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稱呼劉備「使君」,而「使君」一般代指何人?
17 人贊了文章
漢代和三國時期的稱呼「使君」考
在知乎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如果你一不小心穿越到三國,該怎麼稱呼人家呢?圖文/劉路》。文中諸多稱呼的分析堪稱精到,但在某些稱呼上尚未完全詮釋清晰。現在詳細考據其中之「使君」,分析其通常代指何人。
這裡主要採用的史料為三國志吧集解裴松之注盧弼疏陳壽《三國志》與鹹魚點校李賢注《後漢書》。凡是裴、盧、李等人引用其他史料的,均在前標以◎號以區分《三國志》、《後漢書》原文。
下列為史料中輯錄的「使君」稱呼條目:
◎《隋志》有《何顒使君家傳》一卷。
何顒使君:北軍中候何顒
◎《吳書》曰:謙死時,年六十三,張昭等為之哀辭曰:「猗歟使君,君侯將軍,膺秉懿德,允武允文,體足剛直,守以溫仁。令舒及盧,遺愛於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賴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寧。唯帝念績,爵命以章,既牧且侯,啟土溧陽。遂升上將,受號安東,將平世難,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喪覆失恃,民知困窮。曾不旬日,五郡潰崩,哀我人斯,將誰仰憑?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嗚呼哀哉!」
使君:徐州牧陶謙
《三國志》:會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潛迎呂布。布既至,邈乃使劉翊告彧曰:「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其軍食。」
昱乃歸,過范,說其令靳允曰:「聞呂布執君母弟妻子,孝子誠不可為心!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亂者,此智者所詳擇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眾,終必無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也。孰與違忠從惡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詳慮之!」
曹使君:兗州牧曹操
《三國志》:譚復欲攻尚,脩諫曰:「兄弟還相攻擊,是敗亡之道也。」譚不悅,然知其志節。後又問脩:「計安出?」脩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將斗而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若是者可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屬有讒人,固將交斗其間,以求一朝之利,願明使君塞耳勿聽也。若斬佞臣數人,復相親睦,以御四方,可以橫行天下。」譚不聽,遂與尚相攻擊,請救於太祖。
明使君:青州牧袁譚
◎《獻帝春秋》曰:布問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識孤?」布曰:「昔在洛,會溫氏園。」太祖曰:「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曰:「齊桓舍射鉤,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為公前驅,可乎?」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
明使君:徐州牧劉備
《三國志》: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使君:徐州牧劉備
《三國志》: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鄙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
使君:豫州牧劉備
◎《晉諸公贊》曰:幹從破亂之後,更折節學問,特善《春秋公羊》。司隸鍾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謂《左氏》為太官,而謂《公羊》為賣餅家,故數與幹共辯析長短。繇為人機捷,善持論,而幹訥口,臨時屈無以應。繇謂幹曰:「公羊高竟為左丘明服矣。」幹曰:「直故吏為明使君服耳,公羊未肯也。」
明使君:無具體人物指向、代指上司
《三國志》:文帝踐阼,拜尚書,出為幽州刺史。
北中郎將吳質統河北軍事,涿郡太守王雄謂林別駕曰:「吳中郎將,上所親重,國之貴臣也。仗節統事,州郡莫不奉箋致敬,而崔使君初不與相聞。若以邊塞不修斬卿,使君寧能護卿邪?」別駕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視去此州如脫屣,寧當相累邪?此州與胡虜接,宜鎮之以靜,擾之則動其逆心,特為國家生北顧憂,以此為寄。」
崔使君:幽州刺史崔林
◎皇甫謐《列女傳》曰:姜敘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建安中,馬超攻冀,害涼州刺史韋康,州人凄然,莫不感憤。敘為撫夷將軍,擁兵屯歷。敘姑子楊阜,故為康從事,同等十餘人,皆略屬超,陰相結為康報仇,未有間。會阜妻死,辭超寧歸西,因過至歷,候敘母,說康被害及冀中之難,相對泣良久。姜敘舉室感悲,敘母曰:「咄!伯奕,韋使君遇難,豈一州之恥,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汝無顧我,事淹變生。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但當速發,我自為汝當之,不以余年累汝也。」
韋使君:涼州刺史韋康
◎《魏略》曰:愚聞楚王彪有智勇。初東郡有訛言云:「白馬河出妖馬,夜過官牧邊鳴呼,眾馬皆應,明日見其跡,大如斛,行數里,還入河中。」又有謠言:「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乘者朱虎騎。」楚王小字朱虎,故愚與王淩陰謀立楚王。乃先使人通意於王,言:「使君謝王,天下事不可知,願王自愛!」彪亦陰知其意,答言:「謝使君,知厚意也。」】
◎《魏略》載:山陽單固,字恭夏,為人有器實。正始中,兗州刺史令狐愚與固父伯龍善,辟固,欲以為別駕。固不樂為州吏,辭以疾。愚禮意愈厚,固不欲應。固母夏侯氏謂固曰:「使君與汝父久善,故命汝不止,汝亦固當仕進,自可往耳。」
使君:兗州刺史令狐愚
《三國志》:安平趙孔曜薦輅於冀州刺史裴徽曰:「輅雅性寬大,與世無忌,仰觀天文則同妙甘公、石申,今明使君方垂神幽藪,留精九皋,輅宜蒙陰和之應,得及羽儀之時。」
明使君:冀州刺史裴徽
《三國志》:五年,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乃與輔國將軍鮮於輔書曰:「夷狄不識文字,故校尉閻柔保我於天子。我與素利為讎,往年攻擊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臨陣使瑣奴往,聞使君來,即便引軍退。步度根數數鈔盜,又殺我弟,而誣我以鈔盜。我夷狄雖不知禮義,兄弟子孫受天子印綬,牛馬尚知美水草,況我有人心邪!將軍當保明我於天子。」
使君:輔國將軍鮮於輔
◎惠棟曰:○《華陽國志》云:中平二年,涼州黃巾逆賊馬相、趙祗等聚眾綿竹,募疲役之民,一二日得數千人。遣王饒、趙播等進攻雒城,殺刺史儉。儉從事史燕邠字元侯使在葭萌,與從事董馥、張胤同行。聞故哀痛,說馥、胤赴難,二子不可。邠嘆曰:「使君以死,用生何為?」獨死之。焉嘉之,為圖象學宮,誅馥等。
使君:益州刺史郤儉
《三國志》: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
《後漢書》:松曰:「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趙一清曰:○《方輿紀要》卷七十八:使君灘在夷陵州西一百十里大江中,或曰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於此。
使君:益州牧劉璋
◎《吳錄》曰:叡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叡舉兵欲討卓,素與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揚言當先殺寅。寅懼,詐作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檄,移堅,說叡罪過,令收行刑訖,以狀上。堅即承檄勒兵襲叡。叡聞兵至,登樓望之,遣問欲何為,堅前部答曰:「兵久戰勞苦,所得賞,不足以為衣服,詣使君更乞資直耳。」
使君:荊州刺史王叡
◎《江表傳》曰:策徑到壽春見袁術,涕泣而言曰:「亡父昔從長沙入討董卓,與明使君會於南陽,同盟結好;不幸遇難,勛業不終。策感惟先人舊恩,欲自憑結,願明使君垂察其誠。」
◎《後漢紀》曰:「昔者董卓無道,陵虐王室,禍加太后,暴及弘農,天子播越,宗廟焚毀。是以豪傑發憤,赫然俱起。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與之更始。而河北異謀,黑山不順,劉表僭亂於南,公孫叛逆於北,劉繇阻兵,劉備爭盟,是以未獲承命,囊弓戢戈也。常謂使君與國同軌,舍是不恤,完然有自取之志,懼非海內企望之意。昔湯伐桀,稱有夏多罪;武王伐紂,曰殷有重罰。此二王者,雖有聖德,假使時無失道之過,何由逼而奪之也?今主上豈有惡於天下,徒以幼小,脅於僭臣,異於湯武之時也。又聞幼主明智聰敏,有夙成之德,天下雖未被恩,咸以歸心焉。若輔而興之,旦、奭之美,率土之所望也。使君五世相承,為漢宰輔,榮寵之盛,莫與為比,宜效忠守節,以報漢室。世人多惑圖緯之言,妄牽非類之文,苟以悅主為美,不顧成敗之計,今古所慎也。忠言逆耳,駁議致憎,苟有益於尊明,則無所敢辭。」術始自以為有淮南之眾,料策之必與己同,及得其書,遂愁沮發疾。
明使君、使君:揚州牧袁術
《三國志》:平原陶丘洪薦繇,欲令舉茂才。刺史曰:「前年舉公山,奈何復舉正禮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
集解引陳景雲說,謂「使明君」當作「明使君」,漢代人稱州將如此。
明使君:兗州刺史
《三國志》:潁川周昭著書稱步騭及嚴畯等曰:「古今賢士大夫所以失名喪身傾家害國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大歸,總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論議一也,爭名勢二也,重朋黨三也,務欲速四也。急論議則傷人,爭名勢則敗友,重朋黨則蔽主,務欲速則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顧豫章、諸葛使君、步丞相、嚴衛尉、張奮威之為美也。《論語》言『夫子恂恂然善誘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豫章有之矣。『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使君體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履之矣。學不求祿,心無苟得,衛尉、奮威蹈之矣。此五君者,雖德實有差,輕重不同,至於趣舍大檢,不犯四者,俱一揆也。昔丁諝出於孤家,吾粲由於牧豎,豫章揚其善,以並陸、全之列,是以人無幽滯而風俗厚焉。使君、丞相、衛尉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諸論者因各敘其優劣。初,先衛尉,次丞相,而後有使君也;其後並事明主,經營世務,出處之才有不同,先後之名須反其初,此世常人決勤薄也。至於三君分好,卒無虧損,豈非古人交哉!又魯橫江昔杖萬兵,屯據陸口,當世之美業也,能與不能,孰不願焉?而橫江既亡,衛尉應其選,自以才非將帥,深辭固讓,終於不就。後徙九列,遷典八座,榮不足以自曜,祿不足以自奉。至於二君,皆位為上將,窮富極貴。衛尉既無求欲,二君又不稱薦,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斯有風矣。又奮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當一方之戍,受上將之任,與使君、丞相不異也。然歷國事,論功勞,實有先後,故爵位之榮殊焉。而奮威將處此,決能明其部分,心無失道之欲,事無充詘之求,每升朝堂,循禮而動,辭氣謇謇,罔不惟忠。元遜雖親貴,言憂其敗,蔡文至雖疏賤,談稱其賢。女配太子,受禮若吊,慷慨之趨,惟篤人物,成敗得失,皆如所慮,可謂守道見機,好古之士也。若乃經國家,當軍旅,於馳騖之際,立霸王之功,此五者未為過人。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絕俗,實有所師。故粗論其事,以示後之君子。」
諸葛使君、使君:領豫州牧諸葛瑾
《三國志》:其二曰:「魴遠在邊隅,江汜分絕,恩澤教化,未蒙撫及,而于山谷之間,遙陳所懷,懼以大義,未見信納。夫物有感激,計因變生,古今同揆。魴仕東典郡,始願已獲,銘心立報,永矣無貳。豈圖頃者中被橫譴,禍在漏刻,危於投卵,進有離合去就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雖志行輕微,存沒一節,顧非其所,能不悵然!敢緣古人,因知所歸,拳拳輸情,陳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潤,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絕其委命。事之宣洩,受罪不測,一則傷慈損計,二則杜絕向化者心,惟明使君遠覽前世,衿而愍之,留神所質,速賜秘報。魴當候望舉動,俟須嚮應。」
明使君:領揚州牧曹休
《三國志》:駐車宮門,峻已伏兵於帷中,恐恪不時入,事泄,自出見恪曰:「使君若尊體不安,自可須後,峻當具白主上。」
使君:領荊揚州牧諸葛恪
《後漢書》:由是湟中諸胡皆言「漢家常欲鬥我曹,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內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訓遂撫養其中少年勇者數百人,以為義從。
鄧使君:護羌校尉鄧訓
《後漢書》: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於界上,況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秖更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
使君:更始帝使者
《後漢書》: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
使君:并州牧郭伋
《後漢書》:初,種為衛相,以門下掾孫斌賢,善遇之。及當徙斥,斌具聞超謀,乃謂其友人同縣閭子直及高密甄子然曰:「蓋盜憎其主,從來舊矣。第五使君當投裔土,而單超外屬為彼郡守。夫危者易仆,可為寒心。吾今方追使君,庶免其難。若奉使君以還,將以付子。」二人曰:「子其行矣,是吾心也。」
第五使君:兗州刺史第五種
《後漢書》:時陳禪為司隸校尉,召瑗謂曰:「第聽祇上書,禪請為之證。」瑗曰:「此譬猶兒妾屏語耳,願使君勿復出口。」遂辭歸,不復應州郡命。
使君:司隸校尉陳禪
《後漢書》:燮知鄙失眾,必敗,諫曰:「使君統政日淺,人未知教。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今率不習之人,越大隴之阻,將十舉十危,而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賊得寬挺必謂我怯,群惡爭埶,其離可必。然後率已教之人,討已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今不為萬全之福,而就必危之禍,竊為使君不取。」
使君:涼州刺史耿鄙
《後漢書》: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於勳。勳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勳可因此報隙。勳曰:「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諫鵠曰:「夫紲食鷹鳶欲其鷙,鷙而亨之,將何用哉?」鵠從其言。正和喜於得免,而詣勳求謝。勳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梁使君:涼州刺史梁鵠
《後漢書》:曾等懼而從之。勳即率兵救昌。到,乃誚讓章等,責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從君言,以兵臨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圍而去。
左使君:涼州刺史左昌
《後漢書》:表謂越曰:「宗賊雖盛而眾不附,若袁術因之,禍必至矣。吾欲徵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對曰:「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貴乎得人。袁術驕而無謀,宗賊率多貪暴。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公路雖至,無能為也。」表曰善。
使君:荊州刺史劉表
《後漢書》:建初中,州辟不就。刺史行部,乃使從事致謁。佟載病往謝。刺史乃執贄見佟曰:「孝威居身如是,甚苦,如何?」佟曰:「佟幸得保終性命,存神養和。如明使君奉宣詔書,夕惕庶事,反不苦邪?」遂去,隱逸,終不見。
明使君:冀州刺史
《後漢書》:後遣任尚為中郎將,將羽林、緹騎、五營子弟三千五百人,代班雄屯三輔。尚臨行,懷令虞詡說尚曰:「使君頻奉國命討逐寇賊,三州屯兵二十餘萬人,棄農桑,疲苦徭役,而未有功效,勞費日滋。若此出不克,誠為使君危之。」
使君:中郎將任尚
◎謝承書曰:孔恂字巨卿,新淦人。州別駕從事車前舊有屏星,如刺史車曲翳儀式。是時刺史行部,發去日晏,刺史怒,欲去別駕車屏星。恂諫曰:「明使君傳車自發晚,而欲徹去屏星,毀國舊儀,此不可行。別駕可去,屏星不可省。」即投傳去。刺史追辭謝請,不肯還,於是遂不去屏星。
明使君:揚州刺史
以下為統計整理:
編號 稱呼 人物 官職 出處
1 何顒使君 何顒 北軍中候 盧弼疏《三國志》引《隋書》
2 使君 陶謙 徐州牧 裴注《三國志》引《吳書》
3 曹使君、使君 曹操 兗州牧 《三國志》
4 明使君 袁譚 青州牧 《三國志》
5 明使君、使君 劉備 徐州牧、豫州牧 裴注《三國志》引《獻帝春秋》、《三國志》
6 明使君 不詳 不詳 裴注《三國志》引《晉諸公贊》
7 崔使君 崔林 幽州刺史 《三國志》
8 韋使君 韋康 涼州刺史 裴注《三國志》引《列女傳》
9 使君 令狐愚 兗州刺史 裴注《三國志》引《魏略》
10 明使君 裴徽 冀州刺史 《三國志》
11 使君 鮮於輔 輔國將軍 《三國志》
12 使君 郤儉 益州刺史 盧弼疏《三國志》引《華陽國志》
13 使君 劉璋 益州牧 《三國志》、《後漢書》、盧弼疏《三國志》引《方輿紀要》
14 使君 王叡 荊州刺史 裴注《三國志》引《吳錄》
15 明使君、使君 袁術 揚州牧 裴注《三國志》引《江表傳》、盧弼疏《三國志》引《後漢紀》
16 明使君 不詳 兗州刺史 《三國志》
17 諸葛使君、使君 諸葛瑾 豫州牧 《三國志》
18 明使君 曹休 揚州牧 《三國志》
19 使君 諸葛恪 荊揚州牧 《三國志》
20 鄧使君 鄧訓 護羌校尉 《後漢書》
21 使君 不詳 更始帝使者 《後漢書》
22 使君 郭伋 并州牧 《後漢書》
23 第五使君 第五種 兗州刺史 《後漢書》
24 使君 陳禪 司隸校尉 《後漢書》
25 使君 耿鄙 涼州刺史 《後漢書》
26 梁使君 梁鵠 涼州刺史 《後漢書》
27 左使君 左昌 涼州刺史 《後漢書》
28 使君 劉表 荊州刺史 《後漢書》
29 明使君 不詳 冀州刺史 《後漢書》
30 使君 任尚 中郎將 《後漢書》
31 明使君 不詳 揚州刺史 李賢注《後漢書》引謝承《後漢書》
上述輯錄中的用「使君」來稱呼代指某人的,經統計共三十一人,而重複稱呼某人的例子,則不重複輯錄。
分析可見,這三十一人中,州刺史者14人,州牧者10人,司隸校尉1人,北軍中候1人,輔國將軍1人,護羌校尉1人,更始帝使者1人,中郎將1人,無代指1處。
其中州刺史、州牧、司隸校尉均是漢代一州之監察官,北軍中候為北軍五營的監察官。
護羌校尉持節領護西羌。
中郎將任尚率領羽林、緹騎、五營兵屯三輔以備西羌。
輔國將軍鮮於輔職責不明,但根據其到鮮卑首領步度根處,可推為使其監察幽、並鮮卑方面軍事。
更始帝使者奉使巡各郡國。
結論:
綜上所述,「使君」一詞,通常是州監察官的敬稱,但也會用作稱呼負有某種使命的官員。例如監察北軍的北軍中候,領護西羌的護羌校尉,奉使巡郡的使者等等。
如同「府君」通常代指太守、國相一般,「使君」也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稱呼,被稱呼者必須符合某些條件才能被稱作「使君」。
推薦閱讀: