻熟人社交在中國的前景,你會發現更多人都是在拍環境,拍事物,而不是秀自己,因為強關係鏈的壓力下,還是很難暢快的表達自己。
列一下最近看到的社交產品,感興趣的可以下載體驗:
1. 樂趣,音樂社交
2. Echo、POP IM,視頻社交
3. Alice Map、Spot,基於地圖的文字聊天
4. Soul、一罐、0305,匿名社交
媒介的跨越,提升的信息傳遞的豐富性,但是強關係鏈依然不能讓人愉快的表達。
四、社交即角色扮演
經過前三部分的說明,個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社交是個永恆的話題,滿足人性底層的各種需求,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交產品,應該是拋棄被扮演的角色,由用戶自由選擇,有合理、靈活的關係鏈管理方式,內容傳達媒介足夠豐富的產品。
當然,一個人不可避免的要扮演角色,我們能做的,僅僅是提供一個「只扮演自己的舞台」。
往期文章
日思001:近期用到的工具產品
日思002:我用到的白雜訊APP
日思003:重要的日子,一定不能忘
http://weixin.qq.com/r/vy8GHg7EKVNWrUp993q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4篇(2018-08-31)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12篇(2018-08-28)
※瑞士留學後,在國內用的手機APP該換成啥?
※為什麼在社交網路上男性關注美女比較多,而女性關注帥哥的數量相對較少呢?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2篇(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